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3年12月29日—2014年
据调查,本周武汉各批发市场大米批发价格与上周相比保持稳定,各品种均变动不大,具体行情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5—1.98元/斤;2012年中杂米市场批发价1.90—1.95元/斤;2012年省内产晚杂米市场批发价1.95-2.00元/斤;安徽产中杂米市场批发价在1.88—1.92元/斤;2012年中优米市场批发价2.10-2.25元/斤;2013年两优米市场批发价在2.15—2.25元/斤;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0-2.35元/斤;2013年云梦新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在2.95-2.97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在2.55-2.70元/斤;圆粒型2.35-2.45元/斤。
本周恰逢元旦节期间,太平洋农产品批发市场人流量比往常有所增加,市民备货积极,供应商各品种大米供应充足,批发价格保持稳定。预计春节前,大米各品种批发价格会继续保持稳定,大涨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201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79亿亩
较十年前增1.88亿亩
2014-01-02 08:4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3年12月30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世元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等介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并答记者问。[记者]这回二调结果表明耕地数量比以前公布的多出2亿亩,这2亿亩是不是被记入了每年的播种面积,他们对粮食产量有什么样的影响?[王世元]谢谢这位农民日报的记者朋友,这个问题提得也非常好。刚才世元部长在情况介绍中谈到,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我们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大致两亿亩。所以大家可能就关心,这2亿亩在我们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当中是不是有所体现?或者他们俩之间是什么关系?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一句话。二次土地调查多出的2亿亩耕地当中,应该说相当一部分耕地已经在现有的播种面积当中体现出来了。大家知道,我们全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是在现有的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抽样调查来计算的,从2004年我们取消了农业税,而且也不断加大了对粮食的各种补贴力度,这样一来,过去有一些没有种的,或者说没有上报的耕地,也陆陆续续用来进行农业耕种。对这个情况,应该说2004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就高度重视,在工作当中也加强了粮食调查的工作力度,我们对抽样调查当中的全部样本,也就是农户的耕地面积进行全面丈量核实,来对已有的耕地进行调整和修正。在我们调查的样本当中,不是说你报了多少耕地,而是按照实际播种的面积来计算。当然,这个实际的播种面积和原来的耕地面积是有所变化的。通过这个,我们对播种面积进行了一些调整和修正。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耕地已经在播种面积上反映出来了。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数字,201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是16.79亿亩,这个播种面积比十年前增加了1.88亿亩,这个增加的1.88亿亩的粮食播种面积当中,应该说主要还是土地面积增加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增加的耕地在我们现有的粮食调查当中大部分都得到了体现。当然,增加的粮食播种面积还有另外一个因素的影响,就是种植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减少了棉花、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之后改作粮食作物,这样也扩大了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对于这次调查反映出来的不在抽样框内的多出来的耕地,刚才我讲了,通过抽样调查来看,在我们的样本框里,多出来的耕地已经在这里面了。对于这次调查反映出来的不在抽样框内的新增加的耕地问题,我们也高度关注,也正在研究怎么样更好地把握这部分的地。同时,我们也正在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结果,包括耕地的数量、耕地的质量、耕地的分布,对我们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粮食的播种面积的影响来进行认真研究和评估。谢谢。(来源:中国政府网)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跨入“万亿元俱乐部”
发布时间: 2014-01-03 07: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爱虎,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逆势而上,豪迈跨越万亿大关!从“1:1”到“2.1:1”,2013年1月至11月,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336.71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食品工业(不含烟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180.48亿元,同比增长21.5%,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大产业地位。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收入逾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1。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一般在4:1左右,食品加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20%,远远高于电子、汽车、钢铁等产业。而几年前,湖北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不到1比1。
