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信息(2013年38期)
2013/10/21 08:42:00 来源: 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


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3年10月13日—2013年10月19日

 

本周武汉市场大米批发价格与上周相比保持基本稳定,各品种均变动不大,具体行情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5—2.00元/斤;2012年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90—1.95元/斤;2012年省内产晚杂米市场批发价1.95-2.00元/斤;安徽产中杂米市场批发价在1.85—1.90元/斤左右;2012年中优米市场批发价2.10-2.25元/斤;2012年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0-2.35元/斤;2013年云梦新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在2.94-2.97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在2.55-2.65元/斤;圆粒型2.30-2.40元/斤。

分析认为,双节过后,大米市场需求趋于稳定。籼米价格保持平稳,走货一般。糯米价格由于上市量加大,继续走弱。预计后期,大米批发价格会维持基本稳定,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统计局:夏粮产量13189万吨 同比增1.5% 

                            2013-10-20 10:00 中华粮网  

  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言人盛来运称,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国夏粮总产量13189万吨,比上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早稻总产量3407万吨,比上年增加78.3万吨,增长2.4%;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0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3831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47541万头,同比增长1.5%;生猪出栏50259万头,增长1.9%。(来源:统计局)

 

 

 

2013年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的预测数据  

               来源:期货日报    2013-10-15 11:21:31  

   2013年10月14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2013年中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预测数据。本月预测,2013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569万公顷,同比增长1.9%。预测玉米单产为6.024吨/公顷,同比增长2.6%。预测玉米产量为21500万吨,同比增长4.6%。本月估计201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2414万公顷,同比减少0.5%,预测小麦单产为5.061吨/公顷,同比增长1.6%。。预测小麦总产量为12217万吨,同比增长1.1%。本月预测,2013年中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43万公顷,同比增长1.0%。预测稻谷单产为6.662吨/公顷,同比下降1.7%。预测稻谷总产量为20275万吨,同比下降0.7%。本月预测,2013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00万公顷,同比减少2.4%;2013年大豆平均单产为1.786吨/公顷,同比下降1.9%;大豆总产量为1250万吨,同比下降4.2%。本月估计,2013年中国油菜籽播种面积为751万公顷,同比增长1.1%;油菜籽平均单产为1.917吨/公顷,同比增长1.7%;油菜籽总产量为1440万吨,同比增长2.8%。本月预测,2013年中国花生播种面积为471万公顷,同比增长1.5%;花生平均单产为3.609吨/公顷,同比增长0.3%;花生总产量为1700万吨,同比增长1.9%。

 

 

 

中储粮高层人事变动:油脂收储政策近期不变

                 2013-1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旭

   中储粮近日迎来重大人事变动:中储粮总经理赵双连代替包克辛出任董事长、中粮集团副总裁吕军空降出任总经理。有关包克辛退休的消息在国庆节前就已经传出来。接近中储粮的粮食行业人士表示,“去年赵双连出任中储粮总经理,也就是为接替包克辛的职位做准备。”国庆后,中储粮官方网站悄悄更新了公司主要领导人简介,但是中组部、国资委乃至中储粮都未正式公布这次领导人的任免。在此次人事变动前,中储粮接连发生河南分公司收储窝案和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着火案,暴露了其内部管理混乱、监督体制薄弱。不过,一粮食行业权威专家告诉记者,“粮食行业获得的信息是,包克辛到退休年龄了,这次离职个人没有问题,但受到河南分公司窝案负有失察的责任,提前让位。”上述接近中储粮的粮油行业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种说法。目前,包克辛系副部级干部,年龄61岁。此前9月23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中储粮反馈了其纪检监察力量薄弱,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等问题,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问题的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处理。

   新任一二把手,几天前,中储粮公司官方网站悄悄更新了中储粮主要领导的职务,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包克辛“退休”,总经理赵双连接任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原中粮集团副总裁吕军担任董事、总经理职务。这是中央在对中储粮总公司引入董事会制度、外部董事以及设立总经理职位分权制衡改革后,对中储粮进行的又一次重大人事和管理改革。接任董事长一职是赵双连,其担任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一职已有1年半时间。2012年4月,赵双连从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任上转任建立董事会制度后的中储粮首任总经理、董事、党组成员。赵双连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期间,主管工业经济,组织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化工等产业规划和工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成效比较明显,被评价为熟悉经济工作,经验丰富,思路清晰,改革意识比较强。来自中粮集团的副总裁吕军出任总经理一职,让中粮集团员工也感觉很意外,认为升迁速度比较快。吕军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工程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中粮集团,历任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国粮油(00606.HK)副总经理兼油脂部总经理等,2010年5月任中粮集团副总裁、党组成员。吕军掌管中国油脂期间,在国内期货和油脂市场呼风唤雨,是该行业重要领军人物。中粮集团油脂部门的管理层人士告诉记者,吕军在国内粮油行业是非常专业、资深、很有水平的人,在粮油实业和资本市场上数一数二,非常难得;而且人品非常好,阳光大气,很有亲和力。该中粮人士表示,让吕去主掌中储粮,一方面会加快中储粮的市场化路线,二是看重其人品和能力,因为吕军领导中粮集团旗下的中国粮油是中粮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和盈利板块。东方艾格大宗农产品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吕军主政中储粮将会为中储粮带来市场化改革,尽量减少政策粮油收储,引入市场化力量促进收储政策更有效。

