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4年5月25日一2014年5月31日
据市场调查,本周武汉市内各大批发价格与上周相比继续保持稳定,具体批发行情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2一1.98元/斤;2013年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93一1.98元/斤;2013年晚杂米市场批发价2.00一2.08元/斤;2013年两优米市场批发价2.15一2.26元/斤;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0一2.38元/斤;2013年云梦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2.96一3.10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2.55一2.75元/斤;圆粒型在2.45一2.55元/斤。
分析认为,由于本周已处端午节前夕,糯米价格稍有走强,销量增加,其它品种由于气温较高,成交清淡。预计后期,大米批发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湖北省于5月27日启动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发布时间: 2014-5-27 来源:办公室
经国家粮食局批准,湖北省自2014年5月27日起启动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将于5月30日启动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时间:2014年05月29日
经国家粮食局批准,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自2014年5月30日起启动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下达2014年
国家临时存储油菜籽收购计划500万吨
2014年05月30日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农发行下达临储油菜籽收购计划500万吨(折合菜籽油166.7万吨),收购价格为2.55元/斤(国标三等),执行时间为:冬播油菜籽产区2014年6月1日~9月30日;春播油菜籽2014年9月1日~2015年2月28日。执行区域为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17个省(区、市)。本次油菜籽临时收储任务由中储粮总公司承担,安排其直属企业或委托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挂牌收购油菜籽并委托加工企业加工成菜籽油,转入国家临时存储。
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4省
启动2014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
时间:2014年06月04日
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4省油菜籽市场价格已低于国家规定的临时收储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经国家粮食局批准,中储粮总公司从6月4日起在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4省启动2014年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收购工作。由指定企业按2.55元/斤(国标三等)的价格收购农民交售的油菜籽,当油菜籽市场价格上涨并超过2.55元/斤时,即停止临储油菜籽收购。
我国受到中、重度污染的耕地面积约5000万亩
2014-05-26 09:32 来源:中华粮网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显示,我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土地正面临着严重污染和退化。
蓝皮书指出,由污染导致的土地废弃和退化情况严重。尤其是耕地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在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受到的污染更重。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中重度污染土壤污染相当量是相当于5000万亩,污染比较重的区域都是过去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比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