农业大省如何向农业强省跨越?2009年,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提出:到2015年,力争建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过100亿元的县市,一批农产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省领导要求,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让更多的人“吃湖北粮、喝长江水、品荆楚味”。我省确定粮油、畜禽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棉麻、果蔬茶叶等6个方面的发展重点,并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研究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实行分类指导。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形成扶持农产品加工发展的完整政策体系。省财政每年拿出财政调度资金,无偿供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使用,且调度资金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1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30亿元。2012年,我省拿出1亿元,重点扶持10家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在强劲利好政策刺激下,省内存量资本激活,省外资本涌入。国内一批知名农字头企业,大举投资湖北。连续3年,全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额均在1000亿元左右。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315家。
最近省委财经办(农办)评估,经过4年努力,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四个一批”2015年目标大部分已提前实现。龙头茁壮,链条延长,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茁壮成长。2011年,稻花香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过100亿元,2012年,中兴能源(洪湖浪)产业集群突破100亿元。福娃集团、梅园米业、湖北洪森粮油集团等一批企业营业额接近100亿元目标。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从最初的20个增至目前的30个。农产品加工百亿元的县市区2012年达到27家,其中仙桃、汉川、京山、枣阳、夷陵超过2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速在30%以上,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上升至第6。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4件,占全省总量的44%。到武汉吃精武鸭脖子,临走时不忘带上几袋周黑鸭。湖北特产搭上动车,红遍大江南北。产业链延长加粗。2013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深加工、大龙头、大整合的喜人势头。稻谷、大米、米饼、糙米卷、蛋糕。福娃集团一方面着力精深加工,一方面将产业链延伸到前端,兴建高标准水稻基地13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2亿元。富程集团在宜昌、荆州、武汉、黄冈等地先后投入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资金50亿元,形成以魔芋低脂产业、生物科技产业、水产品加工业、农业种业、有机生物肥产业、天然植物化妆品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体系。洪森粮油整合沙洋县境内近30家粮油企业,资源加速集中。中兴能源(洪湖浪)凭借资本、市场等优势,在洪湖和枣阳开展兼并重组,涉足行业从稻米加工扩大到酿酒、水产养殖、生物能源等方面。
品种分析:收储改直补 大豆市场迎利空
2014-01-03 08:45
近日新华社报道,国家将取消大豆和棉花的收储政策,改为直补农户。中国的农产品保护性托市收储政策已实行近十年,先后包括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棉花、白糖等品种,收储政策通过设定国家收储价,保证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最低价,保障其收入从而保护其种植积极性。收储机制对保护农民收入稳定其种粮积极性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副作用”也显而易见。收储机制具有明显的政府干预市场的特点,拉高了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使得其国际国内市场严重倒挂:一方面,国家收储后承担巨大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价格高,部分受地域限制、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无法从事进口贸易的下游加工企业叫苦不迭,而有进口能力的企业则舍弃国内市场转而设法进口原料,使得进口大量增加,最终结果是政府主观上想保护国内农业,客观上却造成其实际受到了更大的冲击。以大豆为例,2013年临时收储价4600元/吨,而目前美国大豆进口折算到港成本仅4200元/吨不到,南美豆更低只有4000元/吨左右,收储价和市场价差高达400-600元/吨,未来如果南美丰收进口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价差将更大。