   包克辛提前退休?原董事长包克辛现年61岁,按照副部级干部60岁退休年龄规定,也到了退休界限。截至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和中储粮未公布包克辛离职后的去向。包克辛原为贵州省副省长,2007年4月转任中储粮总公司总经理,一直到2012年4月份,中储粮引入董事会制度,包克辛转任设立董事会后的中储粮董事长。按照国家部级领导职务任免惯例,一般央企副部级干部任免都会由中组部牵头,会同国资委领导,在相关央企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大会上宣布。不过这一次,中储粮高层人事任免尚未公布这个任免流程,对于原任领导去向也只字未提。而中央巡视组巡查中储粮也为外界留下猜想。9月23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中储粮总公司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中储粮公司内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纪检监察力量薄弱,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且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有的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安全生产管理存虚报库存、掺杂使假等问题。巡视组也将收到的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处理。一粮食行业权威专家表示,“这次巡视组报告后,包克辛和领导班子没啥大事,个人没问题,包克辛快到退休年龄了,这次算退休。”但他也表示,由于河南分公司窝案、黑龙江粮库着火案以及巡视组查出来的问题,包克辛对公司内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干部选拔把关不严负有一定的监察不力责任,因此,让他提前退休,也可以说是属于正常的人事变动。"上述接触中储粮的粮油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7月底开始,业内一直盛传,从今年秋粮政策收购开始,国家将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大豆、油菜籽实施差价补贴措施,如果试点取得成功,该项政策将逐步推广至水稻以及具有类似特点的棉花、食糖等农产品。当时国家发改委就改革油脂国家收储政策向中储粮、中粮等企业和行业征求意见,其在“关于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长效机制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重点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严重扭曲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尽快探索实行对粮食市场扭曲较小的差价补贴、稳定价格措施等,逐步替代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由于中储粮主导了国内的粮油收储,而且引发多重问题和矛盾,行业一直呼吁对中储粮的政策进行改革。不过,上述粮油行业权威专家表示,油脂国家托市收购和国家临储政策暂时不会改变,今年不会出台新政策。但是政策改革正在考虑研究过程中。

 

市场动态:期市扩容在即 粳稻等四新品即将上市 

                         2013-10-19 10:03 中华粮网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0月18日表示,证监会已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开展粳稻期货和晚籼稻期货交易,同时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开展纤维板、胶合板期货交易。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和相关程序履行完毕后,以上四个期货合约将正式挂牌。据了解,粳稻和晚籼稻是我国稻谷中的两个重要品种,与早籼稻共同构成了我国稻谷最主要的市场供给。据统计,2012年三者的产量分别约6444万吨、10655万吨和3329万吨,分别占我国稻谷产量的31.5%、52.2%和16.3%。粳稻主要种植在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安徽、云南等省,种植面积约856万公顷;晚籼稻主要种植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安徽、福建等省区,种植面积为1597万公顷。纤维板和胶合板是林产工业的重要产品,上游衔接林业,下游涉及家具、装饰、包装和汽车制造等众多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纤维板、胶合板生产国和消费国。2012年,我国纤维板产量为5554万立方米,消费量为4185万立方米;胶合板产量为1.4亿立方米,消费量为1.3亿立方米。“粳稻、晚籼稻是市朝程度较高的稻谷品种,近年来,粳稻、晚籼稻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农业生产组织和相关企业迫切需要相关期货品种来规避风险。”分析人士指出,开展纤维板、胶合板期货交易,有利于推动形成合理透明的价格体系,管理实体企业价格波动风险,推动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相关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林产工业平稳健康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商所已经完成了粳稻期货合约和晚籼稻期货合约的前期设计工作。大商所也已经完成了纤维板、胶合板期货合约设计和规则制定工作,确定了价格代表性强的合约标的,拟定了适当的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度,论证了保证金、涨跌停板和持仓限额制度等风险控制措施。(来源:证券日报)

 

 

托市收购启动 中晚籼稻底部基本确立 

                          2013-10-18 09:51 中华粮网 

   经历了一年多的持续走低,当前中晚籼稻价格已处于较低位置,新中籼稻上市后,价格明显低于最低收购价,部分主产区因而启动了托市收购。随着四季度的到来,中晚籼稻的上市量将不断放大,季节性供应压力也将同步增大,短期走势仍将难以乐观。但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预计中晚籼稻下跌动能不足,底部基本可以确立,后期回升至托市价附近的可能性较大。

   秋粮上市,中晚籼稻上市压力不断增大,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其产量约占国内粮食产量的七成,对国内粮食市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稻谷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中晚稻产量约占全年稻谷产量的八成多,单中晚籼稻产量占比就达一半以上。可以说,中晚籼稻对稻谷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如此,只要是正常年景,中晚稻集中上市时期往往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季节性供应压力。今年虽然南方中晚籼稻产区在八月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干旱,产量预计出现小幅下降,总量预计与2011接近。但今年的大米进口量则远高于2011年。加上近年连续的丰收使得稻谷库存较高,许多地区本应正常轮出的储备稻谷也因市场供应充足而不得不延期轮换,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年中晚籼稻集中上市后,国内稻谷的季节性供应压力依旧较大。这也是今年中籼稻上市后收购价偏低的主要原因。10月中旬,湖北武汉地区米厂2013年产普通中籼稻加工厂到厂价1.23-1.25元/斤(水分15%,出糙率75%),湖南衡阳地区米厂2013年优质中籼稻到厂价1.30元/斤(水分14.5%,出米率65%),湖南常德桃源地区2013年普通中籼稻到厂价1.20元/斤(水分15%,出米率65%)。江西省国有粮企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1.312元/斤,同比下降1.8%;个体粮商收购均价为1.27元/斤,同比下降5.2%。总体上看,当前中晚籼稻价格仍低于最低收购价。

   淡季来临,大米需求或将陷入低迷,三季度,因中晚稻生产遭遇天气灾害导致产量可能不及预期、进口大米环比下降和中秋国庆双节大米需求增加等利多消息提振,中晚籼米出现了小幅上涨,但这只是大米市场严重超跌的反弹而已,在供应压力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之前,大米市场总体偏弱的走势不会轻易改变。随着中秋国订双节旺季的结束,大米需求将趋于平淡,经销商的备货积极性可能再度减弱,大米库存也将有所降低。而大米需求的减弱将制约大米生产企业的采购热情,稻米价格也面临再度陷入低迷状态。

