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信息(2014年21期)
2014/09/15 04:10:00 来源: 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

国务院:做好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

2014-08-24 08:59  来源:中华粮网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强化措施,对确保国家粮仓丰盈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今年我国夏粮大幅增产,实现“十一”连增,据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公布数据,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31.9亿斤。针对部分品种市场相对低迷、库存处于高位,新粮收储面临仓容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对做好粮食收储和加强仓储设施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要求,并从促销压库、加强调运、增加地方储备、加大建仓力度、挖掘社会仓容潜力等方面做了具体安排部署。会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粮食局、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等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把做好粮食收储和仓储设施建设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全力以赴抓好,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目前,夏粮收购进展顺利。今年夏季粮油和早籼稻再获丰收,新粮上市初期市场价格总体低于托市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5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湖南、浙江、云南、贵州等10省启动了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等5省(区)先后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夏粮和早籼稻收购工作进展顺利。截至8月15日,主产区各类企业累计收购小麦1330亿斤,同比增加403亿斤。累计收购油菜籽62亿斤,同比减少54亿斤;累计收购早籼稻70亿斤,同比减少52亿斤。

 针对今年早稻主产区收储仓容仍然偏紧的情况,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做好销售移库腾仓、加快新建维修增容的同时,还采取了批准两省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将一部分基本符合条件的社会企业列为预备收储库点;要求中储粮总公司实行边收边调,将不符合储存条件库点应急收购的粮食尽快组织集并等多项应急措施,确保收储需要。

 腾仓减库成效显现。一是加大政策性粮食投放数量,5月份以来已累计销售618亿斤(截至8月20日)。二是分三批向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五个仓容紧张地区下达200亿斤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同时,建立粮食调运协调机制,加大运力支持力度,按照边安排库点、边调运的方式,加快推进实施。截至8月19日,移库粮食已调出51亿斤。随着库点对接等准备工作的完成,后续移库进度将进一步加快。三是已安排中储粮总公司政策性粮食品种串换和划转任务,预计到9月底前能够腾出仓容100亿斤。四是财政部牵头印发了《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竞购加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补贴管理办法》,明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在今年5月至年底前竞买临储玉米并自用加工的,对竞买量超过其2个月加工能力部分,中央财政给予100元/吨补贴,鼓励企业多购多用。目前已确定纳入补贴范围企业61家。初步统计,截止8月17日,上述企业已竞买临储玉米103亿斤、实际加工53亿斤。

 增加地方储备规模方案初步拟定。目前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已研究提出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测算方案。7月下旬,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财政部、农业发展银行已按照测算新增储备规模的一定比例先期下达部分地方储备粮增储计划,要求各地在2014年新粮收储季节结束前全部落实到位。

 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加快今年已下达130亿斤仓容建议计划的落实。国家粮食局已于7月14日召集部分重点省(区、市)开会,督促相关省区市加快建仓工作进度,争取秋粮上市前完成建设任务。二是12个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重点支持省区已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在秋粮上市前完成今年维修改造任务,中央补助资金已经下拨,并对江西、湖南两省专门进行了督导。三是研究部署今明两年新建1000亿斤仓容相关工作。按照1500亿斤的目标准备具体建仓项目,确保今明两年完成1000亿斤的任务。四是对东北地区200亿斤储粮罩棚建设计划和建设要点进行了研究安排,有关文件已经印发。

 强化监督检查。国家粮食局先后派出6个督导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先后赴12个重点省份对粮食收购、仓储设施建设、粮食库存、粮食企业执行最低最高库存量制度等情况开展了督导检查。各级粮食部门重点开展了以下检查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国家粮仓清查工作,最大限度利用闲置粮仓。二是开展夏季粮油和早籼稻收购检查,严肃查处打“白条”、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同时,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对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储备粮轮换中的“转圈粮”问题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专项整治。三是加强对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和跨省移库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设置障碍阻挠拖延出库、额外收取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粮食及时出库,为秋粮收购腾出更多仓容。四是顺利完成了2014年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肃整改。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粮食销售、调运、腾库、建仓、增储等各项落实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库存粮食销售统算基本实现顺价,为新粮收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国际市场价格继续下行、国内市场需求没有根本好转等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既定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不出现“卖粮难”。重点是:继续推进主产区销售调运腾仓;落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储计划;完善秋粮收储政策,扎实做好收储工作;抓紧确定新建1000亿斤仓容具体方案,进一步做好新建、维修改造、搭建简易罩棚、利用社会仓容等工作;深入研究支持粮食加工转化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最低库存;认真落实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储粮安全工作,加强粮食仓储企业内部管理;继续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粮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服务于粮食市场调控大局。(来源:国家粮食局)


