粮油市场信息(2014年10期)
2014/05/09 11:27:00 来源: 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

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4427日一201453

据市场调查,本周武汉市各大粮油批发市场大米批发价格与上周相比继续保持稳定,各品种均变动不大,具体批发价格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4一1.98元/斤;陈早米市场批发价1.88一1.90元/斤;2013年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95一1.98元/斤;陈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87一1.93元/斤;2013年晚杂米市场批发价2.00一2.05元/斤;陈晚杂米市场批发价1.95一1.98元/斤;2013年两优米市场批发价2.15一2.25元/斤;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0一2.35元/斤;2013年云梦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2.95一3.00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2.55一2.75元/斤;圆粒型在2.45一2.55元/斤。

分析认为,由于市场需求不旺,成交清淡,批发价格保持稳定。预计后期,随着气温逐步升高、以及原粮出库增加的影响,籼米价格可能会继续稳中偏弱运行。


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粮食增产可期

2014-04-30 08:37    来源:中华粮网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428日召开的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及增产模式攻关推进落实会议上表示,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推进科技兴粮,要把高产创建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一起抓。据介绍,我国的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农业县,总数达1.2万多个,创建面积超过1亿亩。有些示范片的产量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甚至2倍。

据悉,农业部将全力打造粮食生产的新增长点,围绕制约生产发展、影响产量提升的关键问题进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探索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新模式,为未来二三十年粮食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来源:人民日报)


供应压力较重 早稻市场短期仍将走弱

2014-04-28 10:07    来源:中华粮网

早稻市场走势较弱  

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在一季度相继到期后,中晚稻收购旺季也基本结束。由于稻谷各品种收购进度不同,加上当前储备粮轮出的影响,稻谷不同品种的走势出现了一定的分化。进入4月份以后,粳稻价格稳中逐步走强,中晚籼稻走势保持高位坚挺,早稻市场却因利空因素较多而不断滑落。

 粳稻价格稳中有升。4月下旬,黑龙江佳木斯二级粳稻收购价为3000/吨,较3月底上涨10/吨;标一东北米火车板价4030/吨,上涨30/吨;建三江二级粳稻收购价3000/吨,持平;吉林粮食批发市场二级粳稻收购价3060/吨,上涨60/吨;江苏太仓二级粳稻2990/吨,上涨30/吨;杭州粮食批发市场黑龙江产圆粒大米批发价4800/吨,江苏产特级粳米批发价4380/吨,广州市场标一东北米口岸价4520/吨,均上涨20/吨。

 中晚籼稻高位坚挺。4月下旬,安徽芜湖三级晚籼稻批发价2700/吨,较4月初上涨40/吨;南京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700/吨,上涨30/吨;湖南长沙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720/吨,南昌标晚籼米批发价3880/吨,浙江衢州标一晚籼米批发价3890/吨,均持平;江西抚州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640/吨,下跌20/.

 早籼稻震荡走低。4月下旬,江西渝水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吨,抚州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均较4月初下跌40/吨;武汉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760/吨,下跌40/吨。长沙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吨,持平。

 从近一个月的稻米市场走势可以看出,稻米各品种走势有所分化,早稻市场走势最弱。分析早稻市场走势较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早稻储备轮出压力大于中晚稻  

上年因稻米行情不好,尤其是籼稻持续低迷,部分地区储备稻谷轮出受阻,这部分未完成的轮出计划也被调整至今年完成,今年储备稻谷的轮出量总体上要高于上年。今年稻米行情相对好于去年,加上春节又早于上年,为顺利轮出陈稻,今年各储备公司纷纷将储备稻谷的轮出时间提前,储备稻谷轮出高峰也早早到来。南方是我国稻谷的主要产区,也是最大的销区,稻谷的储备量也最高。虽然近年储备稻谷中早籼稻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目前主打的储备稻谷品种主要还是早籼稻。随着轮出高峰期的到来,更多的陈早籼稻通过拍卖涌向了市场,给早稻市场带来了较大地供应压力。而在三大稻谷品种中,早稻的市场容量是最小的,只有中晚籼稻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不足粳稻市场的一半。加上今年早稻谷需求因各种原因有所下降,这一增一减,无疑增大了早稻市场的供应压力,导致早稻市场节节走弱。

  早稻需求出现下降  

随着人口的刚性增加和国内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稻谷消费量一直呈持续增加之势,目前已连续两年站稳2亿吨关口。据国家相关机构预测,2013年国内稻谷总消费为2022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3万吨,增幅0.4%。但稻谷总需求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稻谷所有品种的需求均同步增加。由于早稻与中晚稻品质不同,决定了它们消费量的需求变化差异较大。据预测,稻谷总消费中食用消费为175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0万吨;饲料和工业消费为273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28万吨。粳稻与中晚籼稻是居民的主要口粮,稻谷食用消费增加300万吨,中晚稻需求继续增加基本没有悬念。早稻主要用作工业用粮与饲料用粮,饲料和工业消费稻谷较上年度减少228万吨,很大程度上应是早稻的需求出现了下降。这主要是近年来稻谷价格上涨相对较快,小麦与玉米的涨幅相对落后,导致早稻与小麦、玉米的比价有所拉大。2009年早稻最低收购价为每百斤(下同)90元,白麦最低收购价为87元,红麦、混合麦83元,两者相差3-7元。2013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提高至132元,小麦也提高到112元,价差达到20元。价差的不断拉大,导致早稻作为工业用粮与饲料用粮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市场份额有所减少。