   托市启动,中晚籼稻几无下跌空间,由于中籼稻收购价格偏低,国家在9月18日及时下发了《2013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执行时间为2013年9月18日至2014年1月31日。虽然四季度中晚籼稻面临着较大的季节性供应压力,但随着托市收购的陆续启动,预计后期中晚籼稻下跌动力不足,下跌空间亦不大,底部区间基本上可以确立。一是政策托底信号开始释放。由于中晚稻收购价格较低,且低于最低收购价,为保护市场稳定,确保农户种粮收益,国家在9月中旬就下发了托市收购预案,湖北、安徽等省迅即启动了托市收购,表明政府就是稻谷市场的最后守护者。由于当前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在托市收购政策的拉动下,后期中晚籼稻应有小幅上涨的可能。二是受7月份以来的南方干旱影响,南方地区有2000万亩左右中稻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部分地区双季晚稻因缺水栽插困难,只能改种,中晚籼稻可能减产。据国家相关部门预计,,2013年全国晚稻播种面积为627万公顷,较上年减少8.3万公顷,减幅1.3%。预计晚稻单产为5.582吨/公顷,比上年降低0.3吨/公顷,减幅为5.1%。预计总产为3500万吨,比上年减少237.5万吨,降幅为6.4%。由于中晚籼稻预期减产,市场供应压力可能不及预期。三是大米进口环比下降也将减轻中晚籼稻的供应压力。2013年5月以来,国内大米进口量逐月减少,1-8月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量为1588500吨,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4.0%。1-8月稻谷和大米进口金额累计74341.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6.6%。在进口大米减少的同时,出口却持续增加,2013年1-8月我国稻谷和大米出口量为326781吨,较去年同期上升48.3%。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稻米和大米进口数量大于出口数量,但是进口数量不断减少,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净进口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有助于减轻稻米市场压力。四是由于下跌时间长,下跌幅度大,当前中晚籼稻价格在三大品种中最低,且与粳稻的价差处在历史中上水平,继续下跌的动力也不足。而中晚籼稻价格长期低于早籼稻价格也是不太合理的,后期应存在补涨机会。五是经过连续一年多的价格下跌,很多经营中晚籼稻的企业亏损较多,继续抛售稻谷动能不足。虽然在最低收购预案启动等多种利好因素提振下,中晚籼稻下行动力不足,后期有小幅上涨的机会,但当前马上走强的可能性也并不大,预计仍需一个较长时期的整固。首先,国庆前虽已有湖北、安徽、四川和河南四省先后启动了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但江西、湖南、广西等生产大省还未启动托市收购。主产区尚未全面启动托市收购,托市收购难以形成合力,将影响托市效果。其次,中晚籼稻产量达1亿吨以上,总体数量较大,较早籼稻产量3407万吨大三倍左右,托市收购效果不能象早籼稻那样快速见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与早籼稻主要作为储备粮,托市收购价即为市场主流价格不同,中晚籼稻主要以口粮消费为主,米厂是主要的市场收购主体。托市收购效果需要通过一定的传导才能体现出来,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虽然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陆续启动,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的中籼稻价格有所上扬,10月中旬,上述地区国有粮库中籼稻收购价基本保持在1.35元/斤的水平,但主流市场的加工及民营企业收购价格仍低于托市价。再次,国庆节后,大米需求步入淡季,市场对稻谷需求将暂时陷入低迷,尤其是米厂因上年以来米价持续走低,亏损较多,元气大伤,在目前市场走势尚不明朗之时,不敢轻易做多,只是采取即购即销的营销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导致收购量偏低。据统计,截至9月30日,湖北、安徽等8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16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0万吨。而在开展了托市收购的省份,收购量则相对要快得多,截至10月12日,安徽全省累计收购中晚籼稻168.6万吨,与去年同期比增加78.9万吨。其中托市收购105.4万吨。如果刨去托市收购,很明显,安徽省收购量不但不增,反而将减少26.5万吨。由于中晚稻市场庞大,民企的谨慎心态将使托市效果难以做到立竿见影。另外,目前刚刚启动托市收购,有些地区和部门准备工作如资金仓容等尚未全部落实到位,影响托市收购工作的开展。综上所述,在季节性供应压力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晚籼稻市场短期仍可能出现反复,但中期或可谨慎乐观。

 

 

湖北各地中晚稻最新收购动态 

                     2013-10-16 13:53 中华粮网     

  湖北应城市:今年为确保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应城市粮食部门通过销、腾、并、转等多种方式准备仓容1亿公斤,以满足收购需要,并按照合理选点、优化布局、方便售粮的原则,增设7个委托收储库点,努力实现收购站点的全市覆盖,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目前,该市累计入库中晚稻4100万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2600万公斤。随县:9月23日,随县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参与托市收购的第一批40个收储点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1.35元/斤(国标三等)挂牌收购中晚稻。至10月13日,全县52个收购点累计收储中稻6432万公斤,相比市场价,助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目前,随县秋粮收购正处高峰期。据县粮食局预计,今年全县秋粮收购将突破1.2亿公斤。

 

 

荆州1-9月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620.9亿  

               来源:荆州新闻网   2013-10-16 11:23:31  

   记者14日从全市第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调度会上获悉,荆州市现有364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9月完成产值为620.9亿元,比上年同期(518.1亿元)增加19.9%;比上年301家规上企业同期产值(474.5亿元)增加30.86%。农产品加工业保持了加快发展态势,增幅增量持续回升。从增幅来看,今年前5个月同比增幅呈上升趋势,与上年301家规上企业同期产值比较,1-5月增幅最高达到42%,6月、7月增幅略有下降;1-8月增幅为29.36%,比1-7月提高0.6个百分点;1-9月增幅为30.86%,比1-8月提高1.5个百分点,保持了连续两个月的上升趋势。从增量来看,1-6月份完成产值389.67亿元,同比增加96.27亿元;7、8、9月分别完成产值67.95亿元、80.78亿元、82.54亿元,同比增加5.95亿元、19.98亿元、24.24亿元,每月完成产值和同比增量均呈增大趋势。同时,全市骨干产业稳定增长。今年1-9月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四大骨干产业产值达到548.7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88.4%,同比增幅达19.2%。医药制造业(50.2%)、食品制造业(37.9%)、服装制造业(30.5%)、饮料制造业(21.6%)等精深加工业发展较快,增幅均在平均水平以上。此外,重点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业有明显带动作用。全市农产品加工前30强1-9月产值为349.5亿元,占总产值的56.2%,其中21家企业增速在20%以上。


