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信息(2013年42期)
2013/11/15 10:27:00 来源: 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

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3年11月10日—2013年11月16日

 

   本周武汉市场大米批发价格与上周相比继续维持稳定,各品种均变动不大,具体行情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4—1.97元/斤;2012年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93—1.97元/斤;2012年省内产晚杂米市场批发价1.96-2.02元/斤;安徽产中杂米市场批发价在1.88—1.95元/斤;2012年中优米市场批发价2.10-2.25元/斤;2013年两优米市场批发价在2.15—2.25元/斤;2012年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0-2.35元/斤;2013年云梦新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在2.95-2.97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在2.55-2.65元/斤;圆粒型2.30-2.40元/斤。

分析认为,目前大米市场供需平稳,大米批发价格走势稳定,销量与上周大体持平。预计后期,大米各品种批发价格会继续保持稳定,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粳稻期货合约18日上市 首日涨跌停为8%

                    2013年11月13日01:48 来源:和讯期货 

   和讯期货消息 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11月12日发布《关于粳稻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时间及挂牌基准价的通告》,粳稻期货合约已由中国证监会批准,将于自2013年11月18日起上市交易。根据通知,首批上市交易合约为JR403、JR405、JR407、JR409、JR411,各合约挂牌基准价均为3050元/吨。根据《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第四条和第十六条规定,上市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合约挂牌基准价的±8%,交易保证金为5%。粳稻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为3元/手。自上市之日起,粳稻期货合约当日开平仓手续费减半收取。同时,郑商所还公布了粳稻期货标准仓单交割业务有关事项通告。粳稻指定交割仓库(厂库)每年10月1日至下一年度4月30日仓储费为0.5元/吨·天(含保险(放心保)费等),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为0.55元/吨·天(含保险费等)粳稻期货交割手续费、仓单转让手续费、期转现手续费分别为1元/吨。指定粳稻交割厂库:中粮米业(绥化)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指定粳稻交割仓库:中央储备粮哈尔滨直属库、中粮米业(绥化)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沈阳市直属粮食储备库、营口港(600317,股吧)务集团有限公司、中粮米业(吉林)有限公司、吉林粮食集团米业有限公司、北京古船米业有限公司。粳稻指定质检机构为: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昨日,郑商所已公布了《关于公布郑州商品交易所粳稻期货合约及相关业务细则的通知》,粳稻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20吨/手,报价单位为元(人民币)/吨,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每日价格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交割月份为1、3、5、7、9、11月,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粳稻的产量和消费量占较大比重。近几年,我国粳稻消费总量在6000万吨以上,占稻谷总消费量的30%以上。粳稻消费中,口粮消费占比93%左右。合理制定粳稻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贴近现货市场的实际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郑商所在《稻谷》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将《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中的垩白粒率指标以及《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的脂肪酸值指标引入到粳稻交割标准体系中,破解了粳稻区域品质及新陈程度的鉴定及标准化难题。”郑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交易所同时还参照《稻谷》国家标准,结合现货市场尤其是收购、加工环节的特点与情况,对粳稻水分、杂质、谷外糙米指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放宽,既保证了粳稻期货可供交割量,又满足了企业的加工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和已上市的早籼稻期货采用仓库交割方式不同,粳稻期货采用了“仓库+厂库”的交割方式。据了解,粳稻行业企业大多集收购、仓储和加工于一体,常年购销,储存设施良好,非常适合仓库和厂库交割。“粳稻期货在传统的仓库交割方式基础上引入厂库交割,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交割成本,避免储存期间的质量变化风险,还可以大幅缓解交易所的仓库监管压力。”郑商所有关负责人称。【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规划8亿亩“保命田”力保粮食安全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11-12 10:56:13 

   中国国务院近日批复原则同意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100公斤以上。此前,中国长期坚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而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由于不得占用、旱涝保收,中国老百姓俗称“保命田”。中国人口与耕地保有量矛盾长期持续,虽然粮食连续10年增长,但专家表示,由于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城市化发展压力不断加剧,耕地保护和延伸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广东等沿海省份,因为城市边界不断外延,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种地收益远低于土地出让的收益的现象突出。种地不如“种房子”,这让耕地保护十分困难。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民辛勤耕作一年,一亩地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与其苦守耕地,还不如将自家地转用于工业用地。如此情况,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何来?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中央一直要求保证耕地红线,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中占用了大量土地,虽然保证了土地数量的增减挂钩,占用与复垦平衡,但优质土地有限,复垦地往往是山区丘陵,质量很差,产量难以保证,而被占用的往往是良田。一些专家担忧,如果长此以往,虽然红线仍在,但粮食安全可能面临严重挑战。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耕地中60%以上质量中等偏下,优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不到3%。专家认为,在2020年前,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不得随意占用置换的高质量基本农田,是对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对稳定未来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如果这一计划顺利完成,在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到2020年时,亩均增加的生产率将为中国额外提供8000万吨优质粮食,大约相当于201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3.5%同时,中国政府也将为耕种基本农田提供多种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上世纪50年代,印度学者发表的《悲惨性成长》引爆了全球农业革命,该文提出,工业发展速度远快于农业将导致农民收入下降,从而引发“工业越发展、农民生活越悲惨”等一系列问题。据此,美国等国家纷纷开始将工业发展收入大力度用于对农业、农民的补贴,这对于这些国家当前形成的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一年补贴农业的资金足够应付两场科佐沃战争,这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现在借鉴。”位于广东发达地区的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李溟介绍。中国财政部日前公布,近期将下拨300亿元用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一数字比比2012年增加70亿元。较早开始试点对农民进行补贴的广东省则在政府投入资金对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改善投入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市场化的方式,对耕种基本农田的农民给予相应补偿。平衡农民在耕种责任和收益方面的巨大差异。每亩地的补偿标准因各地财政不同而异,补偿标准较高的广州、佛山、深圳等地超过了500元。“应用经济杠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耕种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从目前试点建设情况来看,取得了明显效果。”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处长王功慧说。专家表示,相对于中国广袤的国土和巨大的保障范围,目前中国政府的财政投入仍显不足,在初期资金不足的情况,未来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加大投入,保障这一计划的完成。