  早稻与中晚稻产量一增一减  

国家相关机构据显示,2013年国内稻谷产量预计为20275万吨,较上年减产148万吨。其中早稻产量为3407.5万吨,较上年增产78.3万吨,增幅为2.4%。中晚稻较上年减产226万吨,减幅为1.3%。虽然从绝对值上看,早稻的增产数量并不大,但从相对值比较,早稻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中晚稻的减产幅度。由于2013年国内早稻产量达到了3400万吨以上,为本世纪以来的最高产量。在早稻需求持续不振和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的当前,其供应压力显然较大。

  早稻余粮水平高于中晚稻  

上年,稻谷产量虽然小幅减产,但仍为历史次高产量,加上进口大米规模维持高位,总体上稻谷供应压力较大,稻米市场的走势总体也较弱,新稻上市初期的收购价均低于最低收购价,三大品种均启动了托市收购。截止收购期结束,稻谷托市收购量达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各品种之间显然差异较大,收购旺季结束后农户余粮水平也是大为不同。据统计,截至93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96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2万吨,占早籼稻总产的比例为2.7%。如考虑早稻增产情况,农户余粮水平实际上只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万吨左右。而截至228日,国内稻谷主要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6193万吨,同比增加1758万吨,占中晚稻产量的10.4%。考虑到中晚稻较上年减产226万吨,农户实际余粮水平较上年减少近2000万吨。农户余粮水平不同,早稻与中晚稻后期面临的供应压力自然不同。

  早稻受进口米冲击大于中晚稻  

2012年以来,由于国内大米价格高于国际大米价格,且内外价差较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国内大米进口猛增,连续两年海关统计的大米进口量都超过了200万吨。而走私进口的大米数量据估计还可能超过海关进口的数量,对国内大米尤其是籼米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进口大米大都为价格低廉的低端大米,除部分用作食用外,很大一部分用于工业用粮。早稻是工业用粮的主要品种,由于进口大米的替代,使得国内用于饲料和工业消费稻谷在上年度减少的基础上继续缩减,早稻需求也再度遭受打击。

 综上,受上述不利因素影响,短期内早稻市场仍将承压,继续弱势震荡难免。当前制约早稻市场的不利因素主要是短期储备轮出规模较大与早稻需求下降。只有在消化了轮出的储备粮后,才有触底反弹的可能。而随着早稻价格的走弱,竞争力也会逐步增强,后期小麦与玉米的替代量也可能会下降。特别是当前部分陈早稻的价格也已下跌到每市斤1元多点,有助于提高其竞争力和需求。从目前的储备稻谷轮出进度及往年的情况推断,6月份以后储备早稻轮出数量将会下降,届时供应压力将会减轻,早稻可能会迎来企稳反弹的契机。如果在此期间早稻生产遭遇较大的灾害天气,则反弹的动力将会更强。


粮源趋紧 短期粳稻市场仍将稳中求进

2014-05-04 09:18     来源:中华粮网

粳稻市场在托市收购政策的支撑下触底反弹以来,稳步走高,春节前后主产区粳稻价格基本围绕着最低收购价运行。虽然粳稻生产连续丰收,总体供应充足,上行压力较大。由于本次托市收购的粳稻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农户手中余粮基本见底。随着托市收购的结束,市场粮源逐渐趋紧,受此推动,粳稻市场也呈现震荡走高态势。

  4月下旬,黑龙江佳木斯二级粳稻收购价为3000元/吨,较3月底上涨10元/吨;标一东北米火车板价4030元/吨,上涨30元/吨;建三江二级粳稻收购价3000元/吨,持平;吉林粮食批发市场二级粳稻收购价3060元/吨,上涨60元/吨;江苏太仓二级粳稻2990元/吨,上涨30元/吨;杭州粮食批发市场黑龙江产圆粒大米批发价4800元/吨,江苏产特级粳米批发价4380元/吨,广州市场标一东北米口岸价4520元/吨,均上涨20元/吨。

 当前已进入储备稻谷的轮出高峰期,储备粳稻的轮出量也较大。因新稻收购困难,虽有储备稻谷的补充,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只要临储粳稻未出库,市场供应偏紧之势就将难以改变,短期粳稻价格或仍有冲高动力。

  粳米需求持续增加   

粳米需求的持续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内人口的刚性增加和主食结构调整导致食用大米的人口持续增加,推动大米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据国家相关机构预测,2013年国内稻谷总消费为2022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3万吨,增幅0.4%。其中食用消费为175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0万吨。食用大米消费增加是近年来推动我国大米需求的主要因素。大米食用需求增加,作为主要口粮之一的粳米需求自然水涨船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们对粳米等优质米的需求,特别是上年暴发的“镉大米”事件直接影响了籼米的需求,导致阶段性籼米需求下滑,更是助推了粳米需求的增加。三是上年四季度国家出台了东北大米入关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北米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粳米需求的扩大。