             中晚稻价格分化 政策性收购占主导 

                             2013-10-16 10:14 中华粮网 

   进入10月份,国内主产区中晚稻全面上市,随着收获进程加快,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改变,收购粮源充裕、进度加快,入库粮质较好。从前期收购情况看,收购企业入市态度不一,不同主体收购价格分化,中晚稻各品种走势有所区别。分品种简述如下: 

   一、中晚籼稻,10月中旬,产区新季中晚籼稻收获接近尾声,收购进入中后期,收购企业入库量进度放缓,受托市收购政策提振,安徽无为县市场中晚籼稻价格上升到135元/百斤附近后保持平稳运行,因大米销售不畅,粮食加工企业收购谨慎心理加重。价格方面,今年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开磅价格123-125元/百斤,低于去年6-7元/百斤,收购初期价格略有上涨。中晚籼稻大量上市后,国家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价格迅速上涨到135元/百斤附近,收购粮源充足、市场价格平稳。由于受低价进口米的影响加重,中晚籼米价格持续低迷,新粮上市后,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受到打压,入市谨慎,收购量大幅减少。托市收购启动后,政策性收购主导市场收购,粮源多流向托市收购企业,流通领域消化了较多政策利好。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0月16日,全县已入库中晚籼稻5.2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5万吨,增长90%以上,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国有粮食企业入库4.13万吨,同比增加2.73万吨,增长了195%;其中托市收购4.08万吨,占国有企业收购量的98%,总收购量的80%。据10月16日监测:目前,安徽无为市场主流收购价格在131-135元/百斤,比去年同期高4元/百斤左右,托市收购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按135元/百斤开展收购,粮食加工商贸企业随行就市按131-133元/百斤开展收购。收购质量要求控制严格,水分要求在14%,实际入库水分略高,超过14%开始扣量保质保价。新米走货放缓,批发价格203-204元/百斤,加工企业开工率同比降低,加工更倾向采购2012年产稻谷。2012得产优质中晚籼稻到厂价在130元左右,与新稻收购价不上上下,批发价格在194-196元/百斤。

   二、粳稻,10月份以来,无为市场粳稻米购销平淡,价格总体平稳。国庆节过后,本地粳稻陆续收割,新季粳稻局部地区零星上市,收购价格为140-145元/百斤,低于今年托市收购价格和2012年产粳稻价格4-5元/百斤。目前,粮食经纪人下村上门收购价格为100-120元/斤,收购以田间地头潮粮为主,收购水分严重超标,定价主要依据收割水分,价格较为混乱;大米加工企业厂内到站收购价格为140-145元/百斤;国有粮食企业还没有开展收购。本地粳米批发价格在204-206元/百斤,东北产粳米零售价格多在270元/斤左右。粳稻接新前市场粮源逐渐减少,加工企业为了生产需要,抬高市场收购价格组织加工粮源,粳稻价格出现上升,市场价格略超150元/百斤。9月份之后,销区大米消费渐入旺季,终端市场需求加大,加工部分米企抢鲜供应市场,导致新稻开磅价格偏高。粳稻全面上市后,市场粮源丰富,本地粳米外销遭遇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国内粳稻产区新稻全面上市,本地粳米市场竞争力下降,预计10月份中下旬,粳稻市场季节性特征显现,后期或将出现阶段性承压下跌格局。目前,粳稻市场价格已低于今年托市收购价格,急待启动托市收购,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三、粳糯稻,据市场价格监测,9月底粳糯稻开始收割并零星上市,部分企业进行试探性收购,收购价格170-180元/百斤,水分要求达到14%(全变标准),开磅价格高于去年同期10元左右,粳糯米批发价格275元/百斤,企业边收边烘边加边销。国庆节后,粳糯稻上市增加,市场粮源趋多,购销价格同降,收购价格下降到150-155元/百斤,较刚上市时下降了10-15元/百斤;粳糯米批发价格从275元/百斤左右降到245元/百斤。粳糯稻米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前9个月,受粳糯稻行情较好,粳糯稻上市后,各市场主体参与收购积极性较高,收购库存主要集中在粮食加工企业和有烘干能力的商贸企业,但粳糯稻不属于国家政策保护品种,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经营风险较高,经营应采取谨慎策略,收购后立即加工新米销售或烘干整理后直接出售,以销定购,快进快出,以规避经营风险。农户前期仍可获得较好的销售价格和种植效益,后期农户种植效益下降,部分农户存有惜售心,卖粮心情纠结。预计后期随着粳糯稻的全面上市,市场达到饱和,局部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或进一步下滑。总体上,今年中晚稻市场收购以政策性收购为主,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国有粮食企业占据主导作用,不同市场主体收购价格区别加大,加工企业和商贸企业收购价格普通低于托市收购企业,市场粮源向政策性库存集中。小品种粳糯稻因市场价格较高,产量较好,近几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粮食收获后主要当作商品粮,农户缺少定价权,农户、企业风险和机遇并存。

 

 

          收购动态:黑龙江新粮收购目前“有价无市”