针对矿山开发、城市建设可能导致的土地污染和退化,蓝皮书提出,要把保护生态放在突出位置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当然最好的是要加大保护,但是如果说还是必然会出现污染破坏,那就应该考虑恢复的问题,所以现在提出,开矿前要考虑闭矿后的土地修复。这就需我们加大土地的规划利用。(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国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2014-05-31 09:08 来源:中华粮网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目前,西南地区夏粮收获过七成,黄淮海冬麦区大面积开镰收割。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如果后期不出现大范围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今年夏粮有望继续增产。夏收油菜籽也是增产的趋势。
今年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00多万亩。面积增加为夏粮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单产有望提高。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预计千粒重增加,单产呈增加的趋势。三是主产省增产趋势明显。主产区普遍反映,今年冬小麦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是近几年长势较好的一年,加之后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呈增产趋势。
在粮食“十连增”的高起点上,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持续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部署、不断强化措施,更是各级农业部门坚定夺丰收的信心、务实创新的结果。一是全力抓好政策落实。积极配合财政、发改等部门抓好“四补贴”政策落实,加大小麦最低收购价、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推动出台小麦“一喷三防”、病虫防控、抗旱保墒保苗等扶持政策,中央财政专项安排39.1亿元支持春耕生产。二是全力抓好指导服务。针对夏粮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加强指导服务再夺夏粮丰收攻坚战”,推动各项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在关键农时季节和重大天气变化,组织专家制定并下发10个技术指导意见。派出20多个工作指导组,深入主产区和受灾区,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 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推广区域化、标准化技术模式,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是全力抓好防灾减灾。总结近年夏粮抗灾夺丰收经验,大力推广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等避灾技术。针对小麦条锈病越冬基数高的情况,实施关口前移,在菌源区全面实施药剂拌种,春季适时开展应急防治。特别是针对4月中下旬江淮、黄淮等小麦抽穗扬花期出现连阴雨天气情况,及早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暴发流行。及早落实“一喷三防”补助资金,支持各地适时开展喷防作业,实现“虫口夺粮”。此外,今年夏粮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光温水匹配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麦收八、十、三场雨”基本到位,利于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当前已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农业部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全力以赴争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一是切实抓好夏粮后期田管。目前黄淮海北部麦区正处在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的要求,继续组织开展“一喷三防”,防早衰、防倒伏、防病虫,增加粒重,提高单产。二是切实抓好跨区机收作业。精心组织好夏粮跨区机收作业,做好抢收抢种的各项物资和技术准备,强化农机调度,加快收获进度,立足“龙口夺粮”,确保颗粒归仓。三是切实抓好夏种夏管。发挥农机作用,及时腾茬播种,扩大适播面积,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加强春播作物田间管理,落实好各项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此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据了解,今年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55万台,冬小麦机收水平超过92%,夏玉米机播水平超过83%。机具投入总量和机械化水平都将超过去年。
农业部强调,“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天气变化快,各级农业、农机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到成熟一亩、收获一亩、播种一亩,力保将“丰收在望”转变为“丰收到手”,努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和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来源:农业部网站)