东北地区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已基本全部停产,沿海大型大豆加工企业的原料基本全部依靠从美国和南美巴西阿根廷进口,年进口量6900万吨。再看棉花,过去两年我国收储了1000万吨的棉花,占全球库存的60%。收储库存承担的资金占用、库容、价差亏损压力等越来越大,但农民把粮食种出来了,国家又不能不收,更不能降低收储价,否则就会挫伤农民积极性,收储政策已然陷入两难境地,换句话说,国家在收储政策上面临的压力已经空前了。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逐年增加。上述所谓的库存压力,不是说粮食库存已经多的吃不完,恰恰相反,产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需求量增长,如2013/2014年我国玉米年需求量估计达2.16亿吨,产量只有2.11亿吨,6746万吨的库存也只是年需求量的31%,大豆年需求量7950万吨,而目前国内年产量已下降到1200万吨左右,不足需求量的1/6。有消息称国储大豆库存400-500万吨,更是只有年需求量的7%不到,可以说国家粮食安全的神经线依然非常脆弱。只是收储政策这一具有明显“副作用”的政策,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局面。否则,仅仅依靠财政力量来解决农民种粮和卖粮问题,除了使国家背上日益沉重的包袱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对粮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也非常不利,更别谈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综合收益。此次选择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大豆和棉花品种作为改革试点,对玉米、小麦和稻谷等主粮品种未做调整,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一直以来贯彻实施的“确保主粮安全”粮食战略相符合,如果试点品种的改革取得成功再向主粮品种推行无疑是较为稳妥的做法。但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中央很多政策落实到基层执行起来总会大打折扣或变向,目前这一政策的很多细节也尚未公布,但这一信号明确我国的粮食储备体系要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了。大连大豆目前仍属非转基因概念,其价格能维持远高于进口成本,国家临时收储价无疑对其提供了支撑。取消收储改直补,影响较为利空,一方面直补如果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国产大豆供应增加将构成利空;另一方面,国产大豆和进口豆加工后的产品豆粕和豆油的销售价格是一样的,而加工国产豆比进口豆出油低3%,豆粕增加3%,油和粕差价约合100元,还没算两者大豆本身之间的价差,国产豆必须降价才能吸引加工企业采购加工,目前期货价格无疑缺少吸引力。豆粕和豆油本身已经是与进口大豆和豆油密切相关的,所受影响不大,关注焦点在美盘。(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储粮:突出主业 保粮食安全
2014-01-02 08:44| 来源:中华粮网
中储粮总公司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主业,收缩非主业投资、产业过度延伸项目。坚持突出主业,就是以保粮食安全为中储粮根本职责,在发展思路上,做到以“两个确保”为中心,确保总公司管理的所有政策性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始终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主力军作用。坚持“两个围绕”,围绕轮换适度开展贸易,围绕轮换稳步开展加工。做到“两个不过度”,不过度追求企业利润,不过度延伸产业链。坚持贸易经营“三个原则”,不下达贸易考核指标、不搞与轮换无关的其他品种经营、不搞有风险无效益经营,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处理好“四个不等于”关系,即不过度追求企业效益,不等于不要效益;以政策性业务为主导的企业,不等于不是企业,更不等于不要经营;不简单把效益与工资总额挂钩,不等于考核不要效益,不等于效益指标不跟工资总额挂钩;逐步缩小内部层级、企业、构成上的收入差别,不等于不要差别,更不等于吃大锅饭。
大米销售依然清淡 粳籼价差保持稳定
2014-01-02 09:15| 来源:中华粮网
在节日需求带动下,大米市场购销有所增加,但整体销售情况比往年清淡,粳籼米市场价差稳定,并且比稻谷小。后期粳稻米市场预计仍将维持当前格局,粳籼稻米市场价差以稳为主。
节前粳籼价差维持当前水平,上周,国内粳籼稻米价差基本稳定。监测显示,粳籼稻谷方面,截至12月26日,黑龙江虎林地区新产粳稻收购价为300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稻收购价为2700元/吨,两地价差为300元/吨。粳籼米方面,截至12月26日,黑龙江虎林地区粳米出厂价为4020元/吨,湖南长沙地区晚籼米出厂价为3820元/吨,两地价差为200元/吨,均低于去年同期。目前,国内粳籼稻米市场价格总体维持稳定态势,仅早籼稻市场价格局部地区略有小幅下滑。由于当前国内中晚稻仍处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期内,粳稻产区国有粮库收购价格基本执行1.5元/斤的标准,中晚籼稻国有企业收购价也基本维持在1.35元/斤左右,价差保持稳定。加工企业收购价格虽然低于最低收购价,但也基本保持平稳态势。在节日需求的带动下,大米市场购销活动有所增加,但整体销售情况比往年清淡,粳籼米市场价差较稳定,并且要比稻谷小。后期粳稻米市场预计仍将维持当前格局,粳籼稻米市场价差以稳为主。
销区市场大米购销日趋活跃,上周,销区市场大米价格总体稳定。监测显示,北京市场东北圆粒大米批发价为4400~4500元/吨,长粒大米4850元/吨左右。上海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为4500~4580元/吨,东北大米4840~4900元/吨,普通安徽粳米4150~4250元/吨。杭州地区黑龙江产长粒大米批发价5600元/吨左右,黑龙江产圆粒大米4700元/吨左右,江苏产粳米4160元/吨左右,比前一周略降20元/吨;安徽产粳米4000元/吨左右,安徽产晚籼米3700元/吨左右。福州市场普通江苏粳米批发价为4560元/吨,比前一周上涨40元/吨,普通东北米5200元/吨左右,普通晚籼米3900元/吨左右。广州市场东北米批发价为4600元/吨左右,普通早籼米3720~3860元/吨,普通晚籼米3900~4010元/吨,除部分地区有小幅波动外,其他销区大米价格均基本与前一周持平。临近“双节”,节日备货需求增加将使销区大米销量有所增加,但购销活跃程度仍较往年低。且今年中高端大米等集团采购用于职工福利的比例同比减小,据不完全统计,减幅约为去年同期的30%~40%。预计春节前市场购销量将逐渐增加,但由于大米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上涨空间较为有限。
