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4年5月18日一2014年5月24日
据市场调查,本周武汉市内各大批发市场大米批发价格与上周相比均保持稳定,具体批发价格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3一1.98元/斤;陈早米市场批发价1.86一1.90元/斤;2013年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93一1.97元/斤;陈中杂米市场批发价在1.85一1.90元/斤‘2013年晚杂米市场批发价2.00一2.06元/斤;陈晚杂米市场批发价1.95一1.98元/斤;2013年两优米市场批发价2.15一2.25元/斤;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0一2.35元/斤;2013年云梦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2.95一3.05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2.55一2.75元/斤,圆粒型2.45一2.55元/斤。
汉口太平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搬迁,据了解,经营商户已分别迁往黄金口农产品市场和舵落口农产品市场。本期大米市场由于端午节来临,糯米销量上升,价格稳中趋强,其它品种维持稳定。预计后期,大米品种会保持基本稳定,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公布
2014-05-22 11:22 来源:中华粮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粮食局、物价局、农业发展银行分行,中储粮有关分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的有关精神,做好今年小麦、早籼稻收购工作,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和《201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印发给你们。
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新粮收购工作,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沟通,密切关注小麦、早籼稻市场价格变化,周密部署,紧密配合,认真做好今年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各项准备和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中储粮各有关分公司、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要按照预案有关规定,共同合理确定委托收储库点,共同组织好最低收购价粮食的验收入库,共同对当地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数量、质量、库存管理及销售出库等负责,共同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各地要加强政策宣传,组织和指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新粮,及时协调解决收购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小麦、早籼稻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和市场平稳运行,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
特此通知。
附件:1、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2、201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农业部
国家粮食局
农业发展银行
中储粮总公司
2014年5月20日
夏粮收购在即 中储粮继续承担托市执行主体责任
2014-05-23 14:33 来源:中华粮网
夏粮收购即将全面展开。今年,国家明确继续实行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2014年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案规定: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1.18元/斤(国标三等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为1.35元/斤(国标三等品)。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5月21日至9月30日,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7月16日至9月30日。为落实好国家夏粮托市收购预案,作为国家指定的托市政策执行主体,中储粮总公司就做好夏粮收购迅即作出部署。
中储粮统贷统还承担主体责任
今年的小麦、早籼稻托市收购预案,继续坚持了由中储粮作为国家委托的托市政策执行主体,并实行统贷统还,即由中储粮对各收储企业托市收购所需贷款统一向农发行承贷。
据中储粮总公司介绍,国家从2005年开始启动粮食托市收购以来,在最初的两年实行分贷分还,即由收储企业分别向农发行承贷,沿用上世纪90年代保护价政策的贷款方式,但由中储粮总公司负责监管。2007年后,为促进责权的统一,落实中储粮对托市政策的执行负总责要求,国家决定由中储粮企业实行统贷统还。统贷政策实行之后,主体更加突出、责任进一步落实,但与之相伴的是委托收储风险和监管压力过度集中于中储粮身上,在基层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鞭长莫及、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为此,经过中储粮总公司积极建议,国家在2013年东北秋粮收购工作中决定对玉米、大豆临时收储实行分还政策,增强地方粮食部门、农发行的监管责任。分贷分还政策运行整体顺利。
去年以来,中储粮总公司认真落实中央第一巡视组的巡视意见,全面落实从严治企、突出主业、强化基础、转型升级工作部署,着力提高全系统的大局意识和政策执行力,为更好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打牢了基础。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经过慎重考虑,从更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高质量做好粮食调控工作出发,决定2014年夏粮收购仍由中储粮作为收购执行主体进行统贷统还。这表明国家对中储粮服务调控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储粮这支队伍的信任,希望中储粮在国家粮食收购中承担起主体责任,继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坚持发挥各方综合监管合力