2014年全国早稻产量680.2亿斤

2014-08-28 08:37   来源:中华粮网

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5千公顷(8692.5万亩),比2013年减少9.4千公顷(14.1万亩),下降0.2%;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868.9公斤/公顷(391.3公斤/),比2013年减少12公斤/公顷(0.8公斤/),下降0.2%;全国早稻总产量3401万吨(680.2亿斤),比2013年减产12.5万吨(2.4亿斤),下降0.4%。(来源:中国证券报)


截至8月25日主产区夏季粮油收购进度

2014-08-28 09:01   来源:中华粮网

据统计,截至8月25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688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104万吨。湖北、四川等12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油菜籽320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83万吨。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50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98万吨。(来源:国粮局网站)


湖北省小麦托市收购量为历史之最

2014-08-30 09:20    来源:中华粮网

  8月29日从省粮食局获悉,全省夏收工作已基本结束。截至29日,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收购新麦71.3亿斤,比去年同期多购18.8亿斤,增幅35.8%;早籼稻6亿斤,已达到今年预计收购量的67%。其中,托市收购30.7亿斤,同比多购10.7亿斤,增幅53.5%,为2004年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最高年份。

 今年湖北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小麦总产达到80亿斤以上;早籼稻总产47.7亿斤,比上年增加3.1亿斤。监测显示,托市收购政策效应明显,小麦市场收购价格每斤提高5分左右,早籼稻由1.2元/斤提升至1.35元/斤。(来源:湖北日报)


恒大斥千亿进军三大产业 粮油高调亮相亚冠

2014-08-28 09:07  来源:中华粮网

27日,“恒大粮油”四个大字及“放心粮、放心油”字样首次出现在广州恒大足球队球服的正面,在全场近5万名球迷以及数十亿电视观众的关注下,恒大粮油借助亚冠比赛横空出世,一炮而红。

 1000亿!

 恒大集团将缔造“农副帝国”

 恒大粮油、恒大乳业、恒大畜牧是恒大集团打造的重大民生工程,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打造中国民族品牌。现已投资近70亿建设及并购22个生产基地,全面启动恒大粮油、恒大乳业、恒大畜牧产业。

 此次恒大集团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打造中国民族品牌,总投资额创行业纪录,是第一家产业化、规模化进入现代农业的大型企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林牧副渔投资额为11611亿元,此次恒大集团的1000亿元投资额已创行业纪录,投资额近2013年全国农业总投资的10%,而之前投中集团公布2013年农业领域VC/PE融资规模最大为1.23亿美元。据了解,恒大集团实力雄厚,是集民生住宅、文化旅游、快消、农业、乳业、畜牧业及体育产业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4200亿,有员工7.6万人。2013年销售额达1004亿,2014年仅前七个月销售额达801亿,纳税102亿,预计在2015年有望跻身世界500强。

 进军三产业!

 恒大全面布局大兴安岭生态圈

 据恒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在大兴安岭生态圈布局五类生产基地,分别是恒大大米生产基地、恒大双低压榨菜籽油生产基地、恒大非转基因压榨大豆油生产基地、恒大畜牧业生产基地、恒大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

 据了解,大兴安岭生态圈包括大兴安岭“岭西”——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岭南”——内蒙古兴安盟国家重要农牧业绿色基地,大兴安岭“岭东”——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黑河、绥化、双鸭山国家大粮仓。“岭西”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水大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青睐。“岭南”是国家重要绿色农业、畜牧业基地,中国“黄金奶源带” 之一。“岭东”是传统的国家大粮仓。大兴安岭生态圈自然条件优越,可为原料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品质与责任并重!

 恒大打造中国民族品牌

 一直以来,中国粮油大量依靠进口。据资料显示,2008后,中国从粮食净出口国变为粮食净进口国,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进口国。此外,中国大豆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菜籽油、豆油的进口量也名列前茅。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则存在自主品牌竞争力弱、高端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者对国内品牌信心不足等问题。

恒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恒大实力强劲,品牌价值高达267.83亿元,连续四年夺冠。

恒大冰泉已经成为饮用水知名品牌,出口全球28国,为民族品牌赢得荣誉。恒大粮油、恒大乳业、恒大畜牧将秉承恒大“民生为本、产业报国”理念,深耕大兴安岭生态圈,扛起“拒绝转基因”大旗,为老百姓提供放心大米、放心菜籽油、放心大豆油、放心牛羊肉、放心婴幼儿配方奶粉,为国家食品安全贡献力量,开创全球产业新格局。整合恒大品牌资源,乘恒大冰泉东风,恒大将成为中国民族品牌中闪亮的星。(来源:凤凰资讯)


早稻收购进入尾声 中晚稻或保持强势

2014-08-28 09:09   来源:中华粮网

当前早稻收购仍在火热进行,主产区局部地区已经逐步入尾。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底下,上半年以来持续走弱的早稻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早籼米价格走势却相对较弱,稻强米弱现象较为突出。与此同时,中晚稻价格在前期迭创历史新高后继续保持了坚挺走势。预计后期在节日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下仍将有上涨能力,粳稻市场在基本面支撑下走势可能相对偏强。