稻米市场运行的几个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4-05-27 09:15 来源:中华粮网
随着大量的稻谷被托市收购和最低收购价的再度上调,国内稻米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加上国际大米供应继续宽松,使得2014年年初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运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新强陈弱
稻谷新强陈弱不是简单的指新稻价格高于陈稻,而是新稻价格从年初以来走势一直强于陈稻,新稻与陈稻价差持续扩大。由于2013年的稻谷被大量托市收购,使得农户手中余粮大幅下降,新稻粮源偏紧,价格坚挺,部分主产区更是呈现稳中有涨的走势。5月底,大部分主产区的粳稻与中晚籼稻价格均较年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且明显高于上年同期。陈稻因储备稻谷轮出不断,供应持续快速增加,而上半年大米需求又相对较弱,价格因而持续震荡走低。部分陈早籼稻的拍卖价格已跌至110元/百斤以下,甚至逼近100元大关。如江西新余5月份2011年产早谷成交价为102~108元/百斤,2011年产晚谷成交价为110~118元/百斤,新陈稻谷的价差已拉大至20元左右。不仅如此,陈稻价格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5月15日,珠海市储备粮管理中心2011年三级早籼稻14438吨拍卖成交价均为2160元/吨(编织袋、仓库堆边价),而上年同期拍卖的14203吨三级早籼稻平均成交价为2289.29元/吨(包装、仓库堆边价)。在新稻价格上涨的同时,陈稻价格却明显低于上年,新强陈弱较为明显。
内强外弱
国内稻谷虽然丰收,但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底下,市场重心不断抬高,特别是新稻市场今年以来总体呈现震荡走强之势。而国际大米因主产国与进口国生产改善,产量增加,供应继续宽松,出口竞争十分激烈,价格低迷不振,尤其是泰国大米因国内政策原因今年更是呈加速下跌之势。5月初,泰国大米(5%破碎率)的FOB价格为394美元/吨,较上年同期的574美元/吨大跌180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5%破碎率)的FOB价格为415美元/吨,较上年同期的425美元/吨下跌10美元/吨。美国美湾大米(4-5%破碎率)的FOB价格为606美元/吨,较上年同期的660美元/吨下跌54美元/吨。只有越南大米出现了小幅上涨,5%破碎率的大米FOB价格为385美元/吨,较上年同期的383美元/吨上涨了2美元/吨。可见,大米市场内强外弱现象还是较为明显的。
粳强籼弱
由于粳稻托市收购数量大,收购总量达到了130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两成以上,农户余粮因而同比大幅减少,同期粳米需求则保持了相对旺盛,加上入关外运补贴等政策的支撑,年初以来粳稻市场总体呈稳中有升的走势。进入五月份后,由于临储粳稻尚未出库,粳稻粮源日益吃紧,收购困难,粳稻价格继续走强,尤其是东北地区粳稻上升势头较为明显。籼稻因总体供应量较大同期托市收购的籼稻比重小于粳稻,农户余粮水平相对高于粳稻,。同时,今年上半年储备籼稻轮出的数量又较大,并大于上年同期,籼稻供应总体较粳稻大得多。而籼米需求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下滑,加上低价进口大米的大量冲击和掺兑米等影响,走势相对弱于粳稻,部分产区因储备轮出较多,在陈籼稻价格走低的同时,新稻价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江西新余地区受陈粮拖累,部分大米加工厂2013年早谷收购价降为125元/百斤,晚谷降为132元/百斤较前期小幅下调。稻谷走势呈现出粳稻强势,中晚籼稻次之,早籼稻最弱的格局。
北强南弱
稻米市场的北强南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稻谷生产在南方主要以籼稻为主,粳稻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安徽江苏等地区,相对偏北。由于稻米市场呈现出粳强籼弱的现象,基本上也可以说是北强南弱。同时,由于东北地区托市收购数同巨大,特别是主产区黑龙江省和吉林两省当前余粮已下降到不足10%,收购十分困难,加上有入关外运等政策的支持,走势相对强劲。而安徽与江苏两大粳稻主产区农户余粮水平要明显高于东北地区,供应好于东北,又不象东北地区有运费补贴政策的支持,导致粳稻市场也呈现出东北稍强,苏皖稍弱的现象。
稻强米弱
虽然稻谷与大米走势总体上趋于一致,但稻谷有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因而走势相对坚挺,尤其是新稻价格更是如此。而大米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十分激烈。受进口低价大米大量进入、陈米掺兑和季节需求减弱等因素,价格相对较弱。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却较大,受陈稻大量轮出、工业需求减弱和进口低价大米的冲击,早籼米价格呈持续走弱之势,而东北粳米受原粮偏紧因素影响,价格总体还是较为坚挺,局部还有上涨,但涨势不如粳稻。