今年的夏粮收购预案坚持了去年秋粮政策性收购分贷分还政策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具体运作机制方面进行了调整完善。预案规定,小麦、早籼稻托市收购,由中储粮分公司、省级粮食行政部门、农发行省分行共同定点,共同提出启动建议,共同组织验收,共同对托市粮数量、质量、库存管理和销售出库负责。中储粮企业与其他收储库点签订委托收购合同、委托保管合同时,地方粮食行政部门、农发行分支机构要作为监管单位在合同上签章。在委托收储库点仓容不足的地区,允许中储粮租库收购。这些规定将有利于理顺有关各方责权利关系,形成执行主体、行政、银行等多方监管合力,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储粮安全。
扎实做好夏粮收购准备工作
针对今年的托市预案调整和夏粮生产、市场形势,中储粮总公司把做好夏粮
收购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进行周密部署,确保国家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中储粮总公司强调,牢固树立“政策第一”理念,全面体现从严治企的形象,以
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密的措施、最严肃的纪律坚决执行好国家夏粮收购政策。一
是科学合理选定和布设收储库点。协调地方粮食行政部门、农发行支行共同确定
委托收储库点,尽力方便农民售粮。对受托库点资质、资信及担保能力,中储粮
分公司、省级粮食行政综合管理部门、农发行省分行要共同加强审核把关。严格
落实预案中明确的委托收储库点向中储粮直属库交纳履约保证金等制度,确保监
管到位。对部分地区因仓容不足难以满足农民售粮需要的,及早向地方党委政府
汇报,积极争取支持,解决好收购所需仓容。二是严格粮食质量和储存管理,确
保入库粮食质量合格、储存安全。委托收购库点要在显著位置公布国家收购质价
政策,配齐检验仪器设备,让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中储粮分公司、省
级粮食行政部门、农发行省分行三家共同成立粮食验收领导小组,共同组织验收。
政策性收购期间,中储粮总公司将组成专项小组深入产区开展巡查,对任何违反
规定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收购资金及费用补贴安全高
效运行。根据收购进度及时向收储点拨付收购资金,严禁对农民“打白条”。加
大非现金结算力度,防范资金风险。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生产
规定,坚决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据悉,目前主产区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如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小麦有望丰收。部分主产区价格已接近最低收购价,启动托市可能性较大。早籼稻插秧基本完成,播种面积同比持平,目前稻谷市场价格较低,预计早稻全面启动托市的可能性较大。(来源:人民网)
农业部驳斥“中国粮食威胁论”
2014-05-23 08:20 来源:中华粮网
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21日在回应美国学者最近提出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时表示,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造成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谁能养活中国》一书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近期再度挑起“世界能否养活中国”话题,称中国粮食进口急剧增加、结构性粮食缺口继续拉大、中国加快在国际上“抢粮”等。毕美家说,中国用世界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1/5的人口。去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超过97%,连续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毕美家说,在中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中,主要是作为蛋白饲料的大豆。国际上并不把大豆统计在粮食中,如果单算谷物,中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大,去年是1400多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不到2.6%,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在4%左右。可见,不存在中国在国际上“抢粮”的情况,也无从谈起“中国粮食威胁论”。(来源:国际在线)
临储稻谷即将轮出 稻米市场影响几何
2014-05-21 09:13 来源:中华粮网
稻谷生产开局总体良好
当前,南方早稻栽插已经顺利结束,长势普遍较好,中稻育秧正在加快进行。其中江西省共完成早稻栽插面积2249.7万亩,栽插时间总体提前5至7天。东北地区的春耕也在顺利推进,中稻育秧4月下旬已结束,栽插正在陆续进行,稻谷生产形势总体不错。
稻米市场有所分化
年初以来对稻米市场影响较大的两个政策中,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上调已过去3个多月,稻谷托市收购结束也已一个多月。由于托市收购的数量和储备稻谷轮出的冲击不同,稻米各品种走势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粳稻价格稳中有升。5月中旬,黑龙江佳木斯二级粳稻收购价为3020元/吨,较4月底上涨20元/吨,较3月底上涨30元/吨;标一东北米火车板价4060元/吨,较4月底上涨30元/吨,较3月底上涨60元/吨;吉林粮食批发市场二级粳稻收购价3060元/吨,较3月底上涨60元/吨;江苏太仓二级粳稻3020元/吨,较3月底上涨60元/吨;杭州粮食批发市场江苏产特级粳米批发价4460元/吨,较3月底上涨100元/吨;广州市场标一东北米口岸价4520元/吨,较3月底上涨20元/吨。
中晚籼稻高位坚挺,局部略有下滑。5月中旬,南京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710元/吨,较3月底上涨40元/吨;安徽芜湖三级晚籼稻批发价2700元/吨,较3月底上涨40元/吨;湖南长沙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720元/吨,南昌标晚籼米批发价3880元/吨,浙江衢州标一晚籼米批发价3890元/吨,均持平;江西抚州三级晚籼稻收购价2620元/吨,较3月底下跌40元/吨.