 

 

中储粮推行集团对企业人财物集中管控、

防范风险

                  2013-11-14  信息来源:中储粮总公司

   中储粮总公司针对基层法人库点多、分布广、权力集中的实际,提出建立集团对企业人财物集中管控体制的要求。在人的方面,对企业实行定岗、定编、定职务消费的计划管理。在财的方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实施资金ERP系统,实现对资金运行的在线管控。在投资建设方面,严格执行投资管理“六不投”,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投、不符合总公司发展战略的不投、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不投、企业不能掌控的不投、没有效益的不投、资金不落实的不投。

 

 

收购动态:主产区秋粮收购2082万吨

                                    2013-11-14 08:24 

  目前,主产区秋粮收购全面展开。据统计,截至11月5日,秋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3年新产中晚稻、玉米、大豆共2082万吨,同比增加439万吨。分品种看: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1417万吨,同比增加494万吨;黑龙江、江苏等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53万吨,同比增加34万吨;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384万吨,同比减少92万吨;黑龙江、吉林等3个主产区累计收购大豆28万吨,同比增加3万吨。(来源:国粮局网站)

 

 

11月14日江西临川稻米价格行情

                            2013-11-14 15:25 中华粮网

   本地各乡镇收购市场上加工企业收购早籼稻的价格在118元/百斤,长条中籼稻收购价格在122元/百斤,圆短粒中籼稻的价格在125元/百斤左右;粮食加工企业收购农户早籼糯谷的收购价格在144元/百斤;东馆、腾桥市场收购优质中籼稻丰两优、黄花粘的价格在130元/百斤、中籼糯稻的收购价格在155元/百斤;大岗、桐源市场收购黄花粘的价格在132元/百斤,“926”中籼稻的收购价格在156元/百斤。收购市场上优质中晚稻的收购价格略有小幅下滑走势。普通型大米零售市场价格走势平稳。临川农贸市场普通型大米零售市场上早籼米的零售价格在2.20元/斤、杂优早米的零售价格在2.25元/斤;普通中籼米的零售价格在2.25元/斤、晚籼米的零售价格在2.35元/斤;本地产长条籼糯米的零售价格在2.70元/斤、圆短粒籼糯米的零售价格在2.80元/斤。大型超市园短粒糯米的零售价格在3.40元/、长条型的糯米零售价格在3.20元/斤。

 

 

压力仍重 预计短期粳稻运行仍将偏弱  

                 来源:燕赵粮网   2013-11-12 11:41:37  

  目前,国内粳稻收获基本完毕,收获较去年略有提前。随着收获的结束,新粳稻上市量也逐步增多。受季节性供应压力影响,粳稻市场10月份以来走势明显偏弱,部分销区粳米的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虽然籼稻市场总体已基本企稳,粳稻期货合约也即将上市,但由于粳稻的供应压力尚待化解,市场信心不足,预计短期市场仍将呈偏弱运行态势。

   上市初期新稻价格弱势运行,由于上市量增多,而大米需求又处于淡季,国内粳稻市场近期运行偏弱。无论是产区还是销区,粳稻还是粳米,价格都以弱势运行为主。东北产区今年稻谷质量虽有所提高,但目前收购价格仍然较弱,局部地区仍在下滑,总体上看,圆粒粳稻收购价大都低于最低收购价;南方产区新产粳稻上市量逐渐增加,价格承压下滑;销区粳米价格大都低走,主要原因是到货集中,货源增多,市场出现季节性供大于求,加上部分新米水分偏高,米厂及经营者出货意愿较强。由于上市加快,大米需求处于淡季,国内粳稻市场近期运行偏弱。无论是产区还是销区,粳稻还是粳米,价格都以弱势运行为主。

   短期来看,粳稻市场利空因素较多,压力较大。上市旺季已至供应压力增大,此前两年,粳稻市场均因产量丰收,产区在新粮上市旺季价格较弱,最后还启动了托市收购。今年粳稻种植面积扩大,总体质量又不错,粳稻产量很可能较上年提高,总产量甚至有可能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粳稻的供应压力或较往年更大,目前已是11月上旬,粳稻市场正在迎来收购旺季。由于今年黑龙江粳稻收购略有提前,因此收购旺季或较上年略有提早,集中上市的压力或更大。随着新稻上市量增多和上市节奏加快,预计粳稻收购市场短期难有好的表现。