                    2013-10-15 09:03 中华粮网 

  近日考察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秋粮收购处于“有价无市”状态,秋粮收购进度缓慢。尽管今年黑龙江大豆和玉米的品质优于去年,但是今年新粮的开秤价整体不及去年。据了解,目前玉米贸易商收购的新粮数量还不多,玉米棒的收购价格在0.56—0.57元/斤,折算成标准水分玉米的价格在1.02—1.03元/斤,去年玉米收购价在1.01—1.06元/斤。位于青冈县的大型玉米加工企业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目前的玉米收购价格是1.07元/斤。该公司总经理管延春认为,到临近春节时,玉米价格可能会跌破1元/斤。在考察中记者了解到,绥棱、海伦地区大豆收获已全部结束,并有部分新豆上市,主要是食品豆和芽豆。北安地区前几天有雨,目前大豆收获也接近尾声。“北安地区油厂尚未开秤收购,农垦农场职工普遍租种100—200亩田地,主要种植高油豆用于压榨,12月前可能会集中卖粮。”北安当地的贸易商告诉记者。据海伦市成瑞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健介绍,当地普通大豆收购价在2.26元/斤,去年为2.3元/斤。国庆节假期期间收购量较大,此后农民忙于收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销售较为冷清。“农民愿意出售新豆的基本已经出售完毕,不愿意出售的近期也不会卖,农民已做好储存的准备。绥棱地区农民出售新豆与储存新豆的各占50%。”陈英健认为,一方面,大豆临储政策尚未出台,购销主体观望情绪较浓;另一方面,近期临储陈粮成交价格较低而且下游需求不畅,使得今年开秤价格整体不及去年。去年商品豆毛粮的收购价格集中在2.35—2.4元/斤,而今年仅有2.25—2.3元/斤。对于目前大豆2.2元/斤左右的收购价格,不少农民都在观望。今年大豆受灾比较严重,产量下降不少,但今年的大豆品质好于去年。“如果价格过低,明年大豆的种植面积肯定会继续减少。”嫩江县石头沟村的范姓村民表示。另据了解,从绥化到北安一带,今年农民售粮意愿较强,但下游需求不畅。由于去年囤粮未能达到预期,而且今年大豆价格趋弱,农民卖粮的积极性较往年提高。但是贸易商去年囤粮亏损,今年收购积极性并不高,购销主体都在等待大豆收储政策出台。北大荒某农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当地油厂都没有挂牌收购,不过农户为了还贷款,新粮一般要在12月份之前卖出去。往年大豆收储政策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公布。多数贸易商认为,今年国家仍将启动大豆临时收储。有消息人士透露,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大豆的收储价格会在2.4—2.45元/斤,也有消息说上报国家的收储价是2.5元/斤。期货日报记者在齐齐哈尔粮食局相关人士处得到证实,“如果没什么特殊变化,2.5元/斤的大豆临时收储价有望近日公布”。(来源:期货日报)

 

 

 销量不大 杭州市场新糯米价跌势不止  

                   来源:中米网  2013-10-18 11:50:51  

  来自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消息,本周(10月11日至17日),场内新货糯米销量依然不大,糯米价格跌势未止,并创下今年来的最低价格。据市场的价格监测,10月17日,场内安徽产的粳糯米批发价格为5.20元/公斤,比10月10日下跌了0.20元/公斤,跌幅3.7%;安徽产的籼糯米批发价格也为5.20元/公斤,也下跌了0.20元/公斤,跌幅3.7%。目前,场内粳糯米和籼糯米的价格为今年以来的最低价格。不过尽管当前杭州市场糯米价格一跌再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的价格仍比去年要略高一些。据监测,10月17日与去年同期相比,杭州粮油市场粳糯米和籼糯的批发价格均比去年同期要高出0.20元/公斤,涨幅均为4.0%。

 

 

产能过剩导致“麦强面弱” 

                          2013-10-17 16:04 中华粮网 

   面粉价格跟随小麦价格走,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今年以来,国内普通小麦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7%,而特一粉批发价格仅上涨9%。当前加工1吨小麦的利润平均不到20元,很多小型面粉企业甚至亏损,导致不得不减少面粉产量。在小麦原料供给充足下,“麦强面弱”现象突出。眼下,面粉市场虽已进入了传统的需求旺季,但面粉企业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由于面粉价格的涨速跟不上小麦价格的涨速,企业如果保持一定的开机率,则意味着亏损会增加。目前,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呈现明显弱势,平均开工率降至45%以下。在小麦粉加工业微利的格局下,企业无心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的改造升级,全行业节能降耗、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等进展缓慢。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同比增长1.5%,面粉加工原料供给充足。有人认为,受国家粮食保护性收购政策影响,小麦价格连年上涨,且涨幅高于面粉,对企业的成本压力较大,并把此作为全行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应当看到,小麦的生产、收购、加工以及面粉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常态下产业链上的价格信息呈现良性传递,如今“麦强面弱”的市场格局长期存在,恰恰说明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也说明面粉企业当前的生存困难并不简单是原料价格上涨造成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面粉加工企业产能在近5年间翻了一番。而同期,小麦年产量与净进口量合计仅增长约两成。从根本上说,国内面粉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是行业弱势发展的原因。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缺少市场认可的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业内人士惊呼,国内市场上甚至很难找到最适宜炸油条和烘焙优质面包的专用面粉。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结构性过剩。从企业结构上看,生产粗放、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产能利用率较低。我国小麦粉加工企业中,日处理能力200吨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总数的约6成,年平均产能利用率43%,远低于70%的国际公认标准。从装备结构上看,随着用工成本持续上涨,行业生产装备的自动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虽然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在打包、装卸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但目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技术装备还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是国产设备的5倍。其实破解产能过剩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一点是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当前普通面粉产能过剩,专用型、功能性面粉却产能不足。普通面粉产量占比近九成,专用粉、全麦粉等仅占一成,远不能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面粉制品的要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小麦加工的副产品主要包括麸皮、次粉和小麦胚,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例如,麸皮中富含戊聚糖和膳食纤维,将其开发为面包添加剂,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食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扩大专用粉的品种和数量,到2015年,专用粉品种达到30个以上,产量占比从11%达到30%。笔者建议,未来在保障小麦总产量的同时要加快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尽快完善相应的优质面粉加工工艺,让优质面包用上国产面粉。(来源:经济日报)

 

 