早籼稻震荡走低。5月中旬,江西渝水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560元/吨,较上月底下跌40元/吨,较3月底下跌80元/吨;抚州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较3月底下跌40元/吨;长沙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武汉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760元/吨,均持平。
新稻粮源趋紧,价格高位坚挺
由于当前托市收购的稻谷数量较大,收购进度较快,收购旺季结束后,农户余粮快速减少,新稻收购的难度也日益加大。截止一季度未,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的中晚稻较上年同期快了1700多万吨,考虑到中晚籼稻同比减产200多万吨,实际农户余粮水平较上年同期下降近2000万吨,占当年中晚稻产量的一成以上。尤其是东北地区农户手中的粳稻更是同比大幅下降。5月初,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农户手中的稻谷均已不足百万吨,基本上已无粮可收。不单农户手中余粮大幅下降,企业新稻的收购量也同比减少较多。虽然稻谷收购进度较快,但主要的原因是托市收购量大幅增加所致,贸易企业收购量反而是下降的。由于早稻与中晚稻的托市收购量超过了3000万吨,推测贸易类企业收购量可能较上年同期少了近千万吨。随着大米的不断消耗,企业新稻库存也快速下降。由于近期从农户手中收购困难,新稻价格得以维持坚挺向上。
陈稻滚滚而来,市场需求基本满足
在新稻粮源不断趋紧,逐渐处于青黄不接之际,为了满足加工与贸易需要,企业转而向更为廉价的陈稻市场寻求帮助。而三月份以后正是各地储备稻谷大量轮出的高峰期,大量的储备稻谷轮出解了许多企业的燃眉之急,而储备粮库又较好的完成了稻谷的轮出任务。米厂与储备公司之间可谓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当然,由于各地粮食储备企业收储的稻谷品种与市场需求不可能完成合拍,这就必然导致有些市场急需的品种因轮出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价格依旧坚挺。有些品种的稻谷则因轮出量较多,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剩,价格趋于下滑。这也就是粳稻、中晚籼稻与早籼稻近期走势有所分化的主要诱因。同时,上年部分企业因储备轮出任务未足额完成而结转至今年轮出,导致今年储备轮出的量相对较大,有些品种的稻谷压力因而更大,南方储备主打品种早籼稻的轮出压力尤为突出。
南方雨季渐临,大米需求趋淡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刚性增长和食用大米的人群范围扩大,大米需求总体上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但季节性需求有高有低的现象仍难以消除。每年的五月份,随着江南地区逐步步入“黄梅天”,高温高湿的天气极易导致食物霉变,人们的胃口也好似有所变差。由此导致经销商大米备货减少,大米需求呈现季节性淡季,稻米的上涨动力也好似忽然缺失。尤其是今年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慢,对工业用大米的需求相对减少。加上养殖业也不太景气,这对以工业用粮为主的早籼米需求打击较大。
临储稻谷即将轮出,短期市场影响有限
2013年,在国内稻谷丰收和大米进口(包括走私)大量增加等影响下,国内稻谷出现了阶段性供应过剩局面,稻谷三大品种均启动了托市收购。
由于临储稻谷特别巨大,不及时轮出将会导致新稻市场因供应趋紧而上涨,同时,巨大的临储稻谷库存也使得粮满为患,仓储设施与资金压力不堪重负。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决定从下周(5月19日)起,开始在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公开竞价销售部分国家政策性稻谷(含最低收购价、国家临时存储粳稻、籼稻),以及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市场的注意力预计将会被吸引。因农户手中新稻数量下降较快,市场供应偏紧,加上临储稻谷从拍卖、提货到加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虽然5月下旬临储稻谷将开始轮出,但真正对市场造成冲击将要在下月才能有所体现,因此,短期对稻米市场影响不会很大,稻米市场仍将延续前期走势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毕竟国内稻谷产大于需,且稻谷临储数量特别巨大,庞大的临储稻谷将有效改善新稻的供应,随着后期轮出量的不断增大,市场中期走势预计将受到较大影响。
购销平平小麦市场无变动
2014-05-21 10:13 来源:中华粮网
由于市场流通粮源有限及新麦进入后熟期,企业提前增加陈麦库存,近期小麦价格整体平稳,同时,面粉价格稳中略强,麸皮价格企稳。不过,整体来看,麦面市场购销前景并不乐观,尤其是麸皮后市仍存变数,市场价格暂难有明显转机。
麦面市场价格仍平稳
上周,小麦、面粉市场购销平平,价格以稳为主,而麸皮在养殖业回暖的支撑下,价格止跌。
小麦价格方面,河北石家庄地区制粉企业收购价2600~262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收购价2540~258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收购价2540~2580元/吨;江苏兴化地区收购价2500~2540元/吨;安徽淮北地区收购价2480~2520元/吨。
面粉价格方面,河北石家庄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00~314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20~306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00~3040元/吨;安徽阜阳地区馒头粉出厂价2940~2980元/吨。整体来看,面粉价格以稳为主,局部略有上调。
