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信息(2013年40期)
2013/11/01 04:43:00 来源: 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

 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3年10月27日—2013年11月2日

 

   本周武汉市场大米批发价格与上周相比维持稳定,各品种都变化不大,具体行情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5—1.98元/斤;2012年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90—1.95元/斤;2012年省内产晚杂米市场批发价1.95-2.00元/斤;安徽产中杂米市场批发价在1.88—1.92元/斤;2012年中优米市场批发价2.10-2.25元/斤;2012年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0-2.35元/斤;2013年云梦新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在2.94-2.97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在2.55-2.65元/斤;圆粒型2.30-2.40元/斤。

分析认为,虽然新产中晚籼米陆续大量上市,但由于原粮受最低保护价支撑,且近期进口大米进入国内市场的数量有所降低,中晚籼米批发价格趋于稳定,局部市场还有所上涨。预计后期,大米各品种批发价格会总体保持稳定。 

国储库被曝已流入大量转基因菜油

                       齐鲁晚报网   2013年10月28日02:34    

   手工制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国内消费者中颇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现实中,由于大量进口转基因油脂的涌入,这些非转基因菜油要保持纯净已经不易。因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价格与国产托市菜油存在每吨1000元左右的差价,大量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涌入国内,企业蜂拥采购,包括众多油菜籽托市收购委托企业。

 本报记者在四川、湖南调查发现,不少菜籽托市收购企业行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大量使用进口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流入国储库。而转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国储,会造成出库的国储菜籽油被转基因菜油“污染”,企业从国储库购买菜油而生产出的小包装菜籽油就难以再标称非转基因菜油。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既代储国储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进口转基因菜油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回报,必然让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用混入转基因菜油的国产菜油生产所谓的“非转基因”小包装菜籽油牟利。而众多消费者并不具备辨别和检测的条件,无法确定所购买的、标称非转基因小包装菜油的真伪。

   价差诱惑,本报曾报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购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低价菜油冒充国产菜油,抵充托市收购任务后,中储粮派出3个调查组到上述三地调查。至今已有2个多月,却仍无任何消息。2013年,国家启动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油菜籽收购量为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业向本报反映,由于每吨进口转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国产非转基因菜籽、菜油分别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赋予托市收购资格的委托企业,利用进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国产菜油上交国储库,从中赚取差价。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大宗菜籽油市场价约为8820元/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二者市场价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与进口菜油价差2400多元,这对企业来说诱惑实在很大。据相关部门调查,委托加工企业拿到托市指标后,直接进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进口菜油来顶替托市收购菜籽折油量,数量大体占到托市菜籽量的一半以上。本报记者调查了解,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这样的作假已经成为油菜籽行业的“公开秘密”。曾有未获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放出风来,要举报这类作假。大量进口的转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规企业用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国储库,混入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事实上,本报调查时发现,获得委托托市收购资格的企业,大部分也获得国家临时储备菜油的资格,一般都会有3-4个大型油脂存储罐。大企业的存储量有3万-4万吨,小一点也有2万吨规模。在代储国家临储菜籽油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商业化经营菜籽油,并加工小包装食用油。如何加强监督、确保代储国储油脂没有被非法掺杂,是一个难题。相关监管部门告诉本报记者,即使明知道企业作假、前往调查,但企业可能手续完备;除非对菜籽油进行转基因检测,否则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绽。转基因菜油如何流入餐桌?2002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曾位居第一,后随着大豆、豆油进口量的增加,菜籽油消费退居次席;自2006年起,由于我国进口棕榈油数量的增加,菜籽油成为国内消费的第三大油种。尤其长江流域省份,包括云南、贵州等地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菜籽油,不仅味道香浓,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比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东方艾格油脂行业分析师常桂先告诉记者,2012年国内消费菜籽油有500万吨,其中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有150万吨,今年进口量还会有增加。菜籽油的用途与进口大豆油一样,一是作为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的基质油种,其在小包装调和油中的占比仅次于进口大豆油;二是经过精炼作为单一油种单独出售。目前国内食用调和油所使用的菜籽油大部分是进口菜籽油,价格便宜是主要的原因。上小包装菜籽油则多以国产菜油为主,主打“非转基因”概念,以示与转基因菜油的区别。另外,长江领域也有不少企业生产小包装转基因菜籽油,价格要比非转基因菜籽油便宜很多。中储粮生产的一款金鼎小包装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配料比例,其中进口菜籽油占41.40%,即一桶5升的调和油中,进口菜籽油的含量为2.07升。事实上,在大多数品牌调和油中,作为基质油种的菜籽油的含量都超过40%,这是转基因菜油进入餐桌的一个重要途径。另一个途径就是掺杂进国产菜油中,冒充100%非转基因菜籽油出售。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家强制要求企业生产转基因食用油标示油脂成分,食用油企业一般不可能冒险加入转基因菜油。但是,部分上游托市收购企业,则有可能将进口菜油混入国产菜油,消费者食用了这种“不纯粹”的非转基因菜油,这就涉及商业欺诈。记者发现,目前北京市场上,川、湘等地企业生产的小包装非转基因菜籽油售价在75元/5L,要比大部分食用调和油一级大豆油贵10元左右。如何让真正的国产菜籽油赢得消费者信赖,需要相关部门从上游源头监控。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国储入库,还是企业生产的菜籽油质量把控,最可行的是检测菜油的芥酸水平。进口菜油的芥酸水平很低,大概只有1~2ppm,而国产菜油的芥酸含量大概为4个ppm。如果芥酸水平太低,油的来源就值得怀疑。