目前,储备稻谷仍在轮出,而市场关注的临储稻谷也于5月21日开始首次轮出,预计后期拍卖将会进入常态化,市场供应将继续增加,特别是粳稻的供应将会显著好转。而南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大米需求仍有待改善,短期稻米市场可能将面临进一步走弱的可能,但各品种之实的分化趋势可能仍将继续,并将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
短期新强陈弱仍将继续
一方面,虽然临储稻谷开始轮出,将有效改善市场供应,但轮出的稻谷主要为2011年以前(含)产的临储粳稻,并不是去年刚上市的新稻。临储中晚籼稻则根本没有投放市场,因此新稻的供应其实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后期仍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另一方面,南方大规模的陈稻轮出仍处于高峰,而临储稻谷拍卖的又皆为陈稻,市场上陈稻供应总体上仍在增加,在南方储备稻谷大规模轮出结束前,陈稻价格预计难以根本好转。
内强外弱仍将延续
虽然国内稻谷供求关系得到改善,由于国内仍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且2014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又较上年有所上调,后期国内稻米市场重心仍有上移的可能。而国际大米目前供应依旧较为充裕。美国农业部4月份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大米产量创纪录,达到4.756亿吨,年度期末库存增加;同时,东南亚新季稻谷已开镰收获,市场供应将有所扩大,而大米需求相对不旺,国际大米市场出口竞争仍较激烈,短期国际大米仍将维持低位运行。在国际大米没有遭受严重灾害的前提下,预计内强外弱现象仍有可能延续。
稻强米弱三季度或有所好转
一方面,临储粳稻轮出将极大地改善稻谷市场供应,将有利于抑制稻谷价格的继续上涨。另一方面,南方销区三季度后将逐渐走出高温高湿的天气,加上后期还将迎来中秋与国庆的消费旺季,大米需求将会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将有利于提振其价格,稻谷与大米的比价关系也有望逐渐恢复到合理水平。当然,在二季度未,由于南方正处在梅雨天,大米需求短期仍将较为低迷,而临储稻谷的轮出从拍卖到签署合同和提货都需要时间,且临储拍卖数量虽大,但因多种原因成交率并不高,供应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才会有效形成,短期对市场不会形成大的冲击。因此,短期稻强米弱预计不会有大的改观。
粳稻供应压力逐步增大
临储粳稻5月21日正式开拍,虽然成交率较低,实际成交41268吨,成交率只有8.15%,成交均价2887元/吨。但临储稻谷单次拍卖的量并不小,计划销售粳稻的数量达506200吨,这将对市场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拍卖的粳稻都是陈稻,甚至有的是2007年至2008年产的,拍卖成交价格偏低,可能对市场形成暗示作用,从而拖累当前粳稻价格,后期陈粳稻也将面临陈籼稻市场一样的困境,并对新稻构成一定的压力。但2013年产的粳稻因粮源偏紧,价格预计难以回调。籼稻特别是陈稻经过前期的下跌后,当前价格已跌至较低位置,每百斤陈早稻的价格已逼近100元,陈中晚籼稻的价格也早已跌穿了120元,正向110元靠拢,甚至已低于同期小麦的价格,基本已是跌无可跌,且较低的价格也有助于增强替代供应,提振其需求。随着6月份的到来,南方储备稻谷的轮出也将逐步进入尾声,籼稻市场的压力将逐渐缓解,价格触底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受强降雨影响 湖南230万亩早稻受灾
2014-05-30 08:55 来源:中华粮网
从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受近期强降雨影响,这个农业大省有526万亩农作物受灾、97万亩成灾。农业部门预计,这种持续性的阴雨低温天气,将导致今年早稻发育成熟期有所推迟。
当前,正值湖南省农业生产重要阶段,早稻处于分蘖期,部分早稻进入了幼穗分化期。
据湖南省农业厅统计,全省早稻受灾230万亩、蔬菜145万亩。全省207万亩农田被淹,22万亩农作物被水冲沙压,部分受灾早稻因被洪水淹没时间过长,导致生长延缓甚至死苗,近3万亩中稻秧田受损。(来源:期货日报)
市场观察:夏收开启 新麦收购价格高开高走
2014-05-29 08:24 来源:中华粮网
“目前,湖北襄阳地区一些小的粮食收购点新麦汽车板装车价为1.15—1.16元/斤,这比新麦上市最初几天的装车价提高了0.01—0.02元/斤,估计很快就会提高到1.18元/斤。”近日正在襄阳采购新麦的河南濮阳市粮食储备库业务主任韩敬轩告诉记者,襄阳新麦质量普遍好于去年,容重大部分在780g/L以上,贸易商收购较为积极,新麦收购价高开高走态势日益明朗,特别是5月27日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后,多个受委托收购的库点均“明码标价”大量采购,更坚定了市场看涨新麦的信心。
据记者了解,江苏、湖北、河南南部当前已进入麦收高峰期,除个别地区前期受干旱天气影响,小麦有所减产以外,大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好于去年,产量也高于去年。