 早稻收购继续加快,局部地区逐渐入尾

 目前已是8月下旬,往年主产区的早稻收购基本上已入尾,一般情况下七成以上的早稻谷已收购入库。今年因早稻成熟推迟,开称较晚,加上收购期间雨水偏多,给运输与入库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使得新稻收购进度偏慢。同时今年早稻收购对托市依赖加重,粮食加工企业与其它贸易商入市较为谨慎,收购量也少于往年,且收购的早稻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将择机出售给国库的,也是导致今年早稻入库进度偏慢的一大诱因。因此,目前虽是八月下旬,主产区早稻收购仍较火热,但局部地区因收购较快已经入尾。根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截至8月15日,主产区各类企业累计收购早籼稻350万吨,同比减少260万吨。早籼稻托市收购量179万吨,日收购量约10万吨。其中江西省共收购托市早稻109.4万吨,占全国早籼稻托市收购量的61.2%。8月下旬江西个别市县收购也已入尾,其中上高县早稻收购量90%以上。余江县早稻收购进入尾声,预计下周基本结束。南昌县早稻收购接近尾声,收购主力以个体粮商为主。    兴国县目前已售完粮的农户达70%左右。湖南省截至8月10日早籼稻托市收购量49.96万吨,占新早稻收购量91.1万吨的五成以上。

 由于湖北与安徽两省早稻种植规模小,产量不大,托市收购进度相对较快。截止8月16日芜湖地区累计收购早稻45901吨,同比增加11096吨,国有企业收购18241吨,同比增加10525吨,其中托市收购12884吨,同比增加5961吨。湖北省进度更快,截至7月31日,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11.4万吨,比上年早籼稻上市后的两周多购5.55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早籼稻4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购3.17万吨。

 早稻产量小幅减产,托市收购预计略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4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5795千公顷(8692.5万亩),比2013年减少9.4千公顷(14.1万亩),下降0.2%;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5868.9公斤/公顷(391.3公斤/亩),比2013年减少12公斤/公顷(0.8公斤/亩),下降0.2%;全国早稻总产量3401万吨(680.2亿斤),比2013年减产12.5万吨(2.4亿斤),下降0.4%。早稻产量与市场预计基本一致。

 随着开学临近,农户出售稻谷的热情可能会更高,预计早稻收购可能会迎来一个小高峰。按照前半个月日均收购托市粮10万吨推算,预计到月底托市早稻收购量将达300万吨以上。

由于今年早稻产量与去年接近,而广西省也启动了托市收购,因此,今年早稻托市收购量有可能略超上年的567万吨。

 中晚稻市场走势强劲

 上半年虽然早稻市场走势较弱,但中晚稻市场却在托市收购量大增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偏紧的影响下,价格在一季度末就踏上了反弹之路,此后一路震荡走高,中晚籼稻与粳稻价格于7月份先后创出了年内新高甚至历史新高。以杭州为例,8月25日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安徽产普通晚粳米批发价(下同)为4.46元/公斤,较上旬上涨0.0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16元/公斤;江苏产优质晚粳米为4.56元/公斤,上涨0.0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16元/公斤;黑龙江产圆粒晚粳米为4.88元/公斤,上涨0.0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08元/公斤;安徽产普通晚籼米为3.84元/公斤,持平;较去年同期上涨0.12元/公斤。除晚籼米外,市场销售的东北晚大米、江苏晚粳米、安徽晚粳米价格均创市场最高价格纪录。

 预计短期;国内中晚稻市场仍将维持强势。主要原因:

 一是中晚稻米需求短期较为旺盛。当前已是8月下旬,正处于学校开学,学生返校的时候,学校早已开始备货,大米销量明显增加。同时今年中秋节9月8日就早早到来,这是38年来最早的一个中秋。由于中秋节临近。加上后期国庆节的到来,大米旺季需求也将较往年提前,对大米价格短期有提振作用。

 二是临储稻谷拍卖出库进度较慢,市场流通稻谷粮源仍显略紧。上年新产中晚籼稻临时收储量较大。根据统计,2013年产稻谷政策性收购入库量为3261万吨,其中中晚籼稻1337万吨,粳稻1357万吨。大量中晚籼稻被托市收购,使得市场上流通的中晚稻粮源偏紧。虽然国家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临储稻谷的拍卖,但成交率不高,从临时储存流入市场的粮源不多,市场流通粮源偏紧之势尚未根本改变。截止8月25日,临储稻谷稻谷总投放量3342.67成交370.22万吨,成交率11.07%。370万吨的成交量与总计2694万吨的托市收购量相比,占比仅13.%,显然不能根本缓解市场对中晚稻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品质好的大米,货源更紧。