 

 

中储粮严查混入国储库进口油

                       2013-10-3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0月29日电 (记者杜海涛)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网站28日发布公告称,有媒体报道在今年国家临储菜籽(油)收购过程中,有一些委托收储企业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流入国储库。对此,中储粮总公司对四川、湖南、湖北等油菜籽产区开展检查。检查发现,将进口菜籽油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2家,湖北一家企业掺入进口转基因菜籽油994吨,湖南一家企业掺入483吨。目前,这两家企业涉及临储菜籽油已全部退出临储库存,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处罚。中储粮总公司也将严肃追究相关直属企业的监管责任。据介绍,我国实行粮食(油料)托市收购政策,当粮食(油料)市场价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启动临时收储预案,由中储粮公司或其委托的粮油公司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油料),以保护农民利益。今年粮食收购季,我国油菜籽临储收购价与进口油菜籽价格之间每吨有500—1000元的差价。上述企业为赚取差价,将进口菜籽油当成托市油混入国家库存。据了解,即便这些进口油是非转基因油,也是不允许的。

 

 

中储粮:目前无能力检测是否为

转基因油菜籽

                      2013年10月31日02:54  京华时报

  近日,中储粮总公司连续在其官方网站回应“国储库流入大量转基因菜籽油”的媒体报道,引发舆论强烈关注。中储粮称,检查发现违反收购政策将进口油菜籽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有两家,这两家企业均为委托收储企业。不存在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污染国家临储菜籽油库存的问题。不少网民及公众表示,仍有疑问尚待解答。

    一问:违规企业具体是哪两家?中储粮尚未作出回应,中储粮官网28日称:8月末以来,中储粮总公司通过临储菜籽油验收检查、专项检查,以及财政专员办等有关部门的检查,对临储菜籽油收购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此次检查在湖北、湖南、四川三省共发现3个方面问题,涉及企业16家。其中,违反收购政策,将进口油菜籽掺入临储库存的企业两家,湖北一家企业掺入994吨进口菜籽油,湖南一家企业掺入483吨,两家企业均为委托收储企业。质疑:有网民表示,“既然连混入数字都查得如此清楚,为何不能公布这两家违反收购政策的企业名称?”“应该曝光!让公众都知道它们的名字是对它们最严厉的惩罚!”最新:中储粮尚未作出回应。

   二问:进口菜籽油为何能混入临储库存?回应:还无能力检测是否转基因,中储粮官网29日称:由于总公司自身没有菜籽油加工能力,所以临储菜籽油收购全部采取委托地方粮油加工企业收购、加工的办法。中储粮总公司作为临储菜籽油收购的监管主体,将继续接受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查处违反临储收购政策、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据介绍,国产菜籽油和进口的菜籽油相比,每吨贵1000元左右,高利润使得有些企业冒风险违规掺入进口菜籽油。质疑:不少受访者表示,只有查清监管漏洞才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最新:中储粮购销计划部部长周毅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向每个企业派出驻库监管员,职责是对收购、加工、储存进行全过程监管。但加工是24小时不间断的,我们没有这个力量(全天候监管),而且加工企业还有自己的油在加工。“我们的监管重点是在收购多少数量,你要拿多少油给我。”周毅表示,还无法通过感官区分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国产油菜籽,收购交过来的时候没有检测是否是转基因的技术手段,加工企业也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个就是企业要自律的问题。