国内国外粮价倒挂 东北稻米严重卖难
2013-12-30 10:16
“黑龙江稻米目前严重滞销!”近日,黑龙江省肇东市宝山村水稻种植大户单玉恒致电本报记者反映,当地八成以上的稻米还在农民手中,自家100多万斤粮食一粒也没卖出去。事实上,黑龙江此前已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规定2013年生产的国标三等水稻最低收购价为1.5元/斤。那滞销又缘何而来呢?单玉恒告诉记者,粮库收粮时按稻谷国家标准(GB1350-2009)执行,即水稻水分14.5%以内,出糙率77%~79%(含77%,不含79%),整精米率55%~58%(含55%,不含58%),杂质1%以内,谷外糙米2%以内,黄粒米1%以内。而大多数农民因为不具备烘干设备而达不到收购标准,稻米水分普遍在16%~18%,只能由粮库负责烘干。这就导致粮库根据农民交粮时的水分差而压等压价。“目前粮库收粮时收购价压到了1.4元/斤,而且还在找各种理由和门槛拒收农民的粮。”单玉恒无奈地说,“年底了,农民都着急卖粮变现还贷款,要是再卖不出粮连年都过不踏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吉林省榆树市农民王金全也正经历着“卖粮难”的窘境。“今年吉林遭遇暴雨暴雪,水稻质量不如往年,水分大,出糙率也不高。”王金全告诉记者,村民们结伴去粮库卖粮,排三四个小时的队有一半都要被粮库打回来,不是价格低农民接受不了,就是粮质不达标粮库不愿意收。在王金全看来,粮库收购不积极最主要的是原因是由于国内外粮价倒挂。托市收购推高国内粮价,内外价差又刺激了国外粮食的进口。一方面加工企业不能以合理的价格拿到原粮;另一方面却是中储粮的仓库里“粮满为患”。而国储粮库仓容紧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按规定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每3年要进行轮换,轮出的粮食主要靠粮食加工企业转化。但受进口大米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市场行情呈逐步走弱趋势,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政策性粮食轮换不畅。因此,大部分国有粮库均面临胀库或库容偏紧的问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看来,现行价格政策对粮食市场扭曲严重,粮食价格托市政策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重要关口。对于改革粮价补贴政策,他建议实行差价补贴方案。所谓差价补贴,就是政府预先确定粮食的目标价格,农民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销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两者之间的差价给予农民补贴;若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启动该政策。“有关部门应充分应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农户承包地登记、确权及农业普查等工作,率先在粮食主产区建立以农户为单位的耕地资源与粮食种植面积基础数据库和土地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开展各类政策性补贴、农业保险、粮食估产等工作奠定技术基础。”程国强建议。当前国有储备机构为收购的基本主体,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认为,应放开收储主体,鼓励多元化收购主体入市,现有国有收储机构的规模需要逐步缩小,国家直接收储的部分主要用于满足国家战略性需要即可,多余部分可由社会机构进行完成收储任务,同时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来源:新农村商报)
2013年国内小麦行情回顾及后市预测
2014-01-02 09:12 | 来源:中华粮网
小麦市场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市场,也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策略较为成功的市场。2013年的国内小麦价格稳中上行,既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特点,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市场监测显示,截至2013年12月26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24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06元/吨,年涨幅8.89%。2013 年郑强麦整体呈现震荡攀高的走势,强麦指数最低点为2480 元/吨,最高点2881元/吨,整体年内涨幅达到400 元/吨左右。展望后市的小麦市场,对于春节前的小麦价格,当前市场预期分歧已经不大。多数认为,市场在供应维持充裕,需求尚难有效扩大的背景下,节前的小麦价格变数已经不大。而对于明年接新前的小麦市场业内人士大多看好,尤其是随着国家托市小麦库存数量的快速下降,市场的调控能力减弱,届时小麦价格或存上涨机会。