  农户余粮已尽枯竭   

由于托市收购量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粳稻收购进度同比也大大加快,部分粳稻主产区的农户余粮水平已基本见底。据了解,截止一季度未,我国最大的水稻商品粮省-黑龙江收购粳稻2135万吨同比增加450万吨,其中:国家临储收购1060万吨,同比增加680万吨。粳稻收购量占产量2292万吨的九成以上,商品粮比率按往年水平更是达到了110%以上。目前农户余粮只有100万吨左右,可以说基本已无粮可售。吉林地区四月底已收购水稻480万吨以上,占产量600万吨的80%,农户余粮也仅有120万吨。南方粳稻主要产区江苏与安徽虽然收购进度不如东北地区快,但也较去年同期快得多。粳稻收购进度较同期偏快和农户余粮的快速见底意味着后期粳稻收购难度进一步加大,有助于提高粳稻价格。

  政策支撑力度相对较大   

近年国家对粮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稻谷也是如此,但与籼稻相比,粳稻当前的政策支持力度显然要大得多。对粳稻市场影响较大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粳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幅度大于籼稻。虽然201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增幅放缓,其中粳稻最低收购价每百斤(下同)达155元,较上年提高5元。而中晚籼稻与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38元与135元,仅较上年提高3元。两相比较,粳稻最低收购价较籼稻多提高了2元。二是2013年四季度再次出台了对东北粮食(含粳稻)入关的补贴政策,籼稻显然无法享受。三是当前粳稻供应逐渐趋紧,但总量高达3000多万吨的临储粳稻仍没有出库消息,显示国家乐意看到当前粳稻市场的走强,并不急于立即通过大批量轮出来调控粳稻市场走势。

   大米进口继续下降   

当前国际大米受库存增加的压力继续保持下行势头,内外价差扩大,大米进口压力依旧较大。截至4月23日,破碎率5%的泰国米FOB价(港口离岸价)为385~390美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155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FOB价405~415美元/吨,较上年下跌15元/吨。但各地积极贯彻“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方针,大米进口不但没有大幅增加,反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共进口大米152274吨,同比减少43.17%。1至3月共进口490927吨,同比减少29.08%,其中越南、巴基斯坦大米进口量分别减少55.55%和29.19%,但1~3月泰米进口量升至141212吨,大幅增长284.39%。泰米进口大增主要是泰米价格大幅下降而上年进口基数较低所致。大米进口的下降相对减轻了国内大米供应压力,有助于此前受冲击较大的籼米价格的企稳。在粳籼价差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粳米价格也构成了一定的支撑。同时,海关总署部署的打击农产品走私“绿风”专项行动也对大米走私进口构成了较大的威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在大米进口暴利的刺激下,大米走私完全杜绝难度较大。2014年越南一季度的大米出口量为122万吨,其中中国占到了越南大米出口总量的四成,即近50万吨。而经过海关进口的不足20万吨,可见大米走私仍较猖狂。如大米走私能得到有效遏制,必将有利于国内大米市场的走强,稻强米弱现象也将得到一定改善。

 总之,在托市收购政策执行期结束后,当前粳稻市场呈现了总体供应充足,阶段性供应趋紧的局面。在临储粳稻没有轮出之前,预计短期粳稻市场仍有上升动力。由于粳稻临时存储数量超过3000万吨,占国内粳稻产量的一半左右。如何调节粳稻供应形势,什么时候开始改善粳稻供求关系,以及改善到多大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储粳稻的投放时间与投放规模,而这一切均将对粳稻市场未来的走势带来重要影响。显而易见,未来一段时间,政策对粳稻市场的影响将日益彰显。


市场预期分歧不大 5月关注转向新麦

2014-04-30 09:17   来源:中华粮网

进入4月份以来,国内小麦市场现货价格基本延续前期的偏弱态势,但价格下降幅度较3月缩小;郑强麦期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近月合约逼仓隐现,部分持仓转至远月;主产区新麦生长总体良好,局部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受黑海地区局势升级以及美国冬小麦产区天气影响,美麦期货价格再返升势。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4月24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08元/吨,较3月27日的均价2528元/吨下跌20元/吨。

 距离新麦上市尚有1个多月时间,笔者认为,5月份受供需基本面偏弱的约束,市场对新粮上市前小麦稳中趋弱的大行情预期分歧不大。由于天气变化难以确定,新麦生产及收获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麦价延续稳中趋弱,下跌幅度有所缩小    

进入4月以来,国内小麦市场购销基本面变化不大。上、中旬主产区小麦价格整体延续前期的趋弱态势,下旬以来的价格已基本回调到位,行情趋稳的迹象已有所显现。

 4月25日,河北石家庄地区小麦进厂价为2560-260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进厂价为2540-258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进厂价为2520-256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进厂价为2500-2540元/吨。此价格较月初的价格下跌10—20元/吨,较3月份20—40元/吨的跌幅下降趋势放缓。