   需求清淡企业收购保持谨慎,籼稻由于启动了托市收购,目前市场收购的主力军是中储粮等所谓的国家队,市场价格也得到提升;而粳稻除安徽在国庆节前启动托市收购外,江苏11月2日才启动托市收购,且南方产区目前的收购量并不大。主要产区东北地区因未启动托市,国有粮库尚不能规模入市收购,当前稻谷收购仍以加工企业为主。由于粳稻后期走势尚不明朗,当前加工企业收购依然较为谨慎。一是由于国庆过后,大米市场需求明显趋淡,走货不快,大米外销总体缓慢,企业不会大量收购而承担库存较高的风险;二是因今年粳稻继续增产的可能性较大,粮源供应相对充足,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采购稻谷相对容易,因此企业大多随用随购,也不太愿意保有较多库存,短期采购力度较弱;三是当前新稻刚刚上市,新米水分大多偏高,不容易保管,企业只能采取以销定产策略,出货意愿较强。预计在整体形势尚未明朗前,市场主体采购稻谷的心理仍将较为谨慎,短期市场仍有走弱可能。

    政策有待落地市场压力仍大,东北托市收购预案按规定在11月中旬启动,作为收购主力军的各地国有粮库尚无法规模入市收购,粳稻产量面临丰收给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同时,今年国有收储企业入市收购的能力还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东北粳稻连续丰收造成卖粮难,国家连续两年启动临储收购,在掌握了较多粮源的同时,也占用了很多库容,仅托市粮所占仓容总计就达1100多万吨。而由于市场行情不好,今年又没有启动托市粳稻拍卖,粳稻压库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国家通过移库等办法来缓解产区的库容紧张矛盾,但因基数较大,欠账多,对后期的收购进度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粮库可用库容降低,将减弱今年国企入市收购的能力。很明显,去年临储收购主要是在东北粳稻产区进行,因此受到库容不足困扰的也将是东北地区。在产量继续丰收的情况下,如果不启动托市收购,显然粳稻市场弱势运行态势将难以改变。而启动托市收购,如果不能扎实解决好仓容问题,那么托市政策也将会成为空中楼阁,也将不利于粳稻市场的稳定。

 

 

江苏首次启动粳稻托市政策 跌势终止 

                            2013-11-14 09:08 中华粮网   

   中晚稻市场价格比托市收购启动前大幅提升,而东北粳米价格随着新稻上市量增加而下跌,粳籼稻米市场价差快速回调。目前东北地区稻米价格基本企稳,两者价差也随之稳定。随着江苏省宣布启动粳稻托市收购,不仅对粳稻价格有所支撑,粳米价格也开始企稳。

 南方企业入关采购积极性或增,上周,黑龙江普通圆粒大米出厂价为3960~4100元/吨,吉林超级米出厂价为4400~4500元/吨,辽宁圆粒大米出厂价为4280~4320元/吨,东北地区大米到杭州地区的批发价为4700~4750元/吨;安徽普通粳米出厂价为3920~4000元/吨,运到杭州地区的批发价为4120元/吨左右;江苏普通粳米出厂价为3900~4120元/吨,运到杭州地区的批发价为4220元/吨左右。2010年以来,由于存在品质差异,市场上东北与江苏大米的正常价差约为400元/吨,东北与安徽大米的价差为450~500元/吨。目前,东北与江苏大米的价差为480元/吨,东北与安徽大米的价差为580元/吨。10月下旬以来,随着南方粳稻陆续上市,南方粳米价格下滑,与东北大米价差加大,销区市场东北大米销量有所降低。若实施运费补贴政策,南方企业采购东北大米的积极性有可能提高。目前,从东北运出大米主要通过铁路和水运的方式。以铁路为例,从黑龙江运到杭州的运费约为500元/吨,由于当前南北产区粳米出厂价基本接近,如果运费降低,东北与江苏粳米的价差有可能低于400元/吨,与安徽粳米的价差则有可能低于500元/吨。

 中晚籼稻收购量同比增七成,近期,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拉动下,中晚稻收购进度同比显著加快,价格逐步回升。在部分省区,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显著体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125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06万吨,增幅为67.6%,收购进度呈加速趋势。从收购量分布来看,湖北省收购量占全国收购量三成左右,居全国首位。截至10月31日,湖北省收购新产中晚籼稻已达465万吨,较去年同期多收150万吨,其中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135万吨。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拉动下,各地中晚稻收购价格逐步回升,湖北市场收购价比启动托市前提高0.05元/斤左右,安徽市场收购价提升到1.30~1.35元/斤。近些年,中晚稻收购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2010年以来,国有企业收购中晚稻占全社会总量的比率均低于50%。今年由于籼稻市场低迷,主产省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部分地区国有企业发挥了稻谷收购的主渠道作用。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安徽合肥地区全社会收购稻谷52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40万吨,是去年同期收购量的190%。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38万吨,占全社会收购量的73.08%。

 江苏首次启动粳稻托市收购,江苏省是我国粳稻产量仅次于黑龙江的种植大省,粳稻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由于江苏粳稻近年来连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受全国稻米市场低迷行情的影响,今年新粮上市以后,江苏稻米价格也持续下跌。11月初,江苏省(除苏州市以外)12个省辖市正式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66个县(市、区)共384个收购点正式挂牌托市收购。这是自2004年国家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江苏首次启动粳稻托市收购。根据预案规定,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1.35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每斤1.5元。随着江苏省宣布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该省粳稻价格快速上调,目前全省范围内粳稻价格已基本接近1.50元/斤。监测显示,泰州地区粳稻收购价为1.44~1.50元/斤,南通地区为1.43~1.50元/斤,常州地区为1.48~1.49元/斤,均比启动前有所上调,苏南部分地区市场收购价已超过1.5元/斤。该省粮食局预计,今年江苏全省收购新季粳稻930万吨左右,其中最低收购价粳稻收购量为100万吨左右。