一、2013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回顾行情回顾:过去的2013年,小麦市场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对决中,市场阶段特征表现明显,整体行情呈现阶梯性上涨态势。尤其6月中至7月中下旬新粮上市,价格大幅上涨的行情备受瞩目。8月份市场进入平稳调整,第四季度随着国家政策性小麦拍卖力度的加大,年关的小麦市场价格稳中略显偏弱。分阶段看:1-5月份,小麦价格整体稳定,区域价格小幅波动。1月份为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国家将小政策麦投放量由每周400 万吨提高至500 万吨,江苏、湖北、安徽、河北、山东地区先后投放2012 年产托市麦,市场供需紧张格局明显缓解,市场主体看涨氛围减弱。随着传统节假日的结束,节后用粮企业补库需求推动小麦市场购销回暖,区域性粮源供需趋紧推动小麦市场走出一波上涨行情。进入5 月份后,国内小麦市场在供给压力不减,且新麦上市时间日益临近,市场购销呈现“量淡价弱”格局。截至5 月27 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3 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407 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251 元/吨。6—9月份,小麦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阶段特征明显。此阶段正值夏粮收购时期,小麦市场经历了上市初始的低迷——快速上涨——平稳调整——再度上扬。6月份,新麦陆续上市,由于今年国家在南方四省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较早,加之各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大量上市的小麦并未压制住市场价格,小麦行情不仅快速走高,市场收购也空前高涨。由于新小麦收购价格普遍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启动的四个托市省份陆续暂停托市收购,7月份小麦价格涨势趋缓,8月份维持平稳调态势。9月份受市场需求回暖及“双节”消费的影响,制粉企业开工率提高,小麦需求数量增加,新麦收购价格经过前期的调整以后,再度由稳转强。9月30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3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09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18元/吨。10—12月份,小麦价格逐步趋稳,行情反季节偏弱。由于市场对今年小麦价格看涨预期一直较强,为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粮源供应,河南2012 年产托市小麦8月下旬就投放市场,11月中旬江苏、安徽两省2013 年托市小麦也开始投放市场。与往年相比,政策性小麦无论是投放时间、还是投放节奏,明显提前与加快。从需求角度看,小麦市场需求却不旺,无论是小麦还是面粉价格年关反季节性偏弱表现明显。加之大多数面粉企业一直维持着小麦安全库存,制粉企业大量采购备货热情不高。12月26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24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206元/吨。
市场特点
第一、市场阶段特征表现明显,尽管2013年国小麦市场价格整体表现也是稳中走高,但市场的阶段性波动表现较为明显。上半年市场整体表现基本平稳,夏收期间小麦价格涨势强劲。据统计,9月下旬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交易均价较6月上旬上涨177元/吨,较上年同期上涨310元/吨。而第四季度,本该是小麦需求较为旺盛的时期,小麦价格不仅没有出现往年同期走高的行情,尤其年关部分地区价格还显露出稳中小幅走弱态势。12月底主产区制粉企业普麦收购价格在在2530—2690元/吨之间,个别地区价格较11月底下跌了20—40元/吨。
第二、小麦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2013年小麦夏粮收购,无论是贸易商、制粉企业收购,还是储备企业轮换补库都较为积极。虽然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450 万吨,但启动托市的4 省收购总量仅约800 多万吨,占整体收购量的14.68%。有资料显示,河南省有58.8%的调查户把粮食出售给了社会粮商,24.4%的出售给了粮食加工企业或其他地方,出售给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只有16.8%。
第三、优普小麦价差进一步拉大。2013年小麦受天气及病虫害的影响,小麦质量普遍下降。市场反映小麦容重普遍下降一等,二等以上小麦数量偏少,三等及以下小麦数量占据主流。受种植面积下降和不良天气的影响,国内优质小麦产量大幅减少。夏收以来优质小麦价格一直表现坚挺上行,截止12月底,河北石家庄地区新产藁优优质小麦入场价格为286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新产郑麦366进厂价为284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新产济南17三等进厂价为2820元/吨,优普小麦差价保持在140—200元/吨的高位水平。
第四、饲用小麦消费大幅减少。2012年饲料企业小麦消费可谓是支撑小麦价格的一大亮点,而2013年由于小麦价格大大高于玉米价格,饲用替代需求的数量明显减少。新粮上市初期,新麦开秤价格不高,饲用替代还有一些优势,部分企业收购了一些小麦。但随着后期小麦价格的不断走高,饲料企业除收购部分芽麦外大多退出了市场。12月底,各地小麦玉米价差仍在200—250元/吨,在这一价差水平下小麦替代玉米没有优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3/2014年度小麦饲料消费量将下降22%。
第五、小麦进口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全球小麦供求偏向宽松,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持续回落。世界银行发布的《粮食价格观察》报告显示,2013年2至6月间小麦价格下降了2%。国际、国内小麦价格的反向波动,导致内外市场小麦价格价差拉大,对我国小麦进口数量大量增加提供了机会。据海关统计,1—11月我国已进口小麦5118062吨,同比增长38.96%。相关机构预测,2013年我国进口小麦总量将达650万吨;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13/201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数量为850万吨。
二、市场对2014年接新前小麦价格预期看好,一般来讲,每年春节过后乃至接新以前,是小麦市场面临压力相对较大的一个时期。但对2014年接新前的小麦市场来讲,其市场状况或将与往年有所不同。当前市场大多对市场预期看好,届时小麦价格或存上涨机会。