 三是当前粮食主产区出现了北旱南涝现象。南方稻谷主产区进入8月份以来出现了持续的阴雨天气,气温也相对偏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防办已先后召开会议要求关注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持续的阴雨天气使中稻开花、授粉不良,结实率可能降低,并可能使晚稻生长放慢。而进入6月以来,干旱袭击了中国华北、东北、西南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带来的气象干旱蔓延十三省,内蒙古、辽宁和吉林三省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截至8月21日,三省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100多万亩,其中严重受旱2100多万亩。粳稻大省黑龙江也受到波及,给粳稻的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也提振了市场主体对后市的信心。

 四是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大米进口环比出现四连降。由于国际大米需求旺盛,产量预计不及预期,国际大米出现了较大的上涨。8月下旬,泰国5%破碎率大米的FOB报价为每吨443美元,较5月上旬上涨了59美元;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吨470美元,上涨60美元,巴基斯坦5%破碎率大米报价450美元,上涨25美元。由于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与国内大米价差缩小,大米进口环比持续下降。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7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18.3万吨,同比增加4.123万吨,较6月份减少7.25万吨,环比已连续四个月出现下降。大米进口下降将减轻国内市场供应压力。

 五是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也对稻米市场构成了较强的支撑。由于玉米与小麦需求旺盛,加上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二季度以来,玉米与小麦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中玉米价格每吨上涨超过500元,小麦上涨200元左右。这对稻米市场构成了一定的支撑。

 粳稻走势可能相对偏强

 短期来看,中晚籼稻与粳稻市场继续震荡走高可能性较大,由于基本面有所差异,预计粳稻市场近期走势可能略强。

 一方面,新季中籼稻即将上市,季节性供应压力增加早于粳稻。一般在9月中上旬,早熟中籼稻就将开始收获并登陆市场,中晚籼稻市场即将迎来新的血液补充,供应即将得到改善。而新季粳稻上市则要迟得多,因此青黄不接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临储稻谷拍卖方面,中晚籼稻出库数量要大于粳稻。截止8月25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临储中晚籼稻投放总量1203.92万吨,实际成交236.63万吨,成交率19.65%;临储粳稻投放总量2056.94万吨,成交124.41万吨,成交率6.05%。临储中晚稻的成交量是粳稻的近一倍,意味着中晚籼稻在得到大量的临储稻谷补充后,供应相对要好于粳稻。同时,近期中晚籼稻拍卖成交情况逐渐趋于下降,从最高时5月30日成交率48.7%一路下降,8月中旬已降到个位数,8月22日的成交率只有7.24%.虽然投放量增多是成交率减少的一大原因,但实际成交量也是趋于减少的。最高成交时达35.83万吨,而8月22日的成交已降至9.41万吨。而粳稻的成交情况则开始好转,成交率逐步提高。其中固然有投放量减少的原因,但成交量也是实实在在增加的。临储东北粳稻与苏皖粳稻拍卖成交从最低时的不足2万吨分别增到近期的4—5万吨。显示市场对粳稻行情乐观情绪有所增加。


购销格局悄然转变 小麦有望稳中走强

2014-08-25 09:49   来源:中华粮网

 8月中旬以来,国内小麦市场受流通粮源减少、需求回暖的影响,市场各类收购主体大多反映收购难度增加。由于对后市仍多持看涨预期,一些用粮企业为获取粮源不得不上调收购价格。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8月21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494元/吨,周比涨16元/吨。

 根据往年的经验,每年秋季的小麦价格也大多有一波上涨行情。从当前小麦市场来看,利好因素可以说在逐步聚集,市场的购销格局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尤其在流通粮源减少,需求渐趋回暖的氛围下,后市的小麦价格有望继续稳中走强。

 粮源减少需求增加,麦价继续稳中上行

 7月下旬以后,主产区小麦市场经过阶段性的调整价格呈现小幅上涨的趋势,8月中下旬以来相对更加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有所回暖,而流通粮源却在不断减少,部分用粮企业采购难度增加,为获取粮源使得提价收购成为常态。

 8月22日,河南永城地区大型面粉企业小麦挂牌收购价格2480-2500元/吨(水分≤13%,容重≥780g/L),较中旬(下同)价格上涨30元/吨。河北邯郸大名地区大型面粉企业小麦挂牌收购价2600元/吨左右(水分≤12.5%,容重≥776g/L),山东德州宁津地区华丰面粉企业小麦挂牌收购价2610元/吨(水分≤12.5%,容重≥770g/L),均上涨40元/吨。安徽淮北濉溪面粉企业小麦挂牌收购价2420元/吨(水分12.5%以内,容重770g/L以上),江苏新沂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挂牌收购价2460元/吨(水分13%以内,容重770g/L以上),上涨20—60元/吨。