   三问:1477吨进口菜油中是否含有转基因菜籽油?回应:进口菜籽油基本上是转基因的,此前中储粮称,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污染国家临储菜籽油库存的问题目前不存在。对于已出现的混入问题,已经整罐全部退出临储库存。质疑:网民表示,从中储粮给出的回应中,无法判断这些掺入临储库存的进口菜籽油是不是转基因的,这是公众最为关切的焦点。最新:中储粮总公司综合部研究室申雷海表示,目前国内进口的菜籽油基本上是转基因的。申雷海表示:“目前,总公司通过全面排查,只要发现委托企业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充顶临储收购菜籽油,就坚决将该企业收购的油全部退出库存,并且取消其今后参与临储收购的资格。总公司将加大监管力度,严防进口转基因菜籽油混入行为,确保国家临储菜籽油全部是国产的非转基因菜籽油。”

   四问:退出临储库存的进口菜籽油如何处理?回应:标注成分后仍可在市场上流通,此前,中储粮称,“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入问题,已经采取整罐全部退出临储库存”。质疑:有网民追问“这些菜籽油将何去何从?是否会流入市场?”最新:对此,申雷海表示,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在商业经营中是允许的。“它不像是问题奶粉需要销毁,只是不符合我们政策储备的规定,但是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经营。当然,作为转基因产品,在下游的加工、分包和零售环节上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在标签中注明,包括我们出品的油,如果有转基因成分也会在包装上标注。”

 

 

粮网视点:托市收购下新季中晚籼稻

市场行情分析 

                            2013-10-31 10:32 中华粮网 

   本网讯(中华粮网 张婷长沙报道):9月30日,新季早籼稻托市收购结束,早籼稻市场保持疲软态势。南方新季中晚籼稻也在此时陆续上市,由于整体经济环境以及进口米影响,南方大米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停工半停工居多。新粮上市,入市收购主体偏少,价格偏低。在湖北、四川、安徽启动2013年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以后,湖南、江西也相继启动中晚籼稻托市。2013年产三等中晚籼稻谷均按1.35元/斤进行收购,这不仅提高了新粮的市场成交价,也提高了农户的售粮积极性。

   一、收购市场现状,随着南方多省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政策,当地新季籼稻价格获得明显支撑,收购进度相比去年加快。据统计,截至10月20日,湖北、安徽等11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68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00万吨。新季中晚籼稻上市之初,最低收购价启动之前,由于市场收购价偏低,农户惜售心理严重,市场购销冷清。产区陆续启动最低收购价之后,农户售粮积极性增加,市场成交量增大。在托市政策利好影响,新季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也略有回升,但收购主体以粮库为主,大米加工企业收购量少、价低。据了解,湖南长沙地区在政策利好下,晚籼稻收购价比托市之前上涨4-20元/吨;湖北地区上涨10元/吨。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全国三等晚籼稻2013年10月27日收购均为2687.69元/吨,价格创过去6个月、12个月新高;2013年7月14日,全国三等晚籼稻收购均价为2566.36元/吨,价格创过去12个月新低。

   二、后期影响因素以及走势,据海关统计,2013年9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4.27万吨,同比减少9.12万吨;1-9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71.48万吨,同比减少16.02万吨,减幅为8.54%。9月份,我国大米出口量为3.64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1-9月份我国大米出口量为36.32万吨,同比增加12.59万吨,减幅53.09%。尽管9月份国内大米进口量低于今年最高水平,但是业内估计1-7月份,边贸进口大米数量可能在160万吨以上。目前,越南米价格略有上调,但价格仍低于国内大米价格。据了解,接近年底,大米进口配额逐渐减少,进口米的量也略有减少,同时,边贸大米基本在边境消耗。因此部分地区大米价格出现价格上涨,走货转好趋势。时下正值南方晚籼稻上市之际,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利好影响下,市场收购价基本稳定在2700元/吨左右,大米加工企业收购价基本低于此价格。2013年中晚籼稻托市收购政策持续到2014年1月31日,比往年延迟了一个月,再加上后期上市量增加,在年底之前,中晚籼稻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晚籼米方面,随着新米上市量增加,如果按照2700元/吨收购原粮进行大米加工,可能会出现由于成本居高,盈利不佳情况,进而影响到大米加工企业的加工积极性。

 

 

近期湖北荆州谷米价格上涨 

                             2013-10-30 09:24 中华粮网 

  近期湖北荆州稻谷收购进入旺季,市场收购主体增加,农民手中余粮逐步减少。为了多收粮与收好粮,本周该地区部分大型大米加工企业收购稻谷价格上调。湖北荆州市监利县福娃集团银欣米业公司将中晚稻收购价上调为137元/百斤,较上周每百斤上涨2元。由于受稻谷市场价格上调影响,本周荆州市大米销售市场价格也随之上调,每百斤销售价格为234.5元,上涨幅度为20-30元/百斤。