第一、小麦市场底部支撑仍然强劲,一是国家对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无疑又再一次提升了市场的底部空间。近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最低收购价作为一种引导性和保护性价格,市场的底价支撑将会延续。二是由于农户手中余粮有限,作为需求主体的面粉厂采购会转向贸易商和粮库,这就相当于增加了必要的流通环节,价格包含了仓储保管费用、利息等储存成本,时间过得越长,储存成本并就越高,这也成为支撑小麦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是近段时间以来,尽管市场各主体对小麦后市看涨预期有所减弱,但看强的心态并未有改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专家预计,2014年上半年小麦市场供需状况将难以得到明显好转。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到明年3月份,小麦市场供求格局将趋于紧张,推动小麦价格出现上涨将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区域供需矛盾市场担忧犹存,近几年来,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一直为政府调控小麦市场价格的重要手段,据了解目前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量已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有关业内人士估计,目前2011年收储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已经全部拍卖出库,2012年收储的仅有河南省尚剩余不足300万吨。2013年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四省收购最低价收购价小麦800多万吨,而安徽和江苏2013年小麦也已拍卖一段时间。国家政策性小麦库存的减少,调控能力的减弱。尤其河北、山东的托市小麦基本投放完毕,而2013年并没有启动托市收购,尤其作为高价区域的市场调控政策粮源更加受限,这或会留给小麦价格上涨提供机会。
第三、市场消费季节性变化已不明显,虽然通常春节后是面粉消费的淡季,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面粉销售旺季与淡季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显。就笔者之见,节后随着农民工陆续外出,大中专学生陆续返校,面粉销售速度虽不及节前,但也不会明显降低。尤其是制粉企业节前加工消耗较大,估计进入明年2月中旬以后一些企业就将会进行节后补库。
第四、小麦生长期天气容易引发市场炒作。 自2009年以来,受春季旱情的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已连续五年出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波动,尤其期货市场显得更加明显,天气的变化极易引起市场的炒作。由于气象条件变数不定,一旦小麦生长受到不利天气影响,市场将会随市场主体心理的起伏而出现波动。
产区上量增加迅速 玉米价格承压偏弱
2013-12-30 09:38 | 来源:中华粮网
上周(12月23日—12月27日),国内玉米市场集中上市量迅速,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承压走弱。其中,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整体稳中偏弱运行,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小幅下跌,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双双回落,销区玉米价格弱势稳定。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2月26日,2013年第47期中储粮全国玉米收购价格指数148.22,周比下跌0.05%。国家粮食局网站信息显示,截至12月10日,黑龙江、吉林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2334万吨,同比增加241万吨。
东北玉米价格整体稳中偏弱,近日东北产区临储收购较为积极,市场购销热度较前期升温。但由于目前已进入年底农户集中销售玉米阶段,受上量集中增加地影响,玉米价格稳中略显疲弱。12月27日,黑龙江地区深加工企业中粮肇东挂牌收购价2000元/吨,青冈龙凤挂牌收购价1910元/吨,明水格林挂牌收购价1890元/吨,周比下跌10—20元/吨。吉林长春榆树市场玉米主流收购价2160元/吨,松原市场玉米主流收购价2140元/吨;辽宁沈阳、铁岭市场玉米主流收购价均为2170元/吨,基本稳定。从目前市场来看,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处于上量高峰期,前期售粮进度相对缓慢的吉林、黑龙江地区供应量增加。由于黑龙江临储尚未全面启动收购,价格显得偏弱。市场预计,虽然后期供给压力仍然持续,但随着托市的全面启动及收购进程的加快,东北玉米价格在政策支撑下跌幅度受限。
华北玉米价格继续小幅下跌,目前华北也面临着年前上量高峰,农户卖粮积极性较高,而由于南方价格下跌,华北又不在补贴范围之内,因此粮源外流难度较大,贸易商收购积极性不高,粮源多以流向本地企业为主,导致华北玉米价格走势疲弱。12月27日,山东深加工寿光金玉米收购价格2292元/吨,盛泰药业收购价格2340元/吨,周比下跌10元/吨左右。河北省衡水玉米市场主流收购价格为2110元/吨 ,周比下跌20元/吨。河南省驻马店玉米市场主流收购价格为2110元/吨,周比持平。山西晋中玉米市场主流收购价格为2060元/吨,周比下跌10元/吨。华北市场由于整体供应宽松,加之南方销区采购东北玉米的补贴政策更进一步消弱了华北玉米销区市场的优势,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但由于前期价格下跌较快,近日玉米价格跌势也有所放缓,预计短期内华北产区玉米价格仍会偏弱运行。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倒挂依旧,近日在产区上量增多的情况下,北方港口集港量相对较多,部分贸易商已出现限收,玉米价格小幅回落。南方港口因近期船期密集,尤其受补贴粮到货压力影响,价格继续下探。12月27日,辽宁锦州港14%水分新玉米收购价格为2260-2280元/吨,平仓价格为2310-2320元/吨;鲅鱼圈港14%水分新玉米收购价格为2260-2280元/吨,平仓价为2310-2320元/吨;均周比回落10-20元/吨。广东港口15%水分辽吉玉米2350-2370元/吨,周比下跌60元/吨。据了解,受到货成本下降及到货量增加影响,12月份以来南方港口玉米价格已累计跌幅达到100-120元/吨,目前辽宁大连港玉米平仓价格2300元/吨,运至深圳港口的到货成本为2375元/吨,加上港杂费用,成本合计达到2410元/吨,高于当期港口交货价格。如果不计东北玉米外运运费补贴,已处于亏损状态。市场预计,由于临储收购活动已经陆续展开,部分新粮均流向临储库,所以在临储收购活动的支撑下,北港下行空间相对有限。虽然目前饲料企业仍在积极的进行节前备库,且因补贴政策出台,饲企对于东北玉米需求有所增多,但由于供应压力较大,估计广东港成交价依然会呈现偏弱状态。