韩敬轩分析,从表面来看,国内小麦需求不旺,大部分陈麦价格比较低迷,新麦上市后出现上涨行情的概率很低,但如果深入市场了解就可以发现,国内小麦市场质量较好的货源并不多,因此质量较好的陈麦价格仍居高不下,这是新麦价格高开高走的主要原因。
在去年小麦收获季节,国内小麦主产区基本上都遇到了连阴雨天气,各地小麦质量大幅下滑,很多小麦不符合制粉企业的加工要求。与此同时,经过持续竞价销售以后,去年及以前年份政府主导收储的小麦已基本销售完毕,加之市场上小麦商品库存也不多,国内小麦市场当前实际上处在库存偏低、供应趋紧的阶段,只是需求不旺暂时让这种市场态势没有得到表现而已。
中储粮管理总公司、湖北省粮食局等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中储粮系统作为今年小麦托市政策的执行主体,已经对小麦收购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5月21日至9月30日。湖北省在尚未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启动托市收购之前,为保护农民利益,已从5月21日起安排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各直属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小麦。另据记者了解,在湖北省5月27日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以后,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也正在加紧部署小麦收购工作,估计很快也会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如此以来,采购需求的大幅增长会强劲拉动新麦价格上涨。
分析师申洪源认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可以避免种粮农民收益受损的现象出现,可以增加政府掌握粮源的数量,增强政府对市场调控的能力,但这也会直接托高小麦价格,使小麦价格缺少了一个市场化的形成过程,短期内不利于制粉企业加工成本的降低,也改变了小麦市场的物流方向。(来源:期货日报)
5月国内麦价弱势运行 国际麦价明显走低
2014-05-30 17:09 来源:中华粮网
摘要:5月份在主产区新小麦增产增质预期、加工企业采购需求疲软以及粮库、粮食贸易商售粮积极等利空因素拖累下,国内陈小麦市场价格弱势运行,市场购销较为清淡,国家临储小麦成交呈现“量价齐跌”格局;国际小麦则因前期上涨明显且供需宽松格局施压,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一、5月麦价弱势运行 市场购销较为清淡
5月份国内陈小麦市场受主产区新小麦增产增质预期、加工企业采购需求疲软以及粮库、粮食贸易商售粮积极等利空因素拖累,其价格弱势运行,但受成本因素及政策底价支撑,其跌幅受限。面粉终端销售因处于淡季且行业竞争激烈,市场购销疲软,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处于低位,粮库、粮食贸易商等售粮主体“卖粮”难度较大,市场主体将关注重心转向新小麦市场,陈小麦购销较为清淡。截至5月底,江苏兴化地区大型面企业普通红小麦挂牌收购价2480元/吨左右,较月初下跌38元/吨;安徽亳州谯城地区收购价2536元/吨左右,较月初持平;河南周口地区收购价2520元/吨,较月初下跌20-32元/吨;河北邯郸大名地区收购价2560元/吨左右,较月初下跌4元/吨;山东德州禹城地区收购价2560元/吨左右,较月初下跌20元/吨。
二、临储麦成交“量价齐跌” 强麦期价下跌明显
5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进行4次,周投放量仍然维持在100万吨水平,区域间的成交情况冷热鲜明,安徽及其联网市场成交情况较为疲软,河南市场相对较好。从5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情况来看,共计投放粮源400.6382万吨,实际成交73.8744万吨,平均成交率18.44%,4次临储小麦拍卖成交均价处于【2337,2368】元/吨;成交情况与4月份相比呈现“量价齐跌”格局。相比之下,4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进行5次,共计投放粮源501.3966万吨,实际成交136.3592万吨,平均成交率27.20%,5次临储小麦拍卖成交均价处于【2324,2385】元/吨。受国内陈小麦市场购销较为清淡,且主产区新小麦增产增质预期强烈等因素影响,国内小麦期货市场行情明显走低。截至5月3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409合约期价报收于2580元/吨,较月初的2688元/吨,下跌108元/吨,跌幅4.02%;期间最高价2695元/吨,最低价2580元/吨。
三、价格引发多空因素转换 供需宽松施压国际麦价