 4月份,受普通小麦价格继续趋弱的影响,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差价继续拉大。当前石家庄地区新产藁优优质小麦进厂价为286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新产郑麦366 进厂价为284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新产济南17三等进厂价为2820元/吨,北京地区新产济南17三等进厂价为2940元/吨,优普小麦价差增至240-270元/吨,较月初的差价进一步拉大20—40元/吨。

 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受余粮减少的影响,市场行情回暖加快,各地价格普遍上涨,此消彼长的行情使得小麦玉米比价出现稳中有降。当前山东济南地区小麦玉米比价为1.09:1,河南郑州地区比价为1.13:1,较前期下降2个百分点;广东广州地区比价为1.15:1,较前期下降1个百分点;安徽宿州地区小麦玉米比价为1.12:1,与前期持平。不过就当前的比价而言,小麦饲用替代仍无优势。

强麦波动幅度加大,部分持仓转至远月    

进入4月份以来,郑强麦期货价格波动幅度加大。上中旬,WH405合约高点达到2881元/吨,为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但随着多头解套出场后,合约大幅跳水呈现回落,重回2800附近震荡整理。

 进入下旬以来,郑强麦期货价格继续延续强势震荡。截止4月25日的一周,主力合约WH405周开盘价2781,最高价2868,最低价2768,收盘价2865,周比上涨78元/吨。持仓37972手,周比减少14574手。WH409合约周开盘价2646,最高价2704,最低价2643,收盘价2702,周比上涨58元/吨。持仓30794手,周比增加12042手。

 据市场人士分析,国内各地小麦价格表现较为平稳,现货价格调整幅度有限,优质小麦维持稳定在2830-2900附近,对期货市场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从持仓来看,WH405临近交割月份,后期有逼仓的可能;由于持仓部分转移至远月,或推助远月1409延续反弹。近期关注2680-2700附近多空争夺,一旦有效突破,底部或将形成。不过小麦现货市场供需仍显宽松,这将会限制期价反弹高度。

下游产品需求低迷,加工企业运行艰难    

受下游产品消费的低迷影响,4月份小麦市场需求较往年同期偏弱。上旬制粉企业面粉出厂价格基本稳定,中旬一些开工率较高的企业略有调价促销现象,部分地区价格较月初下降10-20元/吨。下旬制粉企业挺价意愿增强,出厂价格再度回稳。麸皮价格受饲料养殖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的影响,各地行情始终是一跌再跌。

 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00-314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20-306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2980-30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60粉出厂价2960-3000元/吨,周比基本持平。

 受饲料养殖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的影响,4月份各地麸皮价格继续延续跌势,而且跌幅较大。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为1520-156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出厂价为1560-16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出厂价为1600-1640元/吨,江苏宿迁地区出厂价为1640-1680元/吨,部分地区麸皮价格较月初的价格下跌80-140元/吨。

 下游产品需求的低迷,不仅使得制粉企业加工率维持较低水平,而且导致加工企业运行困难加大。据了解,当前河北石家庄加工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5元/吨;山东济南加工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3元/吨,河南郑州加工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35元/吨。


  政策投放基本稳定,成交数量连创新低    

4月份以来,国家政策性小麦已进行了四次,共计投放小麦401.3万吨,实际成交132.2万吨,较3月份成交220.2万吨减少98万吨,平均成交率为32.92%,较3月份的54.59%下降21.67%。

 本月河南市场后两次小麦拍卖成交显著提高,4月16日成交率为88.36%,4月23日成交率为67.75%,原因是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销售数量增加所致,这部分小麦主要是前期的退单。

 本月安徽市场小麦拍卖成交率量创新低,4次的成交率非别为28.26%、16.5%、16.87%和7.18%,4月23日的成交率较较4月2日的成交率下降了11.08个百分点。

 政策性小麦拍卖成交不断下滑,市场的需求不旺是一方面原因,而投放小麦质量的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制粉企业参与竞拍的积极性。随着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前期退单销售完毕,预计后期政策性小麦销售成交数量将会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新麦生长进入关键,市场关注逐步转向    

进入4月份以来,随着主产区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市场的关注重点已转向天气的变化及新小麦的生长状况。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4月中旬,国内冬小麦主产区降水量为往年正常水平的115%,整体降水充足,但各底降水量差异较大。其中,河南、安徽和江苏的降水量达到正常值的183%、96%和84%;而山东、河北的降水量则分别仅有正常值得68%和31%。

 自4月中旬以来,降雨逐步增多,田间湿度加大,一些地块冬小麦群体偏大、通风透光较差,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全国农技中心预,2014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约7亿亩,总体呈重发态势。

 按照每年的惯例,新粮上市前加工企业往往会增加小麦采购,原因是新麦的使用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后熟期,为维持生产正常进行,加工企业将会适量补充库存。