市场预期拍卖底价将上调 托市麦成交量大增 

                            2013-10-16 17:14 中华粮网  

  10月16日河南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举行,此次竞价销售小麦数量为213.78万吨,含2010年及以前产小麦203.78万吨、2012年产小麦10万吨,以及国家临时存储小麦2.24万吨。早上10点左右,交易厅内基本满员,据工作人员介绍,截至16日早上11点报名参加竞拍的会员已达到230多家,预计下午2012年小麦开拍前人数会继续大量增加,最近几期交易会都保持在400多家的报名量。据现场一位驻马店的面粉厂负责人介绍,目前当地市场小麦余粮很少,农户手中已不足10%,且大部分是留作口粮,贸易商手中也已不多。面粉加工企业主要依靠小麦拍卖和粮库的贸易粮,以及贸易商的少量供货,自己收购的数量非常少,而且1.2元/斤的价格已经收不到三等以上质量的小麦了,如果2009和2010年的小麦拍卖投放结束,年底之前当地小麦市场价格很可能突破1.3元/斤。周口的一位面粉厂负责人表示,目前当地面粉厂库存已基本见底,日常加工都是现收现用,从农户手中收购的新麦价格在1.25元/斤左右,通过贸易商和粮库等途径购得的小麦进厂价在1.26-1.27元/斤。照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年前豫东地区小麦价格会上涨到1.3元/斤左右。10月12日国家上调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至1.18元/斤,调整幅度为每斤0.06元。竞拍现场的商户普遍表示这个上涨幅度大大低于了市场预期,市场预期上调幅度在0.1-0.15元/斤。从近几期河南市场的拍卖成交情况来看,2010年的小麦的成交量明显逐期上升,截至今天下午4点左右,2010年的小麦成交量高达80多万吨,创下了本年度的新高,据笔者分析2010年小麦成交量大幅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最近市场传言河南市场小麦拍卖底价将会上调,刺激了市场各主体涨价前囤货的积极性;二是河南各库点都在积极清空2010及以前年份小麦的库存;三是目前小麦市场价格普遍维持高位,价格方面的优势也促使了2010年小麦拍卖成交量的提升。由于2010年小麦质量较2012和2013年小麦有较大差距,竞拍后的10年小麦大部分流入了饲料厂,用于面粉加工的相对较少,预计在2010年小麦大量清库后会使饲用小麦价格有所回落,而面粉加工用麦价格受到供应偏紧的影响依旧将稳步上涨。

 

 

10月16日安徽市场小麦竞价交易结果 

                         2013-10-16 16:38 中华粮网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定于10月16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顺利结束。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小麦244365吨,实际成交83985吨,成交率34.37%,其中:白小麦计划销售147085吨,实际成交45198吨,成交率30.73%,成交均价2254元/吨;红小麦计划销售1911吨,全部流拍;混合麦计划销售95369吨,实际成交38787吨,成交率40.67%,成交均价2277元/吨。

   分省分品种成交情况如下:

   湖北: 计划销售小麦112474吨,实际成交32320吨,成交率28.74%,其中:2010年白小麦计划销售7045吨,实际成交756吨,成交率10.73%,成交价2240元/吨;2012年白小麦计划销售36636吨,实际成交18343吨,成交率50.07%,最高成交价2290元/吨,最低成交价2200元/吨,成交均价2238元/吨;2012年混合麦计划销售68793吨,实际成交13221吨,成交率19.22%,最高成交价2320元/吨,最低成交价2200元/吨,成交均价2240元/吨。

   内蒙古: 计划销售小麦15057吨,实际成交4485吨,成交率29.79%,其中:2010年白小麦计划销售13146吨,实际成交4485吨,成交率34.12%,最高成交价2390元/吨,最低成交价2300元/吨,成交均价2373元/吨;2010年红小麦计划销售1911吨,全部流拍。

   山西:计划销售2010年小麦16767吨,实际成交2673吨,成交率15.94%,最高成交价2340元/吨,最低成交价2300元/吨,成交均价2326元/吨。

   安徽: 计划销售小麦100067吨,实际成交44507吨,成交率44.48%,其中:2009年混合麦计划销售1吨,全部成交,成交价2040元/吨;2010年白小麦计划销售56764吨,实际成交7731吨,成交率13.62%,最高成交价2240元/吨,最低成交价2200元/吨,成交均价2218元/吨;2012年白小麦计划销售16727吨,实际成交11210吨,成交率67.02%,成交价2240元/吨;2012年混合麦计划销售26575吨,实际成交25565吨,成交率96.20%,最高成交价2420元/吨,最低成交价2200元/吨,成交均价2296元/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定于10月16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不完善粒超标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顺利结束。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2010年新疆不完善粒超标白小麦12425吨,实际成交1273吨,成交率10.25%,成交价2180元/吨。

 

 