受供需格局宽松施压明显,国际小麦市场价格5月份自高位出现明显下跌,这也导致内外价差再次拉大。美农业部5月供需报告将2013/14年全球小麦结转库存预估下调至1.8653亿吨,4月预估为1.8668亿吨,预期2014/15年小麦结转库存将为1.8742亿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近日称,全球2014/15年度小麦产量预计将触及6.94亿吨,较之前预估下修300万吨。 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发布的最新参赞报告显示,2014/15年度俄罗斯小麦产量预计为520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的官方预测相一致,上年为5209.1万吨;预计2014/15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1800万吨,相比之下,美国农业部的官方预测为1900万吨,上年为1830万吨。路透社对12位分析师和贸易商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分析师预计今年欧盟软小麦产量为1.375亿吨,高于上年的1.343亿吨,也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为1.394亿吨。截至5月29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7月合约期价报收于632.5美分/蒲式耳,较上月底的721.75美分/蒲式耳,下跌89.25美分/蒲式耳,跌幅12.37%。截至5月底,7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50.4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222元/吨,较月初的2523元/吨,下跌301元/吨;相比之下,广州地区2013年江苏产中等普通红小麦到港报价2660元/吨;厦门地区2013年江苏产中等普通红小麦到港报价2640元/吨左右。
四、流通粮源紧张及养殖行情好转提振 玉米期现货价格走高
受国内玉米市场流通粮源紧张以及养殖行情好转等因素提振,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走高,但国储玉米开始投放市场以及饲料需求恢复缓慢制约其市场行情走势。截至5月底,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价格均价13.1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13.68元/公斤,下跌3.87%;全国猪料比价为3.93:1,猪粮比价5.26:1,同比分别下跌6.68%、10.04% ;自繁自养出栏头均亏损142元/头;近期全国高温来袭导致猪肉消费下降,同时也加大猪的饲养管理难度。截至5月底,国内北方锦州港新产中等普通质量玉米收购价2420-2430元/吨,较月初上涨40-50元/吨;南方广东港东北产中等普通质量玉米主流成交价格2490-2520元/吨,较月初上涨50-90元/吨。截至5月3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409合约期价报收于2387元/吨,较月初上涨15元/吨,涨幅0.63%,期间最高价2412元/吨,最低价2348元/吨。
五、主产区新麦陆续上市 托市收购提前启动
自5月下旬,国内主产区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新小麦陆续收获上市,从上市的新小麦收购行情来看,收购价格普遍低于2014年小麦托市收购底价,5月27日湖北地区率先启动托市收购预案,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自2014年5月30日起启动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托市收购启动时间早于上年,这也或将使得托市收购数量明显大于上年。预计随着主产区新小麦大量收获上市以及托市收购预案的逐步启动,新小麦市场购销将逐步趋于活跃,购销主体心理博弈将趋于激烈。
临储拍卖成交火爆 玉米放量大涨
2014-05-30 08:45 来源:中华粮网
5月下旬,国内玉米市场进入“临储拍卖”节奏。5月22日第一次临储拍卖,市场竞拍异常火爆,成交价格较高,期货市场多头信心增强。5月29日第二次临储拍卖,高起拍价刺激连玉米主力1409合约成交量创出挂牌以来新高。
拍卖数量加码,价格难以打压市场
5月22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拉开序幕,计划销售1000247吨,实际成交988843吨,成交率高达98.86%。由于成交火爆,第二次临储拍卖数量加码到3504712吨。但由于政策玉米粮源流向市场存在一个月左右的延迟期,短期现货市场可以流通的粮源仍处于偏紧状况。
在当前临储拍卖环节,起拍价格和成交价格为现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5月22日主要拍卖的是2011年产玉米,这批玉米的临储收购价格为1980元/吨(三等,以吉林为例),起拍价格为2050元/吨(三等),三省一区的整体成交均价为2182元/吨,理论上运抵北方港口的价格在2390元/吨之上,并不会打压当前港口价格。5月29日主要拍卖的是2012年产玉米,这批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为2120元/吨(三等,以吉林为例),起拍价格为2180元/吨,起拍价格和第一次拍卖的成交均价基本持平,成为支撑当前市场价格的有力因素。
“北紧南松”, 市场短期稳中偏强
今年临储巨量收购导致市场粮源大量流入国储手中,自5月初开始,东北、华北等主产区可流通粮源逐渐枯竭,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迅速下降,与此同时,享受“运费补贴”的粮源相继发往南方港口,这一市场格局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北方港口库存下降非常明显。截至5月下旬,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已经由4月底的330万吨降至220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370万吨低150万吨。而在这220万吨库存中,贸易粮只占其中的一半左右。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坚挺提振现货市场价格。