 

 

11月1日广东地区稻米价格信息 

                         2013-11-01 11:15 中华粮网    

    广东德庆德城国家粮食中转储备库2013年3级早籼稻谷到厂价格2500元/吨,与昨日持平,2013年本地产本地产二级早籼稻到厂价格2600元/吨,与昨日持平,2012年本地产优质晚籼稻谷到厂价2600元/吨,与昨日持平,2013年本地产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900元/吨,与昨日持平,2013年本地产标一晚籼米批发价4760元/吨,与昨日持平。广州地区标一东北粳米口岸价4620元/吨,与昨日持平,湖北产优质晚籼米批发价4780元/吨,与昨日持平,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820元/吨,与昨日持平。

 

 

 11月1日江西南昌地区稻米价格信息 

                         2013-11-01 10:46 中华粮网 

   11月1日,江西南昌地区米厂2013年黄华占稻到厂价132元/百斤,涨0.01元/百斤,2013年产普通晚籼稻到厂价127-128元/百斤,当地米厂新黄华占米出厂报价2.23-2.24元/斤。

 

 

广东深圳市场进口大米冲击国产大米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2013-10-29 11:39:54 

   目前深圳市场上的进口大米不再是高端泰国米“一枝独秀”,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低端大米亦渐成气候,“洋大米”正从高端和低端领域“合力”冲击国产大米的主要消费地位。“洋大米”正在想方设法扩大在华市场,与此同时,世界级粮食加工机械制造公司都在我国落了户,并建立起了完整的粮食加工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体系,设立销售公司,有计划地逐步收购我国粮机制造行业内的强势企业,以求垄断国内市场。我国粮机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洋大米”走俏市场,目前深圳市场可供市民选择的大米全面丰富、种类颇多,除了产地特色明显,在价位上也形成了低端、中端和高端等路线,定位清晰分明。与“土大米”全线通杀的情况不同,“洋大米”在深圳市场上的定位非常有趣,形成了两个极端:一类是多年来一直居于高端,价位最高、口感最好的泰国大米,另一类则是近年来纯粹以低价杀入的来自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地的低端大米。对于泰国米,深圳市场早已熟悉并已培养出一批忠实爱好者。但在深圳众多的超市和菜市场中,市民却少见甚至从未见过标明产地为越南或者巴基斯坦的大米。那么这些进口大米都到哪去了呢?在深圳经营粮油批发生意多年的刘兴生告诉记者,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进口的大米绝大多数都是低端大米,在深圳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象是以广东、湖南、江西为代表的南方早稻,以及一些面临换季轮换的国产大米。实际上,越南大米、巴基斯坦大米最早进入深圳市场时,也曾在批发市场做推广,但限于这些大米的口感偏硬,在流通领域一直难以找到突破口。但很快,这些进口低端大米就找准了方向:用于食品加工。据悉,这些越南大米、巴基斯坦大米在食品加工领域,大多用做酒、味精、高端饲料等。大米加工企业稼贾福负责人周耀森也认为,目前大多食品加工企业和大米加工企业看中这些进口大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价格便宜,能够降低成本。他表示,近两年原粮价格高涨,企业收购成本不断增加,大米加工利润偏低,为了生存,一些大米企业会少量进口越南等低价大米,按照20%的比例掺兑在大米里面销售。但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11月1日小麦市场信息早报

                     2013年11月01日 10:26:41 

   【国内粳籼稻米价差价降低】截至10月31日,黑龙江虎林地区新产粳稻收购价格为282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稻收购价为2700元/吨,两地价差为120元/吨。黑龙江虎林地区粳米出厂价为398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米出厂价为3820元/吨,两地价差为160元/吨,均比前期有大幅缩小。

   【江西地区中晚稻收购价格稳定】江西省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后,中晚籼稻收购价格经过调整,近期维持稳定态势。监测显示,赣州地区国有粮库中晚稻收购价格基本保持在1.35元/斤左右,但加工企业普通晚籼稻进厂价为1.28-1.30元/斤左右,优质品种进厂价也仅为1.32元/斤。

   【西北地区稻米市场价格稳中略跌】近期,西北地区到米价格稳中略降。监测显示,宁夏地区稻谷收购平均价格为2.68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01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跌0.19元/公斤。