 受产区小麦行情稳步上涨、粮船运费上升的影响,销区小麦到港报价随之水涨船高。当前江苏2014年产普通红小麦到广东港价格在2585-2600元/吨,较中旬上涨10-20元/吨左右;普通白小麦到港价维持2580-2590元/吨,上涨40元/吨左右。

 近期优质小麦价格继续维持坚挺,当前河南新乡地区新产郑麦366入厂价为276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新产藁优2018入厂价为279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新产济南17三等入厂价为2780元/吨,北京地区济南17三等入厂价为2840元/吨。由于近期普通小麦价格上涨明显一些,优普麦价差价略有缩小,当前差价在200-220元/吨之间。

 面粉价格基本稳定,厂家走货有所好转

 近日面粉市场气氛有所改善,厂家走货较前期好转,主要原因是随着高温消退、大专院校开学、中秋佳节将至,市场需求增加,中间商采购步伐加快。

 调查显示,近段时间以来,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较前期明显提高。不仅大型制粉企业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中型制粉企业的开工率由50%以下提高到 70%左右;同时较多小型制粉企业也已恢了复生产。

 当前河北保定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8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40元/吨,河南周口地区60粉出厂价3000元/吨,江苏南通地区60粉出厂价3000元/吨,安徽淮北地区50粉出厂价3040元/吨。

 受小麦价格上涨带来成本支撑,近日各地麸皮价格普遍止跌企稳。河北石家庄地区出厂价1730-174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出厂价1720-174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出厂价176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出厂价1740元/吨,安徽淮北地区出厂价1720-1740元/吨。总体来看,短期麸皮价格以平稳为主。

 根据往年情况,8月中旬后面粉市场呈现逐渐升温、价格不断攀升之势,一般在中秋节前后达到高点。虽然目前制粉企业面粉出厂提价尚显谨慎,但因看好后期面粉消费,部分企业上调的意愿也在增强。原因是随着天气转凉,面粉批发商、消费者的存货量会增加,加之双节销售旺季的拉动,将会直接带动面粉采购量加大,这将为面粉价格的上调创造有利空间。

 政策拍卖维持稳定,成交连续三周提高

 8月19日,安徽、河南两市场共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50.98万吨,较上周增加0.68万吨。共成交13.72万吨,成交率为26.92%,比上周提高11.77个百分点,为近9周以来的最高成交率,政策性小麦成交率已连续三周提高。分市场看:

 河南市场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18.42万吨,成交5.48万吨,成交均价2297元/吨,较上周下降127元/吨。其中,2012年托市小麦计划销售7.69万吨,成交4.35万吨,成交均价2264元/吨;2013年托市小麦计划销售10.13万吨,成交5365吨,成交均价2405元/吨。0.6万吨临储小麦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433元/吨。

 安徽市场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32.56万吨,实际成交8.24万吨,成交率25.31%,是近20周以来的最高成交率。成交均价2372元/吨,环比提高4元/吨。其中,白小麦计划销售6.01万吨,成交1.19万吨,成交率为19.92%,成交均价2353元/吨;混合麦计划销售26.55万吨,成交7.04万吨,成交率为26.53%,成交均价2375元/吨。

 近段时间以来,安徽、河南市场的粮食拍卖计划销售数量均稳定在50万吨水平,近三周成交率逐渐提高。在市场粮源减少、农民惜售情况下,部分小麦需求转向托市小麦。市场预计,受小麦需求增加、市场粮源减少的制约,预计后期托市小麦拍卖成交状况将会进一步好转。

 购销格局悄然转变,麦价有望稳中走强

 从近段时间的小麦市场来看,市场的氛围在逐步好转,购销格局也在悄然转变。市场需求的回暖、流通粮源的偏紧、饲用替代数量的增加等利好因素聚集小麦市场,预计后期的小麦价格有望继续稳中走强。

 一是流通粮源减少的效应将会逐步体现。由于今年集中收购期间小麦收购数量庞大,使得市场粮源较往年大幅减少,目前一些制粉企业就反映收购难度较前期明显增加。尽管临储小麦拍卖投放基本维持在稳定在50万吨水平,但投放的多为2013年产托市小麦,质量偏差,难以满足制粉企业的品质要求。何况目前2013年以前托市收购小麦已经不多,估计在今年收购的托市小麦开始销售之前政策性小麦对市场供应形成的有效补充将会有限。

 二是小麦饲用替代数量仍呈增加态势。受玉米价格处于高位、小麦价格涨幅有限的影响,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的价格优势明显,山东地区小麦玉米价差已扩大至-160元/吨,小麦的饲用消费数量持续增加。有市场人士认为,如果后期的玉米价格如仍持续居高不下,小麦玉米比价不能得到有效修复,那么四季度饲料企业将会继续使用小麦替代玉米。