麸皮价格方面,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1500~156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出厂价1540~16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出厂价1560~16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出厂价1620~1660元/吨;广东东莞地区出厂价1700~1760元/吨。
小麦玉米比价稳中有降。山东济南地区比价为1.08:1,安徽宿州地区比价为1.09:1,均较前一周下降1个百分点;河南郑州地区比价为1.14:1,广东广州地区比价为1.13:1,与前一周持平。
小麦竞价成交率略升
上周,河南、安徽两市场共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103.37万吨,较前一周小幅增加2.16万吨,成交28.96万吨,成交率为28%,较前一周增加13个百分点。
河南市场2012年产托市小麦交易数量增加,成交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是上周竞争价交易成交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上周,河南市场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36.09万吨,成交21.2万吨或58.76%,较前一周提高18.52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327元/吨,下降27元/吨。其中,竞价销售2012年产托市小麦28.43万吨,比前一周增加15万吨,成交21.2万吨或74.56%,成交均价为2327元/吨,较前一周下降26元/吨。
报告偏空令美麦回落
过去一周,受美国农业部5月份供求报告偏空影响,交易商多头平仓抛售,同时市场也担心价格上涨后影响小麦需求,美国小麦期货价格连续回落。
美国农业部在5月份供需报告中预计2014/2015年度美国冬小麦产量为14.03亿蒲式耳,比上年减少9%。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产区天气干旱,作物优良率下降。美国农业部还预计2014/201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97亿吨,比市场预期高出近300万吨。
库存方面,美国农业部预计2013/2014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为1.8653亿吨,比上月的预测值下调了15万吨,但仍比上年增长58万吨;2014/2015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1.8742亿吨,比上年增长289万吨,2013/2014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5.83亿蒲式耳,与上月持平;2014/215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5.4亿蒲式耳。
另外,美国国家气象服务中心称,上周一堪萨斯州中南部地区出现了5英寸的降雨,伊利诺斯州到俄亥俄州出现了2英寸的降雨。分析师称,此次降雨将有助于美国小麦作物长势恢复。
还有部分交易商认为,美国小麦价格上涨制约了海外买家对美国小麦的采购兴趣。从全球范围来看,小麦供应并不短缺。预计后期美国小麦价格或将继续回落,但还要看主产区气候条件及作物状况的变化。
以当前价格计算,7月船期的美国二号软红冬小麦到我国港口完税价2387元/吨,较去年同期低63元/吨;7月船期的二号硬红冬小麦到港完税价2900元/吨,较去年同期高134元/吨。(来源:新浪财经)
把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管好
2014-05-20 09:04 来源:中华粮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建立储备安全三条保障线、加强中央储备粮基础设施建设等入手,真正把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管住、管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粮食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特别是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从治国安邦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要求,在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总书记讲话,我们就如何发挥储备粮在服务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建立储备安全三条保障线
我国粮食生产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增产潜力有限,消费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市场化改革后粮价波动可能更大、更频繁,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粮食供求的年度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的特点比较明显,适当多储一些、安全系数提高一些很有必要。为此,应当按照“以中央储备为主、调动地方储备积极性,以谷物为主、兼顾油脂油料,以国产粮为主、适度进口”的原则,逐步建立我国“粮油储备安全三条保障线”。