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弱势稳定,近期南方已经进入备库阶段,采购量较前期明显增加,但在补贴及产区上量集中的背景下,销区市场玉米行情整体维稳,局部地区价格小幅偏弱。12月26日,江苏盐城东台地区河南、安徽产玉米汽运到当地价格在2320-2330元/吨;上海市场外省玉米到站价2470元/吨;湖北荆州市场外省玉米到站价2530元/吨;湖南邵阳市场外省玉米到站价2570元/吨;浙江杭州建德地区安徽产玉米汽运到当地价格在2360元/吨;四川乐山地区品质好些新疆产到站价2400元/吨。随着春节的临近,南方饲料企业原料备库需求将会升温,为保证按时完成备库,尤其部分前期签购进口玉米的南方饲料企业会加快转采国内产区玉米。但受补贴粮陆续到货影响,市场预计南方销区玉米价格走强的可能性也不会大。
1月2日油脂油料市场信息早报
2014年01月02日 10:02:38
【12月份沿海地区豆粕价格延续跌势】监测显示,12月份以来沿海地区豆粕价格延续之前跌势,且部分地区跌幅明显大于11月份。12月底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成交价3880-3960元/吨,普遍较11月底下跌160-280元/吨,较10月中旬累计下跌600-700元/吨,已降至年内低位区间。
【12月份沿海地区豆油价格止涨回落】监测显示,12月份以来沿海地区豆油结束此前两个月的上涨态势,再度走低。12月底京津、华东沿海地区豆油出厂价7050-7200元/吨,华南沿海地区6950-7050元/吨,较11月底累计下跌300-500元/吨。目前价格已接近近3年多来最低水平。
【12月份港口棕油价格震荡走低】监测显示,12月上旬国内港口棕油价格窄幅波动,中旬之后开始震荡下跌。12月底主要港口棕油交货价5850-6000元/吨,较11月底下跌150-200元/吨。国际市场棕油价格走势偏强,限制了国内现货价格跌幅。
【国内豆棕价差缩窄为1200元/吨附近】监测显示,截至12月底天津、张家港地区一级豆油价格较24度棕榈油价格高出1200-1250元/吨,较12月初缩小近200元/吨。近期国内棕油现货价格走势强于棕油,两者之间价差再度缩小。目前豆棕价差已低于近年来均值,上年同期价差为2400-2600元/吨。
【12月份长江流域四级菜油价格普遍下跌200-350元/吨】监测显示,12月底湖北、安徽地区四级菜油工厂报价8400-8500元/吨,江浙地区报价8300-8400元/吨,四川地区报价9300-9400元/吨,普遍较11月底下跌200-350元/吨。近期进口菜籽大量到港,且成交明显下降,国内菜油价格预计将继续走低。
【12月份我国装运马来西亚棕油约38万吨 环比增26.7%】船运调查机构SGS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共装运马来西亚棕榈油约38万吨,占其出口总量的26.6%,较上月同期的30万吨增加26.7%,也高于上年同期的35万吨,为近9个月月度同期装运量最高水平。12月中旬以来我国装运进度较11月份明显加快。
【SGS:马来西亚12月份出口棕油142.4万吨 环比减3.6%】船运调查机构SGS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2月1-25日共出口棕油113.7万吨,较上月同期的147.3万吨下降3.3%,出口状况较12月初大幅下滑态势继续改善。其中,对中国、美国和巴基斯坦出口不同程度缯加,对欧盟和印度出口下降。
【南美降雨改善CBOT大豆期价大幅收跌】12月31日,CBOT大豆期价收盘大幅下跌,创下1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因为年底多头获利平仓抛售,且阿根廷产区迎来急需的降雨,南美大豆产丰产前景进一步改善。收盘时3月合约下跌16.25美分报收1292.50美分/蒲式耳,跌幅达1.24%。
【2013/14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计为5500万吨】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称,阿根廷2013/14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5500万吨,高于前一年度的4830万吨,主要原因在于播种面积增加,预计大豆种植面积将同比增加6%,至2070万公顷。
【近期降雨将缓解阿根廷大豆作物生长状况】阿根廷气象预报机构称,本周二和周三将出现降雨,这将有助于缓解表层土壤旱情。近几周潘帕斯作物带受炎热干旱天气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减少,这对单产不利,但尚不至于造成较大损害。
【乌克兰农业部:2014年大豆播种面积将会提高】据乌克兰农业部报告显示,2014年乌克兰农户将种植870万公顷春季农作物,农户将会提高大豆播种面积,但农业部没有预测明年大豆播种规模。
区域行情:3日国内各地区菜油类市场
最新行情
2014-01-03 10:12 来源:中华油脂网
江苏 ,1月3日,江苏地区菜油行情维持平稳。菜油出厂报价集中在8500-8900元/吨,较昨日持平;其中:常州溧阳地区菜油出厂报价8500元/吨,较昨日持平;盐城市场上菜油出厂报价8900元/吨,较昨日持平;扬州江都地区菜油出厂报价8500-8900元/吨。南通地区油厂菜油出厂报价在8500元/吨,维持平稳,走货甚少;东台地区油厂菜油报价维持在8500-8900元/吨,较昨日持平。泰兴地区来宝四级菜油8500元/吨,价格平稳,走货甚少。
安徽,1月3日, 安徽地区菜油行情维持稳定。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集中在8400-8500元/吨,年末持平。滁州凤阳市场上国产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500元/吨。滁州定远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400元/吨。安庆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500元/吨。合肥肥东地区品质好点的国产四级纯菜油惜售高报9500元/吨,难以成交,货源紧张。六安地区国产菜油无货。六安地区国产菜油无货。芜湖繁昌地区菜籽压榨的四级菜油主要交于国储,零售货源很少。巢湖中粮公司菜油无货。