 三是需求回暖制粉企业采购将会增加。从今年夏收市场收购状况来看,受下游产品需求疲弱的制约,制粉企业虽也相应收购了部分小麦,但整体收购心态相对谨慎,大多不愿做多库存。随着市场的回暖,现有存粮的消耗,估计后期将会适量采购补充小麦库存。届时一些大中型面粉企业单纯依靠厂家直收或很难满足日常加工需求,必然要与粮库、贸易商合作来保证原料需求。考虑到仓储保管费等储存成本,贸易商的合理利润,采购成本势必将有所提高,这或将推动小麦价格继续保持稳中上扬的走势。

 出口数据令人失望,美麦反弹继续受阻

 上周周四、周五,受助于技术性买盘,以及加拿大小麦产量预估低于预期影响,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收涨,但出口销售数据令人失望,继续限制小麦期价涨幅。    CBOT-9月小麦期货结算价报5.52美元,本周基本持平。

 美国农业部报告称,在截至8月14日的一周,美国小麦净出口销售20.92万吨,低于35-50万吨的市场预估区间。8月20日,9月交货的美2号软红冬小麦到我国口岸完税价约2023元/吨,较上周四略涨7元/吨。海关总署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7月进口小麦120,424吨,较上年同期减少61.3%。今年1-7月,中国小麦进口26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6.6%。


上涨因子剥离 玉米价格中期看空

2014-08-28 09:12    来源:中华粮网

今年上半年,国储收购量的上升和7月份以来主产区旱情的发生带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但是基于新作上市后供应乐观预期。我们看空未来2-3月的玉米价格,玉米现货价格的季节性下跌规律亦辅证我们的预判,而收储成本价能为我们提供较好的价格下跌空间参考。

 干旱未改宽松供应格局

 从6月份以来,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的持续干旱天气增加玉米减产担忧,7月进入玉米关键生长期后担忧情绪再度加重。近期正值玉米灌浆的关键生长期,降水是否充足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几日东北、华北部分产区有较明显降水过程,将能稍许缓解旱情威胁,同时可灌溉地区若能及时保证作物灌浆用水,玉米产量减产可能也能降低。

 总体来讲,旱情对玉米生长是否带来实质性减产尚未确实,未来两周的降水及灌溉情况至关重要。农业部负责人近日表示旱情仅限于局部,今年秋粮丰收局面并未逆转。另一方面,即便旱情带来玉米少量减产,但因上一年度剩余库存高企,玉米整体供应仍能满足需求。因此,旱情影响倾向于短期刺激,暂不能改变年度供需平衡结构。

 依照中国玉米网的估算,2014/2015年度,新作玉米产量预计为2.02亿吨,同比下降1.3%;期初库存为1.03亿吨,同比飙升41.5%;库存消费比达到73.49%,为近年最高水平。过剩的玉米供给源自近几年国产玉米种植面积、产量上升和国内需求止步不前,而常年过剩的结果为下一年度期初库存的不断累积。

 政策引发供应缺口

 上半年的国储收购和140元/吨的运费补贴造成东北玉米南运积极,使得本应偏高的南方价格与北方基本持平。同时华北玉米亦倒流至东北地区以便享受上述两种政策福利。最终,政策效应导致近半数可流通库存玉米被锁定,自由的市场供需调节被打破。

 玉米拍卖开始后,因供应缺口的存在,市场最终按照玉米拍卖成本来定价,奠定4月份过后玉米现货价格走高基础,市场价格走高又进一步推升了拍卖成交率;虽然当前我国玉米进口量占比不高,但MIR162转基因玉米的退订掐断了美国玉米进入国内的短期可能,国储拍卖成为调节供需缺口的唯一来源。因此,6月份之后玉米价格并未随着补贴政策到期、南北价差恢复正常水平而减缓涨幅。

 新作上市之前,国储拍卖为供需均衡的唯一调节源,9月下旬之后这种极度紧张的局面将逐渐改观。

 饲料生产季节性放缓

 7月份,全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跌至上轮周期以来的最低水平,依据上轮周期的下跌幅度和持续时间估算,本轮猪价下跌周期将有望结束。存栏水平的绝对低位引发生猪供应缺口显现,端午节消费小高峰带来的价格反弹有望引发更长周期的上涨。另外,近期的猪价反弹以生猪带动为主,母猪、仔猪价格反应相对平淡,养殖户补栏信心尚未充分恢复。因此,未来数月内,国内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将位于相对低位,从而限制饲料消费需求。