 笔者认为,如若后期天气出现异常,发生天气炒作,小麦价格或会发生波动;如若天气正常,接新前小麦价格整体偏弱的格局将不会改变。

  市场供给忧虑增加,美麦期价再返升势    

4月上旬,受美国农业部(USDA)4月供需报告利空及美国大平原南部作物生长旱情将得到有限缓解影响,CBOT-5月小麦期货价格出现连续两周回落。但进入中下旬后,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紧张局势再度升级,加之美国冬小麦作物状况进一步下滑,市场支撑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再返升势。截止4月25日,CBOT小麦期货已连续第4日上涨,近月合约连涨期间录得3.3%的升幅。

 美国小麦协会(USWA)报告称,本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可能降至1590万吨,远低于五年平均水平215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也将下滑至23%,创下2007/08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USWA分析师凯斯·查劳称,美国国内小麦供应紧张,可能推动麦价上涨。

 不过也有市场分析机构认为,对天气的担忧可能在短期内限制小麦价格的下跌,但由于全球小麦库存依然充足,考虑到欧洲和黑海小麦产量前景良好,美国降雨恢复正常,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有限,未来三个月里CBOT小麦期货近期合约将会下跌。

 国家相关机构监测显示,4月25日美国软红冬小麦C&F报价338美元/吨,硬红冬小麦C&F报价388美元/吨,与上一交易日相比均上涨5美元/吨。海关统计,中国3月小麦进口量为538,950吨,同比上涨86.27%;年初迄今共进口小麦1,843,297吨,同比增长166.67%。市场预计,由于我国小麦市场供应表现充足,后期小麦进口预估或会下调。


内外题材热度不一 国内国际麦价波幅分化

2014-04-28 09:57   来源:中华粮网

摘要:近期国内外小麦市场题材热度不一,国际麦市虽受制于供需宽松格局制约,但其阶段性多空题材频繁转换,导致其麦价波动幅度较大;相比之下,国内小麦市场缺乏热点题材,市场行情处于惯性下跌格局。

一、购销心态迥异施压麦市 终端市场未有明显改观

市场主体购销心态的迥异变化加大了麦价的下行动力,用粮主体因需求疲软及行情下跌进一步减缓粮源采购力度,而售粮主体则因麦价的步步下跌进一步加大粮源的销售力度,这使得国内麦市阶段性形成明显的供需宽松格局。随着前期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近期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整体趋稳,区域间价差缩窄。但终端市场情况并未出现明显改观,饲料养殖业深度亏损,麸皮采购意愿有限,部分地区麸皮价格下跌,面粉销售平缓,继续压制面粉价格。为保证加工利润,面粉加工企业挺价面粉意愿较强,开机率较低,面粉库存数量有限给面粉价格提供支撑。目前江苏宿迁宿城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普通白小麦挂牌收购价2550/吨,安徽亳州谯城地区挂牌收购价2536/吨,河南濮阳地区挂牌收购价2560/吨,河北邯郸大名地区挂牌收购价2560/吨,山东德州禹城地区挂牌收购价2570/吨左右。

二、临储麦成交均价创近期新低 强麦期价大幅回升

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持续降温,423日国家临储小麦投放粮源104.107万吨,实际成交数量26.6049万吨,平均成交率25.56%,较上期下降18.42%;成交均价2324.2/吨,较上期下跌23.4/吨,成交均价再创近期新低。从各区域临储小麦成交情况来看,安徽市场及其联网市场平均成交率7.20%,创下自20128月中旬以来的新低;河南市场平均成交率59.49%,成交均价2311.06/吨,成交均价创下201310月下旬以来的新低。强麦期价近月合约继4月中旬大幅走低后近期呈现明显走高态势,期价波动幅度明显加大。截至425日,强麦1405合约期价报收于2865/吨,较418日的2787/吨,上涨78/吨,涨幅2.80%,期间最高价2868/吨,最低价2768/吨。

三、多空题材频繁转换 国际小麦价格走高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420日当周,美国冬小麦生长优良率为34%,前一周为34%,去年同期为35%;截止到420日,美国春小麦播种完成10%,高于一周前的6%,比去年同期的播种进度高出3个点,但是落后于五年同期平均播种进度19%。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显示,截至2014417日的一周,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为495,250吨,低于上周修正后的712,227吨,也低于上年同期的718,347吨。受政局动荡影响,乌克兰国内小麦价格触及历史高位,其中三等制粉小麦平均价格为2570格里夫尼亚/吨,较去年同期高22.7%。据俄罗斯农业市场分析机构SovEcon称,截止到418日的一周,俄罗斯国内小麦价格下跌,结束了过去连续五周大幅上涨的行情。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小麦进口量为538,950吨,同比增长86.27%,均价317.84美元/吨;年初迄今共进口小麦1,843,297吨,同比增长166.67%。截至425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7月合约期价报收于709美分/蒲式耳,较418日的697.5美分/蒲式耳,上涨11.5美分/蒲式耳,涨幅1.65%;期间最高价709.7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669美分/蒲式耳。