南方港口报价被动跟涨,由于企业采购谨慎,市场成交价格还可以向下议定。目前南方港口内外贸玉米库存在60万吨左右,随着“运费补贴粮源”相继运抵南方港口,南方港口供应充裕的局面会抑制价格上涨空间。“北紧南松”的市场格局预示着短期玉米现货价格仍会稳中偏强,但进一步走高还缺乏足够支撑。
短期稳中偏强
在拍卖初期,拍卖价格为现货市场提供支撑,拍卖因素并没有打压市场,短期市场价格仍会惯性稳中偏强。(来源:期货日报)
供给承压 国储大豆成交均价走低
2014-05-28 08:52 来源:中华粮网
自5月份重启的国储大豆竞价交易于昨日完成第三次拍卖,从成交价格来看,昨日成交均价为4145元/吨,低于首次成交均价4322元/吨和第二次成交均价4283元/吨,大豆竞价交易成交均价持续走低。
从最终成交结果来看,昨日计划交易2010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299570吨,实际成交244116吨,总成交率81.49%,成交均价为4145元/吨。其中内蒙古产大豆计划交易229989吨,实际成交174535吨,成交率75.89%,最高价4340元/吨,最低价3880元/吨,均价4062元/吨;黑龙江产大豆计划交易69581吨,全部成交,最高价4440元/吨,最低价3900元/吨,均价4352元/吨。
“在国储大豆连续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市场压力开始显现。”黑龙江海伦大豆贸易商吴建平说道。此次大豆竞价交易为国储第三次向市场投放大豆总计30万吨,三次共投放90余万吨大豆,后续仍有200余万吨大豆投放市场。在大豆后续仍会继续竞价销售的格局下,市场开始担忧未来的供给压力。
受国储大豆竞价交易成交均价连续走低的影响,昨日期货市场大豆期价指数连续第四日走低,终盘报收于4549元/吨,下跌0.31%。在此之前,该价格指数曾创出4624元/吨的7个月新高。
而了解,昨日国内大豆现货价格维持稳定,黑龙江各主要地区商品大豆收购价格在4800—5000元/吨之间,油厂收购的压榨大豆在4000—4400元/吨之间。
“从近两次拍卖结果来看,国储大豆多数被东北以及山东蛋白厂、饲料企业购买,油厂受压榨利润影响参与热情不高。一方面因为国储拍卖四等粮数量不多,另一方面,以现货市场豆油、豆粕均价、库存大豆4200元/吨测算,东北油厂压榨效益仍然是负数,所以压榨企业参与拍卖并不活跃。”行业人士分析说道。(来源:期货日报)
夏粮收储:回归统贷统还 新增违约保证金
2014-05-27 08:48 来源:中华粮网
夏粮收储在即,去年秋粮收购实施的“分贷分还”政策重回“统贷统还”,中储粮继续承担托市执行主体责任。
5月22日,中储粮总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申雷海接受记者专访表示,尽管夏粮收购仍按照统贷统还政策执行,但是吸纳了分贷分还政策的经验:强化中储粮分公司、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农发行三方共同监管责任,在责任划分上更细致,中储粮直属企业与委托收购企业签合同,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和农发行必须共同盖章,履行共同监管责任。
此次夏粮收储政策对委托收储企业也首次做出明确约束:缴纳违约保证金,按照20元/吨标准缴纳,存入农发行账户。
去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委曾对国家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调整,在玉米、大豆等秋粮临储中实施分贷分还政策。
一接近相关部委人士告诉记者,夏粮收购没有延续分贷分还政策,其中一个原因是有关部门对部分委托收储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收购质量标准有一定担心,这需要通过后续拍卖销售、调用等方式进行评估、检验。因此,今年夏粮收购中仍继续实行中储粮统贷统还政策。
统贷统还确定三家共监管
5月2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下发“2014年夏粮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确定小麦托市收购价为1.18元/斤(国标三等品),早籼稻托市收购价为1.35元/斤。同时,继续由中储粮作为托市政策执行主体,并实行统贷统还,由中储粮直属企业统一向当地农发行承贷。
统贷统还就是在多部委确定中储粮作为国家委托的托市政策执行主体前提下,由中储粮对各委托收购企业托市收购所需贷款统一向农发行承贷;相反,分贷分还则是由委托收储企业分别向农发行贷款,不再经手中储粮。
申雷海表示,去年的分贷分还政策最有效的是增加了地方粮食主管部门、农发行对收储执行的联合监管,调动了二者的积极性,“从以前一家监管承担责任,变为多家监管联合承担责任”。
与以往统贷统还政策不同,今年已经启动的夏粮托市收购预案中,明确确定中储粮分公司、地方粮食主管部门以及农发行三方共同监管责任,吸纳了分贷分还政策的做法。
申雷海表示:比如,在定收购库点时,不是由中储粮一家来定,而是坚持三方共同定;在收购过程中,三方共同监管。我们要和委托收购企业签订两个合同:一个是委托收购合同;另一个是委托保管合同。这两个合同必须有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发行共同签章。签章就更加明确了两个部门要履行监管责任,一是行政监管,二是金融监管。