主粮品种相继获政策价支撑 大豆翘首以待 

                           2013-10-15 09:05 中华粮网 

  2013年,在国内外粮食行情承压运行的大背景下,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颁布,及时有效地保证了农民收益,帮助农民减轻了卖粮难题,确保了国内粮食供应安全。在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上市时节,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粮食收购政策。2013年5-7月,国家粮食局先后印发了小麦、玉米、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入秋之后,相继公布了2013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和 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粮品种的保护意图明显,能够有效提振主产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有利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2013年5月23日,国粮局、发改委等部分公布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规定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为每市斤1.12元。《预案》显示,执行本预案的小麦主产区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其他小麦产区是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2013年5月21日至9月30日。2013年7月8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临储收购政策。2013年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均比2012年提高0.06元/斤。具体执行时间根据各地玉米上市后的具体情况来定。2013年7月8日,国家出台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根据该预案,以2013年生产的国标三等早籼稻为标准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为每市斤1.32元。执行本预案的早籼稻主产区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5省(区)。2013年9月18日,国粮局公布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根据预案要求,2013年生产的达到五等及以上标准新粮,最低收购价为每市斤1.35元,粳稻为每市斤1.50元;执行区域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11省。执行时间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为2013年9月18日至2014年1月3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为2013年11月16日至2014年3月31日。2013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至此,今年我国三大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政策已经公布完毕,目前市场存在较大疑问和关注的焦点是2013年临储大豆收购问题。往年的10月底和11月初,在国内玉米和大豆大量上市时节,国家会相继出台玉米、大豆临储收购政策。但是今年,距离我国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公布三个月之久,国家临储大豆收购政策仍然杳无音信。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大豆临时收储政策,至今政策执行时间已满五年,有效地保护了东北产区农民的利益。大豆临储收购价格从1.86元/斤涨至2.3元/斤,涨幅23.66%。目前,正值2013年新豆收割、上市期。据农业部监测,截至10月10日,全国大豆已收获8910万亩,完成87.9%。随着新豆收割进度加快,农户对今年大豆价格的关切程度较高。据中华粮网了解,农户对今年大豆价格的预期在2.4元/斤以上,部分种植优质品种大豆的农户对新豆价格预期在2.7-2.8元/斤。然而,当前产区商品大豆的收购价格仅为2.15-2.3元/斤。很多农户正惜售观望,等待今年临储政策出台,贸易商和油厂也因政策不够明朗,均离市观望,对收购持谨慎观望。近年来,国产大豆用做食品加工的比例逐渐上升,二线主产区(河南、安徽等地)所生产大豆主要用做食品豆加工,头号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等地)所产大豆用做榨油比例也逐渐萎缩,当地大豆蛋白加工生产规模有所扩大。据统计,我国直接用于食品的大豆,占我国大豆总产量的60%左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豆在食品、饮料工业中直接应用的数量还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头号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用于自用加工的比例非常有限,大部分主要销往南方油脂企业或食品加工企业,但因产销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普遍较高影响,主产区大豆购销市场一直表现冷清。华北地区大豆生产部分用于当地粮油和食品加工行业,另一部分也主要销往南方地区。和东北大豆相比,华北地区商品大豆由于无国家临储价格控制,市场价格通常略显偏高,不过由于数量有限,因而不足以与东北大豆相抗衡,市场占有率低于东北大豆。受种植比较收益偏低影响,2012年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继续下降。据中华粮网预计,201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约9750万亩,总产约为235亿斤,较上年减少21亿斤。今年,油厂收购国产大豆的难度仍然较大,目前国内食品大豆价格较油用大豆价高出400元/吨左右,预计国产商品豆的流向仍主要以食品加工为主。目前,市场各方主体正翘首等待临储大豆收购政策的出台,对农户来说,临储政策逐年提高收购价格有利于增加收益;对国内的加工企业而言,政策持续贯彻执行,国产大豆价格抵御国际豆价波动的能力增强,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对国家调控部门则意味着可以保持充足的库存来平衡市场余缺,保证市场供应。

 

 

区域行情:17日国内各地区菜油类市场最新行情  

                   2013-10-17 10:22 来源:中华油脂网   

  江苏 ,10月17日,江苏地区菜油行情平稳回落。菜油出厂报价集中在8550-9100元/吨,较昨日持平;其中:常州溧阳地区菜油出厂报价8800元/吨,较昨日持平;盐城市场上菜油出厂报价9100元/吨,较昨日持平;扬州江都地区菜油出厂报价8550-9100元/吨。南通地区油厂菜油出厂报价在9100元/吨,维持平稳,走货甚少;东台地区油厂菜油报价维持在8550-9100元/吨,较昨日持平。泰兴地区来宝四级菜油9100元/吨,价格平稳,走货甚少。

   安徽,10月17日,安徽地区菜油价格低迷,四级菜油出厂报价集中在8800-9100元/吨,较昨日持平;滁州定远地区菜油出厂价9100元/吨,滁州凤阳中谷菜油出厂价格9100元/吨,淮南地区菜油出厂价格8800-9100元/吨,合肥肥东地区菜油惜售高报9100元/吨,难以成交。巢湖地区大平油四级菜油报价维持在8800-9100元/吨,库存少,油厂挺价;芜湖地区油厂菜油报价8800-9100元/吨,较昨日持平,出货不快。

   湖北,10月17日,湖北地区国产菜油报价在9000~9500元/吨,混合菜油报价9400元/吨~9500元/吨,整体走货情况不理想。襄阳地区四级菜油9000元/吨。洪湖市洪湖浪米业公司一级和四级菜籽油出厂价分别为9500元/吨和9900元/吨。孝感地区四级菜油在9000元/吨。荆州地区中粮贸易四级菜油9300元/吨,国产四级菜油报价9100元/吨。松滋地区油厂国产四级菜油9400元/吨。黄冈中粮四级菜油9500元/吨。老河口奥星菜油报价9000-9500元/吨,荆门周边地区四级菜油出厂报价9200元/吨,较昨日持平。宜昌枝江地区新菜籽压榨的四级菜油出厂报价9500元/吨,较昨日持平。

 

 

产业关注:外资进入粮食领域的趋势及应对措施 

                          2013-10-14 09:04 中华粮网 

  按照我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在入世过渡期之后,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要全面对外开放。目前,一些跨国粮食公司已开始采取动作,对我国粮食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资,力图大举进入中国粮食流通市场。这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可能造成威胁,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外资进入我国粮食市场的目的或动因分析,我国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有差异。比如小麦,国内、国际价格相差20%,国际市场上每斤大米零售价格比国内高出15%,这使我国成为全球粮价的洼地。按照2012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11800亿斤计算,每斤价格上升0 .1元就相当于增收1180亿元,如果外资控制了我国的粮食流通和加工领域,将获取异常丰厚的利润。在利润吸引下外资采取多种方式进入我国粮食领域。

   1、控制中国粮价定价权。以控股的方式进入食品加工和制造行业,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粮食加工企业的生存空间,控制中国粮价的定价权。以美国家乐氏收购山东正航食品有限公司为例。目前我国的人均年消费饼干量约为3公斤左右,与发达国家人均25-35公斤年消费量还有很大差距。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饼干的需求也将不断提高。收购正航之前,家乐氏在中国饼干市场上只销售一些谷物类食品,市场份额较小,为在中国这个饼干未来消费大国占有一席之地,家乐氏公司通过收购正航得以进军国内二、三线饼干市场,利用正航成熟的营销网络逐步占领华北、东北等地区饼干消费市场。