 粳籼稻米市场价差基本稳定,上周,国内粳籼稻米价差基本稳定。监测显示,粳籼稻谷方面,截至11月7日,黑龙江虎林地区新产粳稻收购价为282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稻收购价为2700元/吨,两地价差为120元/吨。粳籼米方面,截至11月7日,黑龙江虎林地区粳米出厂价为398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米出厂价为3820元/吨,两地价差为160元/吨,与前一周基本持平。10月中下旬以来,南方主产省陆续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晚稻市场价格比启动前大幅提升,而东北粳米价格随着新稻上市量增加而下跌,致使粳籼稻米市场价差快速回调。目前随着东北地区稻米价格基本企稳,两者价差也随之稳定。

 销区市场粳米价格止跌企稳,10月下旬,国内销区市场新产粳米上市量不断增加,供应压力逐渐增加,导致南方粳米批发价格大幅下跌。近期在南方粳稻收购价政策启动的背景下,粳米价格基本止跌。监测显示,北京市场东北圆粒大米批发价为4400~4500元/吨,长粒大米4850元/吨左右。上海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为4500~4580元/吨,东北大米4840~4900元/吨,普通安徽粳米4150~4250元/吨。杭州地区黑龙江长粒大米批发价5600元/吨左右,黑龙江产圆粒大米4700元/吨左右,江苏产粳米4220元/吨左右,安徽产粳米4120元/吨左右,安徽产晚籼米3680元/吨左右。福州市场普通江苏粳米批发价为4560元/吨,普通东北米5120元/吨左右,普通晚籼米3900元/吨左右。广州市场东北米批发价为4600元/吨左右,普通早籼米3720~3860元/吨,普通晚籼米3900~4010元/吨,均保持稳定。10月下旬以来,随着粳稻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产区粳米出厂价格下跌。销区市场在其影响下,粳米批发价格也随之下滑,其中,南方产区的粳米价格跌幅较为明显。11月初,随着江苏省宣布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仅对粳稻价格有所支撑,粳米价格也开始企稳。

 

 

产区旱情有所缓和 小麦价格走势暂稳 

                           2013-11-11 09:23 中华粮网 

   上周(11月4日—11月8日),主产区小麦现货市场整体高位持稳,局部价格略有波动;郑麦期货持仓缩减,价格触底反弹。政策性小麦拍卖交易热度不减,成交数量维持高位,成交均价继续下挫。主产区出现较大范围降雨,旱情有所缓和。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1月7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29元/吨,周比涨9元/吨;2013年40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43.69,周比下跌0.19%。

  产区麦价整体持稳,局部价格小幅调整,近期各地小麦价格整体平稳,虽然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投放量增加,但也没有造成市场小麦价格的下跌,目前制粉企业购销基本平稳,大多维持收购价未变。河南地区随着2012年托市麦的成交出库,市场供给偏紧的状态有所缓解。拍卖成交价格虽然有所下跌,但市场小麦现货价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颓势。11月8日,新乡市大型面粉厂小麦收购价1.33元/斤,周口沈丘地区面粉厂2013年产普通小麦到厂价1.26-1.27元/斤,价格整体平稳运行。河北小麦价格整体平稳,局部受需求支撑,价格小幅走高。11月8日,石家庄藁城地区面粉厂白麦收购价1.35-1.36元/斤,价格稳定;邯郸大名地区大型面粉厂白麦收购价1.335元/斤左右,上涨5厘/斤。山东地区小麦市场流通粮源偏少,但整体供需仍维持基本平衡状态,供销双方心态表现平和,价格小幅波动。11月8日,济南历城地区面粉厂小麦收购价1.31元/斤左右,基本稳定;德州禹城地区大型面粉厂小麦收购价1.34元/斤,上涨5厘/斤。江苏、安徽小麦价格基本稳定。11月8日,宿迁宿城地区大型面粉厂白麦收购价1.31元/斤,江苏兴化市大型面粉厂普通红麦收购价1.295元/斤左右;安徽淮南固桥地区面粉厂混麦收购价1.26元/斤左右,阜阳颍上地区面粉厂混麦收购价1.25元/斤。

   强麦持仓继续缩减,价格触底呈现反弹,上周,郑州强麦期货持仓继续缩减,期货价格经过前期的下跌后触底反弹。主力合约WH401周开盘价2749,最高价2848,最低价2748,收盘价2810,周比上涨60元/吨。持仓量58666手,周比减少3836手。从基本面看,市场现货价格变化不大,整体基本延续着平稳走势。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投放数量加大,对偏强的市场价格起到了一定稳定作用,但并未造成小麦价格下跌。据中国气象局预计,11月份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冬小麦生长不利,冬小麦壮苗安全越冬形势严峻。从技术面看,10 月份以来郑麦指数延续高位区间震荡的走势,月末伴随空头资金的进入指数加速回落。进入11月份,郑麦指数经过调整以后触底反弹回升,均线系统为盘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800 元/吨整数关口已变压力位为支撑位。有关业内人士预计,后市若有资金的支持,则有进一步反弹向前期高点2850 元/吨关口附近回归的可能性,操作上可低位多单谨慎续持。