 2013年全年国内祖代种鸡引种量达到历年最高的153万套,上半年引种89万套,下半年引种65万套。而2014年上半年,国内祖代种鸡引种量仅为54万套,同比下降39.3%,若下半年乐观预计较去年同期持平,则全年引种量预估或将达至120万套,仍同比下降21.6%。行业去产能带来供应下滑,同时年初再次迸发的禽流感疫情进一步引发养殖户去栏。供应缺口的出现带来禽蛋价格自年初见底之后大幅上涨,一改多年低迷情势。因此,今年禽蛋存栏水平下降已为不争的事实,限制饲料消费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饲料生产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每年的端午节前产量持续上升,涨幅较大,端午节后往往在7月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跌;8、9月份产量再现小高峰;10月至12月,产量增幅趋缓,缓慢下降。

 最后,玉米价格近期的大幅走高使得饲料成本增加明显,玉米-小麦现货价差拉大至200元/吨-300元/吨,小麦替代有利可图,进一步降低玉米饲料用量。

 上半年,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淀粉、酒精价格均有上涨,但是同高企的原料价格相比,淀粉、酒精的深加工利润率并未明显好转。产成品价格涨幅不能覆盖成本增长,加工企业产能扩张动能有限。从长周期来看,近两年深加工行业的利润水平始终未见起色,工业消费对玉米价格的上涨支撑较少。

 综上,玉米饲料、深加工行业消费表现低迷,唯有产区旱情担忧和国储收购造成的供应短缺给玉米价格的上涨带来支撑。而伴随着新作上市、国储拍卖和产量担忧的缓解,玉米价格上涨动因也将逐个剥离。(文章来源:博易大师)


区域行情:8月29日湖北地区菜油最新价格行情

2014-08-29 10:27 来源:中华油脂网  

据市场监测,829日,湖北菜油价格行情保持企稳。国产菜油基本有价无市,国产四级菜油报价一般在8000-8100/吨左右,厂家基本停止生产,市场上主要是销售进口菜油。宜昌当阳地区国产进口菜油价格6200/吨,与昨日持平。宜昌菜油价格6150-6200/吨,与昨日持平。荆州沙市地区菜油报价6200/吨,与昨日持平。荆门周边地区菜油价格6150-6200/吨,与昨日持平。襄阳老河口奥星公司国产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000/吨,进口菜油出厂报价6200/吨,与昨日持平。潜江地区菜油出厂报价6200/吨,与昨日持平。


粮食市场新常态倒逼政策调整

2014-08-26 09:27   来源:中华粮网

伴随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遭遇的干旱天气,近期包括玉米期货以及节水、水利等概念股纷纷上涨收高。

 专家指出,随着后期天气状况的好转,虽然部分地区农产品的减产或已不可逆,但国内粮食的供应安全无忧。相反“进口大幅增加、存粮不好消化”渐成粮食市场的新常态,国内外价差持续的扩大,托市收购的政策也面临相应调整。

 旱情催生资本市场“农情”

 即使是现代社会,天气依然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前市场对厄尔尼诺可能带来影响的争论后,国内原本的“汛期”出现大旱天气,东北、华北主要粮食产区持续干旱,再度催生资本市场的一轮“农情”。

 期货市场上表现最明显的是玉米、大豆价格。统计显示,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玉米期货价格过去一个多月来累计上涨2.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多下挫,跟踪一揽子农产品上市商品表现的农产品指数下跌了2.5%。

 与此同时,A股“干旱题材”也有所表现,每逢干旱,资金偏爱的水利股钱江水利和安徽水利7月以来的涨幅已分别达13%和8%,而节水、更新管网改造概念的大禹节水、国统股份等也都有较大幅度上涨。

 托市收购政策面临压力

 事实上,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相比价格,当前粮食市场更应担心的是存粮库存该如何消化?

 据中华粮网提供的数据,目前海外进口小麦到岸的税后价格每吨2040元左右,而在国内市场主产区之一的郑州地区报价2520元/吨,消费区的广州价格更高,内外价差接近500元,玉米的价差则更大,进口玉米到岸价约每吨1780元,而广州玉米价格则高达2740元/吨,每吨的价差近千元。

 虽然目前我国粮食进口实行配额管制,但价差巨大使近年来的进口也不断扩大。业界普遍认为,粮食市场的新常态,除了国际市场连续丰收外,国内托市收购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也是重要的方面。目前执行的托市收购政策确实对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政策的弊端是缺乏弹性,近年来越来越陷入大量从国外进口,国内又大量收储的‘怪圈’。

 业界专家表示,随着种地收益相较务工收益的劣势越来越显现,农业生产将会逐渐走上效率提升的规模经济阶段,托市收购的政策也面临相应调整。“应逐步建立起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价格过高时补贴消费者,在价格过低时补贴生产者,但这一制度还在棉花、大豆非主粮品种中进行试点,主粮品种时机的成熟仍尚待时日。”有专家认为。(来源:期货日报)