四、玉米价格上涨乏力 小麦玉米比价仍处高位

期东北地区春耕工作已经有序开展,部分地区已经完成播种。在春耕工作开始和临储收购进入尾声的影响下,近期东北产地基层收购工作转淡,贸易商以出库为主;华北地区玉米随着前期价格的快速上涨,企业到货情况有所好转,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乏力,局部出现下行。目前北方锦州港水分15%玉米平舱价格为2420-2430/吨;南方广东港优质玉米主流提货价格为2410-2420/吨,贸易商报价2440-2450/吨。受小麦价格走低、玉米价格走高影响,小麦与玉米之间比价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高位。

五、新麦长势渐成关键 关注阶段性热点题材

当前,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地区小麦陆续抽穗扬花,正值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尤其近期大部分地区小麦抽穗扬花遭遇连阴雨天气,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呈重发态势。受制于需求端的持续乏力,小麦市场短期内仍处于“买方”市场,持粮主体的小麦销售力度明显大于用粮主体的采购力度。由于小麦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终端需求疲软倒逼产业链上游小麦市场价格连续走低。但随着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连续下跌,小麦的下跌动能减弱,与此同时主产区新小麦生长步入天气敏感期,关注阶段性热点题材对国内小麦市场行情的影响,尤其是对购销主体的心理影响。


玉米价格或将承压下行

2014-04-28 08:25   来源:中华粮网

供应上,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环境较为宽松,后期面临抛储压力,而需求上,生猪饲养陷入“冰点”,存栏量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很难对玉米需求形成有效拉动,预计玉米价格将承压下行。

生猪存栏量偏低

一般说来,如果市场并未爆发大规模疫病,且政府对饲养业态度没有太大转变,那么生猪存栏量将呈现规律性波动:因春节前大量出栏,3月存栏量处于低位,随后补栏量不断增加,10月到达高位。根据中国政府网提供的数据,20143月生猪存栏量为4.34亿头,与往年同期相比,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另外,生猪饲养亏损严重,生猪价格从春节前开始,持续下跌,表现出反季节现象。

目前,生猪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全国各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0.54/公斤,猪粮比为4.551,生猪饲养深陷亏损状态,导致饲养户存栏量低下。鉴于此,饲料企业多持观望心态,采购玉米以随用随买为主。

下游需求低迷  

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盈利情况。在盈利空间较大的情形下,产品产出率和企业开工率均会维持较高水平,为保证库存和抢占粮源,开秤初期多抬价收购。这会带动粮价上涨,并吸引各方主体积极入市抢购。但今年以来,受产能过剩、需求低迷、反腐倡廉等因素影响,深加工企业需求低迷。一季度,深加工消费转淡,淀粉、DDGS、蛋白粉价格多有下调。东北企业生产淀粉、酒精等亏损严重,开工率普遍不高。

玉米价格的下跌降低了深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加剧了深加工产品的下跌行情。目前,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前期水平,因产品销售不畅,停产企业复产积极性不高,玉米工业消费有限,继续压制期货走势。

此外,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一份建议报告称,将降低2014年混入汽油中的乙醇数量的强制性要求。市场传言,EPA可能会下调美国汽油中混入6%10%乙醇的强制性要求。这意味着乙醇生产行业对玉米的需求量减少了5亿蒲式耳。EPA还提议,在2014年强制混合152.1亿加伦生物燃料,这远低于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里规定的2014年混合181.5亿加伦再生燃料的目标。这可能会令使用玉米生产的乙醇数量减少8亿加仑。

拍卖价格低于预期  

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数量继续增加,已经突破6500万吨,收购节奏较前期明显放缓,同时收储及玉米采购补贴政策即将到期,各地临储库存有待释放。

吉林地储以1910/吨的均价拍卖方式起拍,仓储费用等财务成本由政府买单,引发了市场对后期国家临储拍卖的担忧。此次拍卖全部成交,主要由中粮旗下深加工企业获得。从拍卖的价格来看,由于低于市场预期,可能会拉低后期拍卖价格。(来源:期货日报)


二季度玉米市场以稳中偏强为主基调

2014-05-04 09:12   来源:博亚和讯

从年内市场走势来看,第二季度是玉米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尤其在临储玉米拍卖之前存在区域性贸易机会,不过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临储玉米开始拍卖后,拍卖情况将主导玉米市场价格,若临临储玉米到厂价格高于当前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那么后期玉米价格下降可能性不大。

 国内产区玉米粮源逐渐消耗,市场流通数量有限,这对其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不过在加工企业库存得到补充后,尤其是玉米整体供给充裕且需求疲软难改,价格涨能将被大大削弱。整体来看来,国内玉米价格或将稳中偏强运行,这一状况很可能成为第二季度的主基调。

  华北地区上行空间有限  

上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涨势趋缓,山东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冲高回落。

 424日,山东潍坊地区14%水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300~2320/吨,比前一周下降10~20/吨;德州地区2270~2280/吨,上涨40/吨;滨州邹平地区2300~2320/吨,上涨10/吨。河北邢台地区2200~2240/吨,上涨20~40/吨;石家庄地区2180~2220/吨,河南商丘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为2120~2140/吨,上涨20/吨。

 华北粮源逐渐消耗,深加工企业库存普遍较少,部分企业补库意愿增强,尤其以企业密集的山东地区为代表。4月份至今,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累计上调幅度达110~130/吨,河北地区累计上调幅度达80~100/吨。