   面粉价格维持稳定,麸皮价格小幅上涨,近日主产区制粉企业面粉出厂价格整体稳定,由于目前较高的小麦价格造成制粉企业加工利润处于低位,制粉企业降低面粉出厂价格的意愿不强。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特一粉出厂价为3120~316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为3080~312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为3060~310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为3020~3060元/吨。近期麸皮需求较好,企业库存水平较低亦一定程度上支持麸皮价格。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制粉企业麸皮出厂价1700~174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1660~17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1800~184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1760~1800元/吨,部分地区价格较前期上涨20—40元/吨。以河南郑州为例,当前中等白麦采购成本2620元/吨左右,特一粉出厂价3180元/吨,麸皮价格1760元/吨左右,加工每吨小麦费用180元,理论利润预估为30元/吨。

   政策拍卖热度不减,成交均价继续下挫,上周,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举行第339批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会。本周政策性小麦投放量为2008年12月24日以来首次低于100万吨,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交易热度不减,但成交均价继续下挫。11月6日,河南临储麦投放1.35万吨,成交0.9,均价2332/吨;河南托市麦投放80.65万吨,成交49.89,均价2380/吨。安徽市场投放小麦155789吨,实际成交22422吨,成交率14.39%,成交率和实际成交量较前期都有较大的萎缩。

  11月7日,河南托市小麦成交36191吨,成交率12.38%,成交均价2207.90元/吨。值得市场关注的是,本次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尽管成交率仍保持在96.91%的高位,但成交均价仍在继续回落。本次成交均价2386元/吨,较10月30日价格下跌25元/吨,较10月23日价格下跌74元/吨。这说明随着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增量投放的持续,对稳定市场心理、抑制麦价上涨预期效果正在进一步显现。

   进口小麦数量增加,市场影响有所增强,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最新月报显示,2013/14年度全球小麦产量调高到了6.96亿吨,这要比9月底的预测值高出300万吨。全球供求偏向宽松,并不支持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因供应预期增加,上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周五跌至六周半低位。10月下旬以来,美国小麦期货价格连续下跌,受此影响美国小麦到我国港口完税价显著下降。以11月5日收盘价计算,12月船期的美国二号软红冬小麦到港完税价为2370元/吨,较周比下跌48元/吨;12月船期的美国硬红冬小麦到港完税价为2734元/吨,周比下跌55元/吨。今年我国小麦进口数量大量增加,前期订购的小麦将陆续到港。9月份我国小麦进口量为719874吨,较8月份增加近3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7%。由于进口成本较低,很多沿海地区的制粉企业,以及在国内设厂的跨国粮商的制粉厂均在大量采购进口小麦,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产优质小麦的供应紧张局面。据市场人士分析,年末以前我国小麦进口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再考虑到即将大量抛售的国储河南2012年产小麦中有很多国产优质小麦,后期国内优质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几率也不会很大。

   麦区旱情有所缓和,安全越冬形势严峻,近期,北方冬麦区普降小到中雨,有效缓解了前期旱情,有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和苗情转化升级。尽管大部地区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但山东西南部、安徽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旱情仍在持续。由于前期长时间干旱,部分麦田出苗不齐、缺苗断垄、苗小苗弱。据中国气象局预计,11月份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对冬小麦生长不利,冬小麦壮苗安全越冬形势仍然严峻。

 

 

进口动态:中国2013/14年度小麦进口量

料达800万吨 

                           2013-11-14 08:10 中华粮网    

   据《路透》引述某机构报告,2013/1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预计达到800万吨,较上月预估增加150万吨,因国内小麦供求偏紧,而国际小麦价格明显低于国内。目前中国已经购买大约450万吨美国软红冬麦和澳洲标准白麦,目前强筋小麦采购仍然不多,用粮企业在等待合适的市场机会。报告指出,由于国产优质小麦产量下降,优质进口小麦进口量将有所增长;国内储备企业和用粮企业对进口普通小麦积极性提高,普通小麦进口预期扩大。报告并预计,2013/14年度中国稻谷(已折合)进口量为500万吨的纪录高位,较上月预估提高1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3.4万吨。

 

 

市场分析:供应宽松 玉米后市

不宜过分乐观 

                                    2013-11-15 08:21  

   10月末以来,大连玉米期货在东北临储收购启动预期的支撑下振荡走高,主力1405合约自2309元/吨最高回升至2356元/吨。目前来看,东北玉米临储政策为玉米期价奠定底部支撑,但随着期价的走高,宽松的供需基本面对期价的压力愈加强烈,玉米后市不宜过分乐观。

   国内玉米整体供给较为充裕,随着北半球新作玉米收割进入尾声,玉米现货市场进入季节性供给充裕期,中国和美国两大主产国均增产的现状进一步增强玉米市场供给压力。中国方面,中国国家有关部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玉米产量预计将比上年增长4.6%,达到2.15亿吨。如果上述预测数据得以实现,中国玉米产量将连续第四年出现增产。经过近年来的连续增产,国内玉米供给水平逐步提高,国家临储玉米库存量也明显增加,这将使得新作玉米季节性上市所带来的供给压力有所增强。美国方面,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3/2014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139.89亿蒲式耳,较2012/2013年度的预估值107.8亿蒲式耳约增长29.76%。在美国新作玉米产量大幅增长的预期下,美国玉米期现货价格持续走低,我国进口玉米价格也随之下滑,国内企业进口玉米的意愿较强。截至11月14日,2014年1月到港的美国玉米理论到港完税成本价格为1918元/吨左右,明显低于国产玉米现货价格。