国际粮油:全球性丰收压垮粮价

2014-08-28 09:00    来源:中华粮网

农作收成期即将到来,中国可望连续11年粮食丰收。但据分析师表示,官方长年的收购政策已经使粮食价格极度扭曲,玉米价格甚至是国际价格的3倍,丰收反而产生更多问题。

 中国官方估计,大陆2014年粮食储备将达1亿5000万吨,包括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农作,远高于2013年的7500万吨。这将加重这类农业大宗商品供应过剩的局面,而供应过剩正在令价格承压。

 中国曾经经历严重饥荒,粮食过剩是值得骄傲,但低效且昂贵的政府收购制度,导致粮价严重扭曲。大连商品交易所25日玉米期货价格收在每吨人民币2390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为每蒲式耳约3.67美元,约合每吨人民币890元。

 官方数据显示,历年来,政府经常收购至少1/3的玉米产量。官方媒体估算,过去两年市场价格破底时,政府收购玉米花了人民币2200亿元。

 同时,大陆如何处理庞大库存也是个难题。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驻伦敦经济分析师Thomas Pugh说,中国的玉米库存约占全球40%。玉米70%用来饲养牲畜,其余加工製成糖浆或淀粉。

 粮食过剩问题今年尤其头疼,因为美国农作物产量的快速成长使得当地价格下跌至近4年低点。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称,价差激励贸易商从海外进口玉米,而非价格一直处于高位的国产玉米。

 中国国家粮食局网站消息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过去要求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现在还要改革机制,做到买得进、存得好、卖得出。

 2014年初,中国开始改革棉花与大豆的收购制度,改为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办法规定,政府将不再为了把价格维持在特定水准而从市场上购买农产品,而是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时补贴差价。

 此外,2013年年底以来,官方也释出1000万吨的储备棉,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的棉花进口需求可能处于低档。今年以来,美国的棉花期货已经累计下跌超过20%。

 美国农业部经济学家Fred Gale说,中国政府最近举行的黑龙江省玉米拍卖情况不佳,仅有五分之一的玉米以每吨人民币2200元的价格售出,是美国饲料加工厂目前支付的玉米价格的两倍以上。

 中国与美国在同一年遇上粮食供应过剩。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今年的玉米收成将达到创纪录的140亿蒲式耳。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经纪机构Central States Commodities Inc.的主席Jason Britt说,玉米期货今年已经下跌了15%,去年下跌了40%,中国不愿购买美国玉米将令玉米价格进一步承压。

 Britt称,缺少来自中国的采购是导致玉米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现在市场要做的就是跌到一个能够引来需求的价格水平。

 今年1月份,中国政府表示将针对棉花和大豆启动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结束收储政策,试点将首先从新疆的棉花以及东北的大豆开始,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从战略上来说棉花和大豆的重要性稍低。

 根据试点办法,政府将不再为把价格维持在特定水平而从市场上购买农产品,而是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时补贴差价。设立农产品目标价的目的是更好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这应该会反过来影响到农民的种粮计划。

 此外,去年年底以来,中国也在投放1000万吨储备棉,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对棉花的进口需求可能会下降。这给棉花价格带来沉重打击。今年美国的棉花期货已经累计下跌超过20%。(来源:华尔街日报)



亚洲大米现货市场一周述评

2014-09-01 09:57   来源:中华粮网

截至8月29日的一周,亚洲大米现货价格大多出现下跌。

 本周泰国5%破碎率大米的报价为每吨445美元,和上周持平,比上月高出10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25美元。泰国大米出口面临劳工短缺的问题,因为大约20万名外国劳工出于担心泰国军政府的打压,已经启程离开泰国。因此未来两到三周里,泰国大米装运时间将比正常要长。泰国商务部将今年9月份泰国对欧盟的大米出口配额限制在最高768.08吨。

 周五,印度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吨440美元,比上周低了5美元,和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高出25美元/吨。8月份期间,印度大米批发价格略有上涨。7月份的价格曾大幅上涨。7月份的价格为每100公斤3217卢比,8月份的价格为3233卢比,比去年8月份的价格高出21%。印度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印度主季水稻播种面积达到3500万公顷,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印度农业部估计2014年巴斯马蒂大米播种面积为350万公顷,比上年提高40%。

 周五,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为每吨450美元,比上周下跌5美元,比上月低了15美元,比上年同期高出70美元。越南食品协会(VFA)称,1月1日到8月21日期间,越南大米出口量为384.1万吨,比上年同期低了18%。

 周五,巴基斯坦5%破碎率大米价格为每吨440美元,比上周下跌5美元,和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高出35美元。巴基斯坦国家空间局(SUPARCO)称,巴基斯坦2013/14年度(7月至6月)的成品大米产量将达到700万吨,低于6月份预测的710万吨。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14年度巴基斯坦政府从巴斯马蒂大米出口中获得的收入为8.46亿美元。(来源:博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