第一是储备总量保障线,即储备总量达到年消费量的20%左右,略高于国际公认的18%的库存消费比安全线水平。其中,中央储备占60%、地方储备占40%,体现以中央储备为主的原则。 第二是谷物储备保障线,即小麦、稻谷、玉米三大谷物品种的储备库存占到储备库存的80%以上,体现储备以谷物为主的原则。并且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要占大头,落实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在中央储备谷物规模中,80%装国产粮,并通过国内市场轮换,体现以国产粮为主原则,其余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粮源,拓宽国内粮食供应渠道。第三是油脂油料储备保障线,考虑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高,价格波动频繁,市场被跨国粮商控制,库存消费比设定应略高于谷物,应达到25%,其中,一部分以油脂油料形态储存,即储备大豆;另一部分以食用油形态储存。同时,将中央储备油脂油料加工能力提高到全社会加工能力的10%,约每年800万吨左右。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是储备粮运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按照国家制定的保护性价格敞开收购,是保护农民利益、防止出现大规模“卖粮难”问题的重要手段。2005年以来,中央储备粮连续执行国家下达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年均收购量超过5000万吨,有力托住了市场价格,稳定了农民利益,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但近两年,由于连续执行政策性收购,仓容不足矛盾较为突出,并出现大量露天储存现象,给储粮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预计今年政策性收购量将与去年持平,南方产区可用仓容极为有限,且分布不均衡,仍然存在较大的收购仓容缺口。从国内粮价走势和国际粮食供求趋势看,未来几年继续启动政策性收购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仓容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多措并举、腾仓清库。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部分储备稻谷和小麦串换,既可以为当前矛盾较为突出的稻谷产区腾出仓容,又不影响口粮储备规模;加大政策性粮油库存竞价销售力度,特别是尽快销售已经接近储存期限、安全储存难度加大的库存粮油;启动对粮食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按照目前入关补贴的标准,就地补贴深加工企业,就地加工消化,这样不仅较储存在粮库里节省财政成本,而且有利于调动深加工企业的积极性、有效释放需求,并可腾出仓容;继续实行政策性粮食的跨省移库,特别是尽快启动东北地区的跨省移库;继续加大建仓力度,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加快建设进度。
建立储备风险调节机制
由于近些年连续启动政策性收购,市场粮价出现三个倒挂,即原粮和成品粮倒挂、产区和销区倒挂、国内和国际倒挂。由此带来3个问题,一是市场低迷,购销不畅,粮食下游产业开工不足、亏损加大;二是储备粮轮换亏损,特别是稻谷轮换亏损十分严重;三是国家财政补贴大幅增加。这些问题已影响到储备正常运行,应当建立储备的风险调节机制。主要考虑是,将近些年政策性粮油拍卖形成的财政盈余作为风险保障基金,取之于储备、用之于储备。同时,明确启动风险保障范围,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允许动用储备风险基金。包括:粮价由于政策性原因出现新陈价差过大,导致现有轮换财政包干政策难以兜住,出现轮换亏损;国家大规模动用储备,导致储备规模减少并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和稳定等。建立费用补贴调节机制,综合考虑储备投入、人工成本、粮价变化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按照正向激励的原则,建立费用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加强中央储备粮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储备粮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储得下、调得动、管得好”,相应需要加强仓储体系建设、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和智能化粮库建设。
根据储备三条保障线的思路,根据未来粮食消费量增长情况,逐步增加中央储备粮规模。同时,结合储备增加的品种、结构、布局,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仓容,基本实现中央储备粮在直属库内自储。
分三步走建设北粮南运通道。第一步健全东北粮食物流收纳发运体系;第二步健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中转接卸体系,填补重要物流中转节点空白。第三步健全重点产销区物流体系。通过三步走,贯通北粮南运的物流通道,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区域错位分布的问题,力争到2018年实现年粮食中转量1000万吨,粮食跨省购销量达800万吨。