   国内玉米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在国内玉米供给量预计较去年增加的情况下,国内玉米消费需求却并未同步增长,饲料玉米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恢复,工业玉米消费则仍较为低迷。饲料玉米方面,受国家扶持政策和饲养利润回升等带动,近月以来我国饲养业有所恢复,但畜产品存栏水平仍低于历史同期。以生猪饲养为例,截至2013年9月,全国4000个监测点的生猪存栏量为46483万头,较上月增加323万头,这是连续第7个月出现增长。但与2012年9月相比,下降了752万头。工业玉米方面,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环境仍然不佳,玉米现货价格较为稳定,产成品价格疲弱,加工利润受到挤压。以玉米淀粉为例,截至11月13日,长春当地玉米现货价格为224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20元/吨;长春当地玉米淀粉出厂价为270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70元/吨。经营环境不佳限制玉米深加工企业采购玉米的积极性,这不利于玉米价格上行。综上所述,尽管临储玉米收购启动的预期支撑玉米价格,但国内玉米消费仍显不足,较为充裕的玉米供给前景将压制玉米上涨空间,玉米后市不宜过分乐观。(来源:期货日报)

 

 

聚焦:我国粮食收购体制机制亟须完善  

                  中国经济时报    2013-11-13 11:11:06  

   粮食收购体制机制是粮食流通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目前的粮食收购体制机制在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粮食收购体制机制亟须解决的问题

   ——最低价收购预案需进一步修改完善,一是最低价收购预案中的一些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对于最低价收购贷款的规定:“所需贷款(收购资金和收购费用),由所在地中储粮直属企业统一向农业发展银行承贷,并根据小麦收购情况及时预付给委托收储库点,保证收购需要。”最低价收购预案中对“及时预付”没有进行解释。按照一般的理解,“及时预付”应该是在收购前将贷款足额发放到收储库点,即使不需要一次性发放,起码要保证不脱档,这样才会避免出现“打白条”的现象。最低价收购预案又规定:“对收购入库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品种、数量和质量等级,中储粮有关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审核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如果“及时进行审核验收”是指满一仓验一仓,那显然很难做到,因为中储粮企业的人手有限,在开展粮食收购工作的同时,再派人到各收购点及时完成抽样、运输、化验等工作,难度很大。二是如果中储粮企业和委托收储库点对检验结果存有异议,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最低价收购预案中没有明确表述。此外,最低价收购预案规定:“对验收中发现入库的小麦数量、质量指标与收购码单等原始凭证标注不符的,要及时核减最低收购价收购进度和库存统计,扣回全部费用利息补贴。”这种处理方式对于那些蓄意违反政策牟取非法利益的企业没有威慑作用。三是最低价收购预案的启动程序过于繁琐。2013年预案较2012年预案已经有所改进,删除了“当其小麦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时”的内容,调整为“在此期间,当小麦市场价格下跌到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分公司同省级价格、粮食、农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相关区域内启动预案,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预案的启动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程序过于繁琐。以淮安市日均收购量约1亿斤推算,每延迟一天启动最低价收购预案,假如农民售粮价格每斤低于最低收购价1分钱,农民每天就要少收入100万元。四是地方政府的职责在最低价收购预案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我国粮食安全实行的是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粮食收购是保障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地方政府在粮食收购中处于一线位置,但在2013年小麦最低价收购预案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只有一处表述:“新麦上市后,地方各级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收购工作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新粮。”五是非标准品粮食的收购没有应急预案。2013年小麦最低价收购中规定:非标准品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具体水平,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有关规定确定。对于这类粮食的处理,目前都是根据基层的反映,由各级政府层层收集情况并上报,最终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批复。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民往往急于售粮,收储企业没有政策答复不敢收购,政策的迟滞出台使基层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合理,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员队伍老化,学历层次低,改革和发展意识滞后,目前在业务上仍以收原粮和卖原粮为主,粮食产后处理能力弱,仓储条件较差,呈现出“小、散、弱”的特征。许多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承包或者租赁经营。这种契约关系,导致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执行政策收购时,往往逐利性大于政策性,由此带来许多弊端。

   完善粮食收购体制机制,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当前粮食收购体制机制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种粮大户对粮食收购服务的差别化、及时化、现代化的要求与粮食收购主体的服务意识、服务机制、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完善粮食收购体制机制,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制,一是健全粮食安全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在政策性收购中,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二是像重视水利设施一样,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烘干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仓储和烘干能力。三是拓宽引才育才渠道,加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队伍建设,加强地方粮食行政部门粮食经营管理、财务、收购、统计等能力培养。

   ——优化最低价收购预案

  (1)执行主体。要合力实施,分块负责。地方政府负责前期组织资金,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启动收购,确保不出现“卖粮难”;中储粮企业负责后期验收确认,拨付贷款,确保不出现“打白条”。

  (2)收购价格。粮食收购价格不能过低,低于成本就失去保护种粮积极性的意义;价格也不能过高,如果价格过高就违背了市场规律,也限制了下一轮提高的空间。可以以满足“两个大多数”为原则来制定粮食收购价格,即让大多数粮食产区,大多数种植者能保本略有盈利。