  在此带动下,华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普遍上涨。随着玉米到货情况有所好转,上周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动力减弱,局部出现回落。这一局面难以扩散,由于市场粮源有限,第二季度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仍看涨,不过受需求低迷的压制,上涨空间有限。

东北地区价格稳中走强  

  上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以稳为主。424日,黑龙江肇东地区14%水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100~2130/吨;吉林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180~2220/吨;辽宁沈阳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2280~2310/吨,均与前一周持平。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160~2180/吨,上涨20/吨。

 临储收购即将结束,市场流通粮源有限,临储收购以贸易粮为主,收购数量较前期下降,市场购销活动较为清淡。但深加工企业库存仍然偏低,后期玉米虽可能抛储,却不能解决目前玉米流通量偏少的燃眉之急,因此近期价格仍有望稳中走强。

 从年内市场走势来看,第二季度是玉米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尤其在临储玉米拍卖之前存在区域性贸易机会。同时,由于受制于高库存及需求疲软,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 

临储玉米开始拍卖后,拍卖情况将主导玉米市场价格。以吉林长春为例,2012年、2013年产玉米临储收购价格分别为21202240/吨,如果不考虑收购费用,仅从仓储费用、出库费用及短途运输费用来看,临储玉米到厂价估计在2300/吨左右,高于当前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因此后期玉米价格下降可能性不大。

  南北港口仍将稳中上行  

上周,东北港口玉米收购价小幅上涨。424日,锦州港14.5%水分玉米收购价2340~2360/吨,理论平舱价2400~2410/吨;鲅鱼圈港2340~2360/吨,平舱价格2400~2410/吨,均比前一周上涨20/吨。

 4月以来,东北港口玉米价格累计上涨50/吨,主要是受到港口优质粮源收购难度增加的支持。目前到港玉米主要来自黑龙江和内蒙古,而辽吉玉米到港较少。综合来看,饲料及深加工需求低迷压制玉米价格,但玉米市场流通量不足又构成支持,因此东北港口玉米价格延将续稳中上行势头。

 广东港口玉米成交价格小幅上涨。424日,广东港口标准水分优质辽吉玉米成交价2390~2420/吨,比前一周上涨10/吨。非补贴粮南运亏损100/吨。在北方港口价格上行的拉动下,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也偏强,与此同时,上周饲料企业提货量有所增加,港口库存量下降也支撑了玉米价格。预计后期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仍受产地成本影响而呈现稳中小幅上行格局。

酒精企业亏损幅度暂缓  

  上周,国内玉米酒精及DDGS价格基本平稳。424日,黑龙江肇东地区深加工企业酒精(普级酒精含税价,下同)出厂价格为5550~5650/吨,吉林松原地区酒精出厂价5650~5700/吨,河南南部酒精出厂价5600~5700/吨,山东邹平地区酒精出厂价5900~6000/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在下游需求低迷及供应减少的双重影响下,后期酒精价格仍可能以稳为主。

  424日,黑龙江肇东地区玉米酒精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449/吨,吉林松原地区为-620/吨,均与前一周末持平。

  进口玉米数量明显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20143月份我国进口玉米4.81万吨,同比减少79.70%

 其中从美国进口1.19万吨,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仅为25%,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比1月份下降74个百分点。

  根据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数据推测船期,4~5月份我国进口美国玉米到港均不足1千吨,因此进口美国玉米占比仍将继续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取消采购美国玉米合同,根据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第一季度我国累计取消采购美国玉米合同达91万吨,4月上旬取消23万吨。目前我国已采购但未装船的美国玉米为93万吨,船期尚未可知。

 此外,3月份我国出口玉米量为1232吨,同比减少78.09%。截至3月,我国2013/2014年度累计出口玉米0.75万吨。近年来,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呈现下降态势。


市场观察:菜油收储继续主导5月油脂行情

2014-05-05 10:32 来源:生意社  

4月豆油棕榈油横盘振荡,豆油期价小幅上涨逾1%,棕榈油微跌;4月份菜油一直是三大油脂中走势最强的,4月底由于市场意识到菜油抛储几乎会确定转为定向销售,另外市场开始操作5月底开始的收储,这造成4月最后几天菜油的大涨,全月菜油期价累计涨幅超5%.

当前油脂最大的变量仍是菜油政策,抛储基本不可能,基本可以确定菜油会采取定向销售。而5月份菜油收储细则即将公布,4月底的菜油大涨正是对这种预期的反映,后期重点关注菜油收储政策细节。

棕榈油进口方面,进口亏损特别是近月亏损仍无缩小趋势。

棕榈油进口亏损15%,亏损如此之大已经实质性打击了棕榈油的融资贸易,从马来西亚出口数据明细可以看到,中国棕榈油进口开始大幅减少,这将继续压制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

随着菜油抛储利空的逐步消化,收储的到来,以及棕榈油融资贸易的减少,对油脂期价仍然长线看好,油脂特别是菜油可以多单继续持有,由于棕榈油港口库存仍高达12万吨,是三大油脂中库存最高的,油脂中最弱的仍将是棕榈油。消息上重点关注菜油收储政策细节。