   2、吸引境内企业海外上市,实现外资对食品加工制造企业资产和股权并购的目的。在经济下行和从紧的信贷政策下,中小食品加工和制造企业融资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限制。海外资本市场通过对中小食品加工和制造企业严格考核,准许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的企业上市交易,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3、通过高对外依存度的化肥产业削弱粮食生产和加工企业竞争力。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又是化肥消耗大国。目前除氮肥外,中国的磷肥与钾肥原料都存在严重的对外依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2007年以来,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不过5%的情况下,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在50%-72%之间。2007年以来的国内钾肥、磷肥价格一路猛涨,主要是由于国际钾肥、磷肥生产巨头掌握了定价话语权,而我国目前钾肥和磷肥主要原料之一的硫磺对外依存度均高达70%。跨国公司控制了我国化肥生产及关键原材料的定价权,通过拉高化肥价格压缩粮食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为粮食价格上涨创造外部条件。

   二、外资进入我国粮食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粮食市场安全。粮食系统改制后,很多粮食企业被个人承包,极易为外资控制,成为外资控制粮食收储、加工乃至定价的工具。

   2、弱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如果外资大规模进入,必将削弱我国在粮食市场上话语权,削弱宏观调控政策在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力。进而影响粮食总产量、进出量与价格水平。

   3、规避税负。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本就给予税收优惠。外资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采取转移经营收入,高价进、低价卖等方式,规避税负。

   三、防范措施建议  

   1、制定相关法规,进行约束。在符合WT O相关规则的前提下,从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对外资进入粮食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进行严格审核,并建立备案制度,对外资在相关产业的占股设定合理上限,防止其在市场上形成垄断。

   2、培育国有粮食企业。对国有粮食企业一方面要降低税负,另一方面要由财政进行适当补贴,大力扶持其发展,鼓励其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含量,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和未来发展需要。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粮食期货、批发和零售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及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保证粮食价格和供应的基本稳定。

   3、加大税务稽查,严防各种形式的外资偷漏税行为。(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粮集团 将从泰国进口100万吨大米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3-10-15 11:07:57 

 从中粮集团获悉,10月11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泰国总理府与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Ms. Korbsook Iamsuri共同签署了中泰进口大米贸易备忘录,意向五年内从泰国进口100万吨大米。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中粮集团承担此项进口大米任务,继续发挥中国大米进出口主渠道的作用,致力于服务双边外交及经贸合作。据悉,上述100万吨大米从泰国主要大米出口商购买,全部为当年新产大米,主要品种为泰国茉莉香米、糯米、优质白米等,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同样为大米主产国,2012年中国的大米产量超过1亿吨,因此泰国大米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更多的是满足中高端需求。当前泰国大米出口商对蒸谷米的报价为每吨425美元到435美元,泰国破碎率5%大米报价约为415-425美元,泰国破碎率25%大米报价约为395-405美元。若以每吨400美元计算,进口该100万吨大米约需4亿美元。此外,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刘敬亮表示,随着东北地区新一季稻谷陆续进入收获期,新稻供应量增加,新上市的东北产粳米批发价格小幅下调,去年产东北粳米批发价格继续保持相对平稳走势。从当前粳稻主产区的东北三省、籼稻主产区南方地区来看,今年国内中晚稻有望继续丰收,这为稻谷及大米市场行情稳定奠定了基础,预计后期大米批发价格主要以稳为主,明显上涨或下跌的概率较小。

 

 

亚洲大米现货市场一周综述  

                   来源:中米网  2013-10-14 11:23:38  

   泰国大米出口商将蒸谷米价格下调了约5美元,为每吨425美元到435美元,旨在吸引买家。泰国破碎率5%大米报价约为415-425美元,比越南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高出45美元。泰国破碎率25%大米报价约为395-405美元,比越南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高出50美元。据越南食品协会称,2013年1月到9月期间越南大米出口量为52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590万吨减少12%。虽然今年大米价格下跌,但是迄今为止越南大米出口低于上年同期的水平。据越南政府数据显示,今年一月到九月期间越南大米出口平均价格约为430美元/吨,比上年同期的456美元跌了6%。九月份越南大米出口量为526,561吨,比上月减少了15%,也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九月份大米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438美元,是2013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比八月份高出3%。越南计划今年出口750万吨大米。不过越南食品协会预计2013年大米出口量在710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大米产量(成品米)预计为4.963亿吨,比早先的预测下调了约100万吨,不过仍比上年的4.909亿吨增长1%。大米产量数据下调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大米产量数据下调了290万吨。巴基斯坦和巴拿马的产量数据同样调低。由于价格前景糟糕,越南大米产量不可能提高。不过印度、斯里兰卡、美国和委内瑞拉的产量数据上调。亚洲地区大米产量可能增至4.506亿吨,比上年增长1.1%。非洲大米产量将增长1.2%,拉丁美洲大米产量将增长2.5%。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将连续第三年超过200万吨,因为中国稻米减产,国内大米消费提高以及国内米价上涨。

 

 

机构预测:全球2013/14年度玉米产量预估至9.52亿吨 

                          2013-10-17 08:51 中华粮网  

   据芝加哥10月16日消息,作物预测机构Lanworth周三将全球玉米产量预估下调100万吨,此前下调巴西产量预估。Lanworth预计全球2013/14年度玉米产量为9.52亿吨,先前预估为9.53亿吨。该机构亦预计巴西玉米产量为7,380万吨,低于一周前预估的7,410万吨。Lanworth在报告中称:“巴西玉米产量异常之高,可能最终将降低南美玉米种植面积。”Lanworth将全球大豆和小麦产量预估分别维持在7.06亿吨和2.86亿吨。(来源:我的农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