   【广西局地出现寒露风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10月中下旬,广西大部出现5~12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寒露风天气,对广西中部局地处于抽穗扬花期的迟熟品种或迟插晚稻不利,有可能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CBOT糙米价格收盘继续下跌】10月31日,CBOT糙米期价收盘继续下跌,延续周三弱势行情。糙米期价收盘下跌20-23美分不等,11月合约收低23美分,报15.025美元/英担;1月合约收低20美分,报15.105美元/英担;3月合约收低20美分,报15.22美元/英担。1月合约交易区间位于15.10美元-15.30美元。

   【2013年四季度泰国大米出口有望大幅增加】据行业人士称,今年四季度泰国大米出口量有望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大米价格下跌。贸易商预计泰国大米出口价格将于11月份探底。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近日表示,9月份大米出口量约为50.16万吨,比上月减少约4%,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7.2%。

   【韩国购进6700吨泰国大米】韩国国有农渔食品贸易公司表示,韩国国有农渔食品贸易公司通过10月22日结束的招标会,购进6700吨泰国长粒大米,价格约为439.99美元/吨。这批大米的交货日期定在2014年1月31日。

   【印度大米价格上涨】截止到10月30日,印度国内大米平均批发价格涨至每公担2753卢布,比上月上涨2%,比上年同期上涨14%。目前,印度大米平均批发价格仅略低于2013年1月份创下的最高水平2783卢比。

   【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上涨】10月31日,泰国大米出口商提高了蒸谷米价格,上调幅度为5美元,为440-450美元/吨。泰国破碎率5%大米报价约为405-415美元/吨,比越南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高出15美元。泰国破碎率25%大米报价约为390-400美元/吨,比越南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高出30美元。

 

 

2012河南托市麦增投平抑后市预期 

                     2013-10-31 09:49 中华粮网 

   10月30日河南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举行,此次竞价销售小麦数量为95.47万吨,含2010年及以前产小麦45.47万吨、2012年产小麦50万吨,以及国家临时存储小麦0.66万吨。目前2010年及以前的托市麦已基本投放完毕,从本期开始2012年托市麦投放量由10万吨增加到了50万吨,受此影响,截至今天早上10点报名参加竞拍的会员已达到340多家,并在持续增加,交易厅内外人头攒动,不少会员在交易厅内排队等候座位。据现场驻马店的几位面粉加工企业负责人介绍,当地2010年和2013年小麦质量普遍不高,单独用于加工会降低面粉质量,需要掺兑2012年小麦进行加工,因此市场对2012年小麦需求比较旺盛。本周驻马店2012年托市麦的投放量由1万吨增加到了4万吨,虽然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但这一消息给面粉加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预计经过两三期的投放以后市场价格或会稳定并略有回调。目前驻马店当地市场余粮所剩不多,中小型面粉厂的库存大都勉强够一个月的加工使用。当地面粉销量自国庆节后至今处于稳中小幅波动态势,特一粉价格维持在2880-2920元/吨左右,面粉厂利润要好于前两年。鹤壁浚县的一位面粉厂负责人今天拍到了一千多吨2012年的小麦,成交价格在2500元/吨左右。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本周浚县2012年托市麦投放量增加到了将近两万吨,目前当地市场上余粮也已不多,但还能少量收购,价格在1.3元/斤左右,当地2013年小麦质量尚可,可直接用于面粉加工,拍卖到的小麦到厂价和自己收购的新麦价格基本一致。本次河南大幅增加2012年托市麦投放量对趋涨的市场价格起到了一定稳定作用,在投放量稳定或增加的情况下,小麦市场价格将维持平稳运行,局部地区或会小幅回调。元旦左右进入春节备货阶段以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再次增加麦价或进入新一轮的上涨周期。

 

 

10月国内麦价涨势放缓 国际麦价先扬后抑 

                             2013-11-01 09:45 中华粮网  

   摘要:10月份,随着国内“双节效应”的减退,用粮企业的采购热情有所减退,且市场粮源的采购难度和采购成本较大将其推向临储小麦拍卖市场,麦价涨势整体放缓;而国际市场在供给与需求的激烈博弈下,麦价呈现先扬后抑格局。

   一、“双节效应”减退 国内麦价涨势放缓,10月份,国内小麦市场随着“双节”效应的逐步减退,用粮企业的采购需求有所下降,麦价涨势有所放缓,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区域麦价出现小幅回落;但面粉消费处于年内传统旺季对麦价提供支撑,市场流通粮源的减少使得用粮企业的采购成本和采购难度增加。江苏宿迁宿城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白小麦挂牌收购价2620元/吨(水分12.5%,容重750g/L以上),较上月底上涨40元/吨;安徽淮南固桥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混合小麦收购价2500元/吨左右,较上月底上涨40-60元/吨;山东德州禹城地区面粉加工企业白小麦收购价2660元/吨,较上月底持稳;河南新乡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新麦收购价2660元/吨,较上月底下跌30元/吨;河北邯郸大名地区面粉加工企业白小麦收购价2660元/吨,较上月底持稳。