4月下旬湖北油脂油料市场监测情况

2014-5-5 11:13:09 湖北粮食信息中心

5月即将迎来新菜籽上市,菜油抛储至今仍未兑现,市场担忧普遍存在,且菜油库存维持高位.菜籽贸易商多数已停收菜籽,开始清理前期库存,湖北市场菜油价格较上旬下降200/吨,存在较明显的降价促成交行为,预计短期菜籽价格承压,有稳中趋下的倾向。在国内饲料整体需求不佳的背景下,当前饲料企业采购步伐放缓,尽管油厂通过移库操作基本控制了豆粕库存的快速上涨,但近期油粕商业库存仍再度回升。期货市场方面,自3月中旬开始,菜粕期货持续走高,主力合约1409上涨。目前菜粕基本面继续向好,且市场整体预期相对乐观,菜粕后市仍有继续上涨空间。在423日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的武汉白沙洲市场调研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四级菜油批发价较前日又下调60/吨,但依然保持10000/桶日均成交量,总体平稳。

  豆油方面,由于近期国际豆油走势偏强,延续反弹态势。豆粕市场需求有所好转,国内油厂开机率略增,豆油供给也将增加,而目前豆油处于消费淡季,或将限制豆油上方空间。目前,仍是棕榈油需求淡季,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国内主要港口地区棕榈油库存总量在120万吨左右,仍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加之马来西亚棕榈油报告偏空拖累,棕榈油行情或呈现区间震荡态势。

   四月下旬,武汉各大超市、零售终端,价格保持相对平稳。


巴西未来十年粮食出口将翻番

2014-04-29 08:41   来源:中华粮网

美国粮食巨头邦吉公司(Bunge)全球总裁Soren Schroder25日在巴西表示,在未来十年里,巴西的大豆和玉米出口有望增加近一倍,由目前的6500万吨增至1.1亿吨。

Schroder是在邦吉投资兴建的一大型粮食专用港口的启用仪式上说这番话的。该港口位于北部帕拉州的巴卡雷纳市(Barcarena),目前的出口能力为每年200万吨,到2018年将达到800万吨。港口总投资额为7亿美元。

Schroder还指出,巴西拥有无以伦比的粮食生产潜力,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满足粮食巨大需求的国家,这个需求未来将主要来自中国。他说:“需求将持续不断地来自亚洲,这就需要巴西持续不断地增加粮食生产。”

为此,邦吉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巴西的投资。Schroder表示,在过去的十年,巴西是接受该公司投资最多的国家。未来的投资方向一是扩大大豆的生产,二是投向粮食运输领域,以缓解巴西目前日益吃紧的港口与公路运输。

新启用的巴卡雷纳港位于托坎廷斯河(Rio Tocantins)入海口附近。托坎廷斯河纵贯巴西南北,与中西部最大的粮仓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相连。便利的水路运输既可大大降低运粮成本,又可以减轻东南部各港口的压力。(来源:商务部)


亚洲大米现货市场一周综述

2014-05-05 10:00   来源:中华粮网

截至52日的一周,亚洲大米现货价格基本稳定。从全球范围看,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测厄尔尼诺天气将导致印度大米库存降低,但是中国、泰国、越南以及巴基斯坦的大米库存增长,有助于抵消印度大米库存降低的影响。IGC预期2013/14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为1.11亿吨,比上年提高1%

周五,泰国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375美元左右,比一周前下跌5美元,比一个月前低了10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低了160美元/吨。

过去一周里,泰国宣布将在720日举行新的选举。此前在22日举行的选举因为遭到抗议者的抵制而流产。分析人士预期7月份的选举仍将遭到抗议者的扰乱,因为泰国许多农户迄今仍然未能收到政府拖欠的大米货款。

泰国公共仓储组织(PWO)和中国国有公司签署协议,以每吨3万泰铢(合每吨928.4美元)的价格向中方提供2万吨茉莉香米。

周五,印度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吨420美元,和上周持平,比上月下跌10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25美元/吨。

印度消费者事务食品流通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47日,2013/14年度(10月至9月)印度政府的大米收购量达到2637万吨。但是当地消息人士对于印度政府是否能够实现3430万吨的收购目标持怀疑态度,因为天气不利导致籼稻上市步伐迟缓。

印度官方数据显示,4月份印度大米的月度平均批发价格为每百公斤3,002卢比,比20143月份的2,821卢比高出6%,比上年同期的2,582卢比高出22%。如果以美元计算,4月份的印度大米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吨495美元,高于20143月份的470美元,也高于去年同期的475美元/吨。

周五,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吨390美元,和上周以及上月同期持平,比上年同期高出10美元。

越南食品协会(VFA)数据显示,201411日至424日,越南出口了156.6万吨大米,比201314月份的出口量215.1万吨降低了27%

周五,巴基斯坦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吨425美元,比上周高出10美元,比上月高出15美元,和上年同期持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14年巴基斯坦大米出口量将达到330万吨,比上年的310万吨提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