  (3)启动时间。收购预案规定的起始时间,应该就是启动时间。市场上只能有两种价格,即高于最低价、等于最低价,这才是托底。市场价格高于最低价时,托市收购自然停止。

  (4)收购库点。库点数量由县级以上政府确定。考虑到散户种植的需求,原则上要保证每个乡镇有一个收储库点。在库点设置中,要优先考虑中储粮库点。对于收购结束不能满仓的库点,由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负责集并。

  (5)收购资金。收购前,由县级政府按照区域内粮食收购数量所需贷款规模,牵头足额建立相应的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农业发展银行据此保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资金充足供应。中储粮企业收购资金由中储粮企业自行解决。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照最低价收购的粮食,每收满一仓后,应即向中储粮企业提出验收申请。在接到验收申请后,中储粮企业应于两个工作日内实地查看粮食储存位置、是否满仓,属实后签字确认。签字确认之后,银行利息、保管费用即由中储粮企业承担。如有可能,验收质量与验收数量同步进行,如力量达不到,中储粮企业应在接到验收申请后的20个工作日内,对质量进行验收确认。确认后,中储粮企业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有关手续,将粮食贷款主体转到中储粮企业。经中储粮企业确认后,粮权属于国家。

  (6)粮食质量。中储粮企业进行验收时,如果双方对检验结果存有异议,应由市级以上检验机构仲裁。对因灾造成的等外粮,应在预案中明确具体的处理方法。

   ——稳步推进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国家应对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予以政策扶持,推动其进行业务创新、布局调整和兼并重组。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使命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必须紧跟农村发展的步伐,实现与农民粮食生产的有效对接,库点多少、库容大小、人员多少应与其服务、辐射的农田面积相对应。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应坚持政策性第一,盈利性第二。

 

 

市场关注:美农业部预计中国油菜籽

进口量280万吨  

                    2013-11-12 9:36  中华油脂网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1月份世界油籽状况报告称,2013/14年度中国油菜籽进口预计达到280万吨,这要比9月份的预估值高出30万吨,主要因为中国国内油菜籽压榨需求高于早先预期。作为对比,2012/13年度中国油菜籽进口量为342.1万吨,2011/12年度的进口量为26.2万吨。美国农业部还预估2013/14年度中国油菜籽产量为1420万吨,略高于2012/13年度的1400万吨。

 

 

重庆粮食集团建5000社区店 

市民缴2万元可加盟

                       2013年11月13日02:39  重庆商报 

 粮食集团建5000个社区店 快去申请加盟 ,重庆经济新脉动,商报记者 刘渝畅,重庆商报讯 昨日上午,商报记者从重庆粮食集团产业链合伙人招募大会上获悉,2014年内,该集团将在全市各级社区建立5000个社区服务平台,销售的粮油、生鲜类产品优惠力度将达10%,且免费送货到家。市民只需缴纳2万元保证金即可加盟该平台。

   试水O2O 建5000社区店,“由集团投资20亿元打造的O2O销售平台——香也乐生活在线(www.wodbuy.com),目前已进入试运营阶段。”昨日,重庆粮食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世豪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预计今年12月将正式上线。不仅如此,作为O2O模式中的线下体验部分,重庆粮食集团也将有大动作。周世豪介绍,到明年7月前,集团将在全市300户以上的小区建成3000个社区服务平台,覆盖区域包括主城及江津、合川等地区。据悉,除了这3000家店之外,还会在区县乡村建立2000个门店,送粮油进村。“届时,老百姓不出社区就可以购买到放心粮油和食材。”周世豪介绍,所有产品均可免费配送到家,“若不需配送,市民可在社区内的线下服务平台内直接取货。”

   价格更省 服务内容更多,“相比市场价格,我们销售的粮油和生鲜产品价格要便宜10%以上。”周世豪介绍,这得益于集团在市内外拥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据了解,以东北大米为例,重庆粮食集团在辽宁就拥有50万亩的种植基地。“今后,这些基地生产出来的粮食由粮食集团统一配送,直接分到社区服务店,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自然便宜。”周世豪称,未来,这些社区服务平台内还将为市民提供家政、家电维修、健康咨询、干洗、快递等服务。

   市民申请需满足两条件,据悉,今后市民除了可享受重庆粮食集团带来的购物便利外,还可成为其合作伙伴。“想在家创业的市民,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只需少量资金便可成为我们的加盟伙伴。”周世豪表示。市民加盟需要哪些条件?周世豪称,首先,申请的居民需居住在一楼,其次,需缴纳2万元保证金。“粮食集团方面则提供装修、经营、货品等具体实施方案。”周世豪表示,市民若感兴趣可以登录www.wodbuy.com申请。周世豪透露,如果小区住户在600~1000户,那么店主一个月净利润可以达到1万~2.5万元。据重庆粮食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测算,这一项目至少可以带动3000户家庭的优质再就业创业;以平均每店3个人计算,至少可解决9000人在社区内的再就业、创业的问题。

   纵深,与知名企业联手,打造农业产业链,据悉,重庆粮食集团目前正在打造千亿级企业,同时,作为“粮安工程”执行单位,该集团也在积极推动粮油安全健康。昨日的产业链合伙人招募大会现场,重庆粮食集团还与天友、蒙牛、新希望、联合利华等20家知名农产品、食品及相关生活的日用品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根据协议要求,为营造食品安全环境,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至目前,与重庆粮食集团达成合作的企业数目已经达到100余家。通过双方的合作,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将商品的成本降至最低,将更多的实惠让给广大消费者。重庆粮食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世豪表示,未来,重庆粮食集团将建立起“基地生产平台——专业加工平台—物流仓储平台—市场营运平台—生态旅游平台”一整套生态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产品质量进行把控,并依托科研机构进行绿色农产品研发,建立生态农产品研发机构,培养农业专业人才,以科学的养殖技术,建立生态种养殖基地,帮助各类基地的农民高效安全生产,大型的基地可以帮助附近农民就近务工。“将‘重粮’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农业品牌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周世豪透露。