   二、临储小麦成交火爆 小麦期价高位下跌,10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成交火爆,市场流通粮源的偏紧及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对其成交起到提振作用,这也缓解了市场粮源的供给压力,减缓麦价的上涨幅度。10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进行4次,累计投放粮源778.1039万吨,实际成交254.8828万吨,平均成交率32.76%,成交均价2305.92元/吨,整体成交情况呈现出“量升价涨”格局;相比之下,9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进行3次,累计投放粮源1309.7333万吨,实际成交171.9246万吨,平均成交率13.13%,成交均价2280.16元/吨。国内优质小麦10月份市场行情走势整体呈现稳中偏强格局,山东济宁地区济南17收购价2770元/吨,较月初上涨40元/吨;河南延津地区郑麦366收购价2720元/吨,较月初持稳;河北石家庄地区藁优2018收购价2700元/吨,较月初上涨40元/吨。与主产区优质小麦现货价格坚挺相比,国内小麦期价10月份呈现高位下跌格局,截至10月31日强麦1401合约期价报收于2788元/吨,较月初的2849元/吨,下跌61元/吨,跌幅2.14%;期间最高价2863元/吨,最低价2788元/吨。

   三、供给需求博弈激烈 国际麦价先扬后抑,10月份国际小麦市场供给与需求博弈较为激烈,全球供给充裕压制国际麦价的整体走势,但阶段性需求改观一定程度上提振麦市行情,尤其是巴西和中国的采购需求较为旺盛。据私营分析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14年度(4月到次年3月)全球小麦产量预计达到7.098亿吨,这要高于该机构早先预测的7.084亿吨;相比之下,上年的实际产量为6.546亿吨。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26日,中国已经订购了390万吨美国小麦,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0.8万吨。因中国的需求提高,今年澳大利亚新麦小麦出口需求一直非常强劲。截至10月31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667美分/蒲式耳,较9月底的678美分/蒲式耳,下跌11美分/蒲式耳,跌幅1.62%,期间最高价711.2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667美分/蒲式耳;美国美湾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86.4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493元/吨,较9月底的2432元/吨,上涨61元/吨。

   四、“麦强面弱”格局延续 面企小麦提价谨慎,10月份国内面粉市场行情整体较为平稳,“麦强面弱”格局的延续使得面粉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面粉加工企业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使其对小麦收购价格控制较为谨慎。江苏南通通州地区面粉加工企业饺子粉出厂价3270元/吨,馒头粉(40粉)出厂价3230元/吨,面条粉(60粉)出厂价3020元/吨;麸皮出厂价1900元/吨左右(大片,水分13.5%)。安徽阜阳颍上地区面粉加工企业30粉出厂价3040元/吨,后路粉2960元/吨;麸皮出厂报价1780-1800元/吨(水分13-14%)。山东济南历城地区面粉加工企业60粉出厂报价3120元/吨,70粉出厂报价3080元/吨;麸皮出厂价1680元/吨(水分14.5%以内,细麸)。河北衡水桃城地区面粉加工企业60粉出厂报价3200元/吨,70粉出厂价3160元/吨;麸皮出厂价1700元/吨左右(水分14%)。浙江衢州市场特一粉批发报价为3280-3440元/吨,特二粉批发报价为3040-3200元/吨。

   五、小麦玉米价差拉大 玉米现货价格下跌明显,受国内小麦与玉米现货市场行情走势背离影响,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继续拉大。国内玉米供需宽松格局使得用粮企业玉米采购较为谨慎,玉米市场行情弱势明显。截至10月底,全国出栏瘦肉型猪均价15.21元/公斤,较上月同期的15.6元/公斤,下跌0.39元/公斤,跌幅2.5%,猪粮比价由上月同期的6.53:1增加至6.59:1。北方鲅鱼圈港港口水分15%新季玉米主流收购价格为2230-2280元/吨,较月初的2270-2280元/吨,下跌10-50元/吨;广东港东北优质玉米主流成交价格2410-2440元/吨,较月初的2550-2570元/吨,下跌110-160元/吨。截至10月3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401合约期价报收于2314元/吨,较上月底的2318元/吨,下跌4 元/吨,跌幅0.17%,期间最高价2354元/吨,最低价2310元/吨。截至10月底,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210.6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62元/吨,较上月底的1951元/吨,上涨11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748元/吨。