据中储粮总公司介绍,国家从2005年开始启动粮食托市收购以来,在最初的两年实行分贷分还,沿用上世纪90年代保护价政策的贷款方式,但由中储粮总公司负责监管。
2007年后,为促进责权的统一,落实中储粮对托市政策的执行负总责要求,国家决定由中储粮承担统贷统还。统贷政策实行之后,主体更加突出、责任进一步落实,但与之相伴的是委托收储风险和监管压力过度集中于中储粮身上,在基层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鞭长莫及、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申雷海表示,在中储粮总公司向有关部门建议和积极争取下,从去年秋粮收购开始,实施分贷分还。“统贷统还到分贷分还,不是国家有关部门认为你不行了,对你分权,而是我们认为风险太大,再这样下去,现有的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所以我们向有关部门多次建议提出不能再搞统贷统还了,必须按照责权利对等的关系实行分贷分还。”
中储粮未透露未能继续实施分贷分还政策的原因。不过,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原因之一是,实施分贷分还政策性粮食收购过程中,委托收储企业拖欠国家财政贷款,由于政策性贷款没有抵押物,有的企业存在不还现象。
而一接近相关部委的人士则表示:去年收购近一亿吨秋粮,前所未有,东北收储玉米是在质量比前一年差的情况下收购的,而政策粮收购是有标准的。有关部门担心,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粮食流入临储库。为防止今年夏粮收购中出现抬级抬价抢购现象,收购主体上不适宜多头分贷,而要通过中储粮一家统贷加以调控。
交违约保证金防风险
今年夏粮收购政策的另一变化就是委托企业必须交纳保证金。
夏粮收储预案明确要求,委托收储企业要按照20元/吨标准向中储粮直属企业交纳履约保证金,不能足额交纳的也可从收购费用中抵交,中储粮直属企业要将收取的保证金专户存入农发行,待贷款本息结清后退还保证金本息。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做法是学习世界银行贷款的做法,签合同就要交10%的保证金,保证政策性贷款顺利收回。
另外还要求委托收储企业有完备的有效资产担保,这对企业有很强的约束。
中储粮分公司、地方粮食行政部门、农发行省分行三家共同成立粮食验收领导小组,共同组织验收。政策性收购期间,中储粮总公司将组成专项小组深入产区开展巡查,对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
申雷海也表示:如果在收购上把关不严,将造成很大的财政包袱。因为财政上对政策粮收购一般按顺价销售拍卖,如没有严格执行标准就等于降低了收购标准,质量差的粮食就收购进来了,到时销售时就根本做不到顺价销售。多数这样的包袱只能由财政来承担。
而随着夏粮收购预案的公布,小麦托市收购也即将启动。
申雷海表示,湖北、安徽以及河南南部小麦价格接近托市收购价,托市收购启动的可能性比较大。早稻插秧已经结束,目前市场价格低于1.35元/斤,托市收购启动可能性也较大。(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区域行情:5月30日湖北地区菜油最新价格行情
2014-05-30 10:28 来源:中华油脂网
据市场监测,5月30日,湖北菜油价格行情保持企稳。宜昌当阳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050元/吨,宜昌储备库国产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050元/吨。荆州沙市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100元/吨。荆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100元/吨。襄阳老河口奥星公司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050元/吨,进口一级菜油出厂报价8100元/吨。潜江地区菜油暂不对外出售。
越南考虑取消大米最低出口价格政策
2014-05-30 09:52 来源:中华粮网
越南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大米最低出口价格,由出口商自行制定价格,而不是根据越南食品协会制定的底价出售大米。目前越南破碎率5%大米最低出口价格为每吨410美元,破碎率25%大米最低出口价格为375美元,破碎率35%大米最低报价定在365美元。
越南政府已经要求工商部和农业及农村发展部研究此举可能对大米出口的潜在影响,并制定可行的出口目标。
行业人士称,政府考虑此举旨在让出口商定价更为灵活。分析师表示,此举将会结束越南食品协会在越南大米出口市场的垄断。
越南食品协会称,此举可能提高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等大米出口国的竞争力,进一步压制大米出口价格。该协会补充说,国内私营出口商可能难以保持竞争力。本月初越南食品协会将2014年大米出口目标从早先的650-700万吨下调到了620万吨,因为来自泰国和印度的竞争激烈。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越南将出口650万吨大米,比上年减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