实施智能化粮库建设规划,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储备库的人财物和粮食购销调存进行全方位监控。先行完成与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直接相关的子系统建设,重点改造粮情远程监测系统、数量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出入库监管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智能气调系统等5个智能化系统,争取3年时间内覆盖所有中央储备粮承储库点,真正把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管住、管好。
目前国有粮食仓储、物流等资源比较分散。为利用好社会资源,应加大资产整合,提高中央储备粮基础设施完善的效率和效益。
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过渡政策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由政策性收购逐步向目标价格补贴过渡是一项重要改革,目的是减少市场干预、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发挥价格的决定作用。今年国家将先行启动大豆、棉花的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并为今后在其他粮食品种上实行改革积累经验。为促进这项改革顺利进行,建议对现行收储政策加以完善。
对继续实行的政策性收购,全面实行由收储企业向农发行分贷分还,实行“谁收储、谁贷款、谁负责”,充分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收购的积极性,发挥社会资源作用。同时,进一步细化中储粮、粮食行政部门和农发行三方职责,理顺权责,发挥监管合力。
在全面实现目标价格制度的过渡期,适当放缓政策性收购价格涨幅,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策性收购,缓解收储压力。同时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稳定农民收益。2008年以来,政策性收购价格年均涨幅在每斤0.1元左右,建议未来适当控制收购价格涨幅,为目标价格改革留出空间。同时,将少涨的部分通过直补渠道直接补贴给农民,保障农民利益。
未来实行目标价格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收购价之后,为防止特殊市场情况下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可以保留临时收储政策,特殊情况下启动临时收储,以稳定市场和农民预期。
探索储备粮“走出去”战略
近些年,中央储备粮圆满完成了进口粮油转储、进口大豆和食用油轮换等任务,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锻炼了队伍。预计2020年谷物进口量将达到3000万吨左右。为防止进口粮直接进入国内市场形成冲击,应当发挥储备“蓄水池”作用,将一部分进口粮先进入国家储备,再根据国内市场情况择机投放。将部分中央储备与进出口运作联系起来,即一半的进口谷物转作储备,结合国际市场进行轮换,通过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直接操作,以发挥储备保障国内供求,稳定进口预期的职能。
中央储备粮“走出去”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探索完善储备轮换与进口相结合的运作机制,为国内粮食平衡掌握国际粮源。比如,对进口储备实行轮换计划备案制,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提高轮换执行效率。第二步,从目前国内市场控制力分析,国际资本占有我国100%的国际粮油采购一手渠道、35%左右的大豆压榨能力,以及45%以上的小包装油市场。我国应借鉴一些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经验,可考虑在适合的粮食主要出口国通过租赁、合资、独资等方式建立收储基地,重点掌握港口、码头、中转仓等关键物流资源,从源头提高国际粮源掌控能力。中央储备粮应与国际和国内大型粮油企业合作,共同承担起控制粮源的战略责任。
粮食安全:三部委向粮食过度加工亮红灯
2014-05-21 08:31 来源:中华粮网
100斤稻谷,出米率是70%,生产出的大米是70斤;如果出米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就是71斤。看起来仅相差1斤,但假如江苏全省的稻谷在制成大米时都提高一个百分点,数量就让人惊叹了——按去年江苏省秋季稻谷总产量445.5亿斤算,就等于增收了4.45亿斤稻谷;按照亩产1200斤稻谷计算,相当于多种了37万亩,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种植的水稻面积总和!因此,在某种角度可以说,粮食加工企业也在生产粮食。
5月20日,记者从江苏省粮食局获悉,国家粮食局、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最近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的通知,提出今年将抓紧启动制(修)订大米、留胚米等产品国家标准和产品能耗定额标准、粮油机械标准、生产操作规程等,规范产品开发、工艺流程,最大限度地保留粮食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引人注目的是,通知明确要求控制稻谷加工企业安装和使用两道以上抛光设备,限制对大米加工多次抛光,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使用抛光机以减少粮食过度加工。
江苏省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处长董淑广告诉记者,规程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对节约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对人们身体健康也有很大作用。“这几年很多人以为,看上去越白、加工越精的大米质量越高,其实恰恰相反。”他介绍,大米的白度和大米外层的米糠去除程度有关,米糠去除程度越高,大米就越白,营养成分丢失也越多;因为米糠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此外,过度加工的大米往往去除了胚芽,而胚芽中富含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对人体有利的东西。