   六、供需偏紧支撑麦价 关注市场与政策博弈,近期较高的麦价激发了部分贸易商出货的意愿,面粉加工企业的采购节奏相对平稳。随着国家临储小麦库存剩余量的大幅减少,尤其是山东、河北等区域临储小麦已投放完毕,后期用粮企业的采购需求将对市场粮源的供给产生明显挤压,优质粮源供应能否保证成为面粉加工企业较为担忧的问题,麦市供需偏紧将成为支撑麦价走强的主要因素,小麦市场行情的走势将引发市场与政策的激烈博弈,这将决定麦价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

 

 

武汉:商超食用油促销火热

                          2013-11-01  来源:长江商报

   连涨3年的食用油价,从今年5月至今已连降两次。昨日,记者走访武汉多家商超发现,食用油专区促销火热。在洪山家乐福,5升装食用油成促销主力,其中以玉米油、大豆油和菜籽油折扣最多。金龙鱼5升装玉米油由原价59.9元降至45.8元。一款嘉龙5升装的大豆油更是低至35.8元。此外,福临门玉米油5升装69.8元还赠送400毫升小瓶装玉米油。卓创资讯菜油分析师段连伟表示,目前,国家菜油储备量充足。年初,湖北的国产四级菜油10800元/吨,现在9200元/吨,跌了1600元/吨左右。另外,我国今年的菜油、菜籽进口数量较大,1—9月份,菜籽进口量为252万吨,同比增长24%以上;菜油进口126万吨,同比增长50%,而去年的菜油全年进口也只有117万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低价进口菜油,拉低了整体价格。

 

 

当前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及后市展望 

                         2013-10-31 10:25 中华粮网   

   内容提要:2013年三季度,国内玉米市场可谓“未涨先衰”。由于上半年饲料和深加工行业需求双双陷入泥潭,国家临储托市对市场的托市效果显得大为逊色,7月上旬出台的2013年度临储托市政策提前公布只是给予市场短暂提振,7月下旬开始至8月中旬国内玉米市场“不涨反跌”,新季玉米良好的长势则更是令国内玉米市场面临远期国产、进口粮源的双重压力,三季度中后期养殖需求如期复苏只在季度末期的优质玉米价格方面有短时体现。目前,南方港口进口高粱和玉米到货令市场倍感未来两个月玉米市场压力不减,南方港口玉米价格趋势明显。不过,目前东北、华北地区新粮上市数量尚显有限,国家托市价格目前还没有启动,关内玉米降价趋势有所收敛,市场静待东北新粮上市以及相关政策传闻的兑现。

   市场表现

   表现一:东北新粮成为多地供应主流,上周大雾笼罩东三省,但并未给新季玉米上市带来明显影响,哈尔滨、长春地区饲料企业开始使用烘干新粮,新粮较陈粮价格略低10-20元/吨,顺利过渡。当地深加工企业日收购量维持在1000-3000吨不等,因东北新粮批量上市还需半个月以上时间,购销双方观望心理明显,尤其对政府能否如期进行托市收购表示怀疑。现东北新粮收购折干价格在2100元/吨附近,价格企稳。

   表现二:关内玉米价格降势暂有收敛,目前,关内产区玉米主流装车成本在2150-2200元/吨之间不等,15%水分,以河南粮源外流居多,山东、河北地区因农户惜售、水分偏高等原因尚未批量上市对市场构成冲击,为此现阶段关内玉米价格降势有所收敛,局部反弹。此外,今年其他一些产区(如新疆、陕西、山西)粮源开始吸引业内关注,山西运城周边因粮质尚佳出现集中外流,价格上涨的现象,新疆粮源则面临现阶段运输不畅的境地。整体来看,目前率先上市的关内粮源以其低廉的价格正施压南方销区,未来两三个月在东北临储托市政策执行以后,东北粮源运至南方的竞争力将明显不济。