 

 

区域行情:14日国内各地区菜油类

市场最新行情  

                     2013-11-14 10:40 来源:中华油脂网 

 江苏 ,11月14日,江苏地区菜油行情维持平稳。菜油出厂报价集中在81-8500元/吨,较昨日持平;其中:常州溧阳地区菜油出厂报价8100元/吨,较昨日持平;盐城市场上菜油出厂报价8400元/吨,较昨日持平;扬州江都地区菜油出厂报价8100-8500元/吨。南通地区油厂菜油出厂报价在8300元/吨,维持平稳,走货甚少;东台地区油厂菜油报价维持在8100-9500元/吨,较昨日持平。泰兴地区来宝四级菜油8400元/吨,价格平稳,走货甚少。

   安徽,11月14日,安徽地区菜油行情维持稳定。由于生产成本高企暂时支撑菜油现货市场,厂家挺价意愿较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集中在8300-8600元/吨,较昨日持平,滁州凤阳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300元/吨。滁州定远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400元/吨,较昨日持平。合肥肥东地区品质好点的国产四级菜油惜售高报8600元/吨,较昨日持平,难以成交,货源紧张。芜湖繁昌金丰公司菜籽压榨的四级菜油主要交于国储,零售货源很少。巢湖地区菜油主要交国储。

   湖北,11月14日,湖北地区国产菜油报价在8300~8500元/吨,混合菜油报价9300元/吨~8500元/吨,整体走货情况不理想。襄阳地区四级菜油8500元/吨。洪湖市洪湖浪米业公司四级菜籽油出厂价8500元/吨。孝感地区四级菜油在8300元/吨。荆州地区中粮贸易四级菜油8300元/吨,国产四级菜油报价8500元/吨。荆门周边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300元/吨左右,较昨日持平。松滋地区油厂国产四级菜油9400元/吨。黄冈中粮四级菜油9500元/吨。老河口奥星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500元/吨,较昨日持平,一级菜油出厂报价8800元/吨,较昨日持平,荆门周边地区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500元/吨,较昨日持平。宜昌枝江地区新菜籽压榨的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500元/吨,较昨日持平。

 

 

全球大米储备连续10年创新高  

                         中米网   2013-11-12 10:24:23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全球农业市场报告》指出,尽管恶劣天气导致中国和印度下调了大米产量预期,但今年全球大米产量仍将创下4.94亿吨的新高。报告预计,2014年全球大米产量将超过消费量,全球大米储备量将达到1.83亿吨,同比增加3%,连续10年创新高。粮农组织大米专家康塞普西翁·卡尔佩表示,随着全球谷类和其他主要粮食品种丰收,2013年全球粮食进口额下降3%,为11.5亿美元。储备量与产量均居高不下,预计会在中期对米价造成压力。近期,越南基准大米价格在每吨400美元上下波动,比一年前下降约10%。泰国大米储备量在政府收购政策鼓励下迅速增加,尽管泰国政府已与中国中粮集团(COFCO)签署了一项100万吨的泰国大米出口协议,但泰国大米储备量预计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2014年将达到2040万吨,同比增加14%。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将进口大米300万吨,高于2010年至2012年180万吨的年均进口量。卡尔佩预计,中国今年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截止11月7日 越南大米已出口580万吨 

                         2013-11-13 08:41  中华粮网  

   据越南食品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到11月7日期间越南大米出口量为58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710万吨减少了19%。1月1日到11月7日期间大米出口平均价格约为每吨430美元,比上年同期下跌了6%。11月1日到7日期间越南出口了56,062吨大米,平均价格为436美元/吨。

 

 

国际动态:IMF建议泰国取消大米收购政策 

                                   2013-11-14 08:19 

 据泰国媒体13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呼吁泰国取消每年花费数十亿泰铢的大米收购政策,因为这一政策给泰国财政造成持续损失影响财政状况。IMF是在对泰国经济进行年度审查时提出这一建议的。IMF表示,英拉政府的大米收购政策自201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累计造成44.6亿美元损失。高于市场价格40%左右的大米收购价格导致损失无法避免,如果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将继续承受损失。IMF说,泰国政府已承诺用410亿泰铢(约合13.7亿美元)作为循环基金管理收购计划,但不清楚如何将损失纳入这一基金。金额不透明影响公共财政信心。建议泰国停止大米收购计划,而使用其他津贴项目代替,例如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特殊补贴等。但泰国官员认为,大米收购计划的初衷是向低收入农民提供援助,因此不应取消,但可以采取适当降低收购价格或限制收购数量等措施应对财政损失。泰国政府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大米收购政策,以每吨1.5万泰铢(约合500美元)的价格收购粳米稻谷,以每吨2万泰铢(约合667美元)的价格收购茉莉香米稻谷,高出市场价格,使大批粮农受益。但高价格导致大米出口量下滑且大量囤积,引发巨额财政亏损。尽管大米收购政策备受争议,今年10月政府仍决定在新的财年延续这一收购项目,但将给每户收购量设定上限。(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