据介绍,江苏省的稻谷加工成大米,正常情况下出米率在70%左右,质量好的稻谷,出米率能达80%。但是,由于过于讲究大米的外形、口感,有的加工企业生产的所谓精品米,出米率仅为60%,最低的甚至只有50%。“这类大米经过抛光后看起来晶莹剔透,一粒粒像珍珠一样,其实,除了淀粉以外,什么营养都没有了。” 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博导蔡云清教授告诉记者。
盐城市盐都区盐淮米业有限公司每年加工、销售大米2.1万吨,其中专供学校学生吃的大米,出米率为72%,这种米不仅价格相对低廉,更重要的是营养比较全面。此外他们还生产一种出米率为80%的糙米,与正常大米搭配后专供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食用。“问题是,供学生吃的那种米虽然营养全面,但在市场上却卖不动。”该公司总经理严斌说,因为口感稍差,很多消费者误认这是低档次的大米。无奈之下,公司只能生产出米率较低的大米。“消费者的口味是可以改变的。”他觉得,如果国家统一制定加工标准,市面上流通的大米都是按照标准生产的大米,那么,大家也会慢慢接受的。
“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才是有营养的、好的大米。”蔡云清教授说,日本人就很重视吃糙米,研制出的发芽糙米营养最好,在日本销售量很大。作为营养学家,这些年来蔡教授一直致力于让人们了解大米的营养构成,并运用另一种工艺研制出了发芽糙米,已获得国家专利。她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发芽糙米的维生素成分提高了数倍,膳食纤维增加了15%,钙、镁、锌、铁等微量元素也明显增多,如果与普通大米混在一起煮食,对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老年痴呆等有明显效果。
除了大米,面粉也存在过度加工现象。董淑广说,现在市面上卖的面粉,多数是属于过度加工的,口感虽好,但营养流失严重。其实,欧美人普遍食用全麦粉制作的食品。“尽管全麦粉加工出的馒头、水饺等颜色看上去是暗黄色的,但却是面粉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全的。”(来源:新华日报)
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开局良好
2014-05-23 11:51 来源:中华粮网
5月22日,众所期待的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如期举行,且已近乎100%的成交率,高于拍卖底价100元/吨以上的成交均价结束。显然,在前期东北临储玉米大量收购的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供应捉襟见肘,首次拍卖抑制了前期玉米市场快速上涨的势头,但玉米流通库存偏紧的情况需要随着临储玉米拍卖数量的不断增加来改观。
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开局良好
5月22日,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如期进行,内蒙、吉林、辽宁均全部成交,拍卖主力黑龙江玉米实际成交83.4899万吨,成交率98.65%。从成交价格来看,吉、辽、内三个省份成交均价均为2299元/吨,远高于市场前期预期的2100-2140元/吨的拍卖底价,黑龙江成交均价2158元/吨,高出拍卖底价近100元/吨(据悉,此次黑龙江2011年产粮源三等拍卖底价2050元/吨, 二等拍卖底价2090元/吨)。
首次拍卖成交火热原因分析
简单来看,此次临储玉米首次拍卖成交火热,最终成交价格明显高于拍卖底价与两大原因有关:其一,前期临储大量收购背景下东北玉米供应已捉襟见肘,除黑龙江以外,其他省份可供拍卖的玉米数量有限;其二,此次东北拍卖粮源中不乏一等、二等粮源,尤其是在吉、辽、内蒙三地。随着东北临储玉米拍卖高价收尾,实际拍卖价格与北方港口价格形成“倒挂”,拍卖粮源暂难对国内市场构成直接冲击,拍卖结束当日南方部分销区玉米销售价格已出现明显提价预期。简单来算,按照黑龙江玉米成交均价2158元/吨计算,其运至北方港口平舱价格应在2438元/吨(2158拍卖成交+30出库+30装车+220散粮至港口平舱=2438),高于目前北方港口平舱2410-2430元/吨。
综上所述,此次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对于国内市场并未形成不利冲击,反而成为佐证当前玉米市场供应紧张,价格趋涨的一大依据,为此在东北临储玉米拍卖初期玉米市场有望保持相对坚挺态势。当然,后期拍卖能否持续高价成交有待于关注下游供求关系的变化,尤其是养殖业和深加工企业需求回升的情况。
2014年4月大米进出口统计
2014-05-22 11:52 来源:中华粮网
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4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32.173万吨,同比增加2.065万吨,增幅6.9%。1-4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81.266万吨,同比减少18.065万吨,减幅18.2%。
2014年4月我国大米出口量为0.977万吨,同比减少4.424万吨,减幅81.9%。1-4月我国大米出口量为4.097万吨,同比减少18.009万吨,减幅81.5%。
4月份中国小麦进口量
2014-05-22 15:46 来源:中华粮网
海关统计,中国4月小麦进口37.36万吨,同比涨84%,均价330.7美元/吨,年初迄今共进口221.69万吨,同比增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