   影响因素,因素一:市场购销较为清淡,往年热闹景象难现。据了解,目前东北新季玉米收购较为清淡,尤其是在吉林、黑龙江地区。据了解,今年东北当地新季玉米潮粮粮点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但水分明显偏低5%以上,折干价格同比偏低。在这一情况下,多数民营粮商因考虑东北新粮增产、前期国储库存庞大继续大量收购难度较大甚于加入收购队伍,玉米种植户则因今年价格偏低、国家此前公布临储托市价格远高于目前水平(吉林地区三等粮源托市2240元/吨,现潮粮折干不含烘干费仅2100元/吨),表现出一定惜售心理。因素二:政策市特征不改,托市启动或在年底展开。目前,东北临储政策能否顺利执行已俨然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一方面,去年我国临储大量收购玉米超过3000万吨且南运进度缓慢,东北新季玉米又大获丰收,临储能否有足够仓容收购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在我国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不改的情况下,临储入市时间将继续成为用粮企业和中间商的策略调整的重要时间窗口。同时,中储粮后续具体收储方式以及相关补贴政策能否很好地解决当前临储托市的仓容矛盾也引人关注。此外,今年是我国南方玉米采购策略如何调整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从历史上来看,东北玉米临储托市执行启动时间一般在11月份,最晚在次年1月,按照当年新粮上市情况,执行时间一般至4月底,2012年因恶劣天气导致东北玉米水分偏高、上市延迟且质量不佳,农民出现卖粮难的情况,收购时间延长至2013年5月31日。今年东北玉米临储托市启动或在年底展开。因素三:南方港口进口玉米纷至沓来,到货压力日益增加。10月下旬以来美国进口玉米开始批量到货,四季度南方市场压力逐步体现,且可能直接影响到北方港口装船南运速度甚至是东北新粮集港。据了解,自上周一船美国进口玉米如期抵达广东港口以来,本周还有2-3船进口玉米抵港,10月份我国进口玉米到船数量如此前预期达到3-4船近20万吨。另悉,11月份国内将有更多进口玉米到港。按照广东港口一个月玉米需求量100-120万吨玉米需求量计算,南方对于北方玉米需求量将减半,12月份进口玉米冲击力度更甚。因素四:美玉米产量数据利空预期强烈,进口完税成本可能进一步下降。10月29日,由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秋收进展非常快速且天气有利于收割,CBOT玉米期价再度创下三年多来新低,12月合约收盘于430.75美分/蒲式耳,3月合约收于443.25美分/蒲式耳。尽管,10月份以来,美玉米离岸基差已明显上涨,其中12月船期涨幅超过20美分/蒲式耳,2014年1-3月船期基差涨幅接近10美分/蒲式耳,但因11月8日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中玉米和大豆单产数据可能大幅上调,市场看空气氛较为浓重。今年以来美国玉米价格已经下跌38%且熊市格局尚未改变,国内玉米均价较年内最高仅下跌3%左右,进口玉米至南方港口顺价300-400元/吨,中国买船可望继续。

   后市展望,展望后市,10月份以来新粮上市范围进一步扩大、玉米价格下跌大幕正逐步拉开。四季度在新粮上市和后期进口玉米压境的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向下压力不轻,但东北临储玉米托市政策正式实施的时间窗口将成为市场调整采购策略的时间点,换而言之,这将是东北玉米市场止跌企稳的重要时间节点,也是东北用粮企业介入的关键时间。但对于南方市场而言,考虑到同期廉价进口玉米到港数量达到上百万吨,南方市场对东北玉米需求欠佳的事实难以改变,政策与市场间的博弈继续。

 

 

IGC:下调全球2013/14年度大米消费量 

                        2013-11-01 09:08 中华粮网 

   据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最新月报显示,2013/1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74亿吨,和该机构在9月份的预测值持平。作为对比,2012/13年度的全球大米产量为4.69亿吨。IGC预计2013/14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72亿吨,比上月预测值调低了100万吨,但是仍然高于上年度的4.68亿吨。2013/14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9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了100万吨,高于上年的1.08亿吨。IGC预测2013/14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为3800万吨,和上月预测值持平,高于上年度的3700万吨。

 

 

USDA参赞:俄罗斯小麦产量将增至5150万吨 

                         2013-11-01 11:40 中华粮网 

   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FAS)发布的最新参赞报告显示,2013年俄罗斯小麦产量将达到5150万吨,高于上年的3770万吨。参赞预计2013/14年度(7月到次年6月)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1500万吨,相比之下,上年为1130万吨。国内用量3600万吨,上年为3340万吨。2013/14年度俄罗斯小麦期末库存估计在620万吨,高于上年的520万吨。与此同时,参赞还预计2013/14年度俄罗斯大麦产量为1520万吨,高于上年的1400万吨。2013/14年度俄罗斯大麦出口量估计在250万吨,上年为220万吨。国内用量估计在1240万吨,上年为1210万吨。2013/14年度俄罗斯大麦期末库存估计在130万吨,高于上年的71.4万吨。参赞预计2013/14年度俄罗斯玉米产量为970万吨,上年为820万吨。出口量200万吨,与上年持平。国内用量估计在670万吨,上年为550万吨。2013/14年度俄罗斯玉米期末库存估计在46.3万吨,上年为31.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