湖北,1月3日,湖北菜油行情止跌企稳。国内油脂期货温和反弹及生产成本高企支撑其市场。四级菜油出厂报价集中在8500元/吨,较昨日持平。宜昌当阳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500元/吨,宜昌储备库国产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500元/吨。荆州沙市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报价8500元/吨。荆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国产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500元/吨。襄樊老河口奥星公司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500元/吨,一级菜油出厂报价8800元/吨。潜江地区菜油暂不对外出售。
央企“三粮合一”:组建中粮贸易公司
2014-1-2 9:56:32
重组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下称“华粮”)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加快内部资源整合。2013年12月30日,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粮油与华粮在北京召开重组大会,成立中粮贸易公司(下称“中粮贸易”)。中粮集团官网资料显示,中粮贸易总资产达395亿元,拥有1050万吨总仓容、2300万吨港口中转能力、12万吨日发运能力、4.6万吨日烘干能力。九个多月前的2013年3月28日,中粮集团与华粮在北京召开重组大会,华粮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成为后者全资子公司。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2013年12月30日的重组大会上表示,面临新的粮食安全形势和国际竞争格局,如何实现粮食从生产到销售的无缝链接,如何保障粮食的高效流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餐桌安全,中粮任重道远。在2013年最后一个月,粮食安全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4年六大任务,粮食安全居首。此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粮食安全。而此前,中央高层在多个场合频繁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中粮粮油一位高管对早报记者表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较之前已明显改变,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意味着今后中国肯定会扩大粮食的进口,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解决中国的粮食需求,“中粮贸易肩负着这个历史使命,未来是要做一流的粮商和粮食贸易物流企业。”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不断增加。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透露,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达到1605亿斤,这相当于10个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
打造国际粮商,值得一提的是,中粮粮油是由原来的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下称中谷粮油)与中粮集团进口业务合并而来。2006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重组通知,中谷粮油并入中粮集团,成为后者的全资子公司。至此,中粮集团、中谷粮油、华粮三家粮食央企“三粮合一”,实现了粮食内贸、外贸、物流业务的统一。中华粮网分析师张智先认为,中粮华粮的整合,不仅仅是市场行为,这种国有企业的整合,更带着国家顶层设计的考虑。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白英姿在重组大会上表示,希望中粮贸易公司能以管理整合带动业务整合和文化融合,解决中央企业内部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走出去步伐,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应该真正发挥优势,科学决策,提升效率,防范风险,提升竞争水平,打造核心能力,真正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打造国际粮商,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计民生。”宁高宁在重组大会上说。中粮集团内部一位分析师表示,中国粮油市场巨大,美国嘉吉公司、法国路易达夫等粮食公司早已进入。但中国粮食公司,除了中粮、中储粮等“国家队”,各个省也有自己的粮食公司。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粮食企业。“总之,中国没有自己的跨国粮食集团。”
上述中粮粮油高管表示,中粮集团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中粮集团之前就在全球粮食主产区布点。中粮集团今后做国际性业务,打造国际性粮油企业,主要通过中粮贸易的平台,这将是中粮集团发展国际粮食集团的重要一环。重组华粮后,中粮集团到2015年将具备粮油物流中转3300万吨、国内及进出口贸易4700万吨、农产品加工7700万吨的经营能力。
中粮全产业链再进一步,据悉,重组后,中粮贸易将重点优化收储资产和物流资产的布局。中粮集团官网的新闻稿称,中粮贸易将依托东北铁路节点和北方港口,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与销区关键港口和铁路物流节点的联动,形成强大高效的物流体系网络,推动散粮入关,完善内陆营销体系。同时,中粮贸易将在现有业务基础上筹建自有海运能力,对冲运价成本风险,增加对供应链的整体掌控,实现市场与政策、内贸与外贸、期货与现货、贸易和加工四结合,构建低成本粮源掌控、物流综合管理、客户管理服务、商情研发、风险控制五大核心能力。“华粮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仓储物流设施,在粮食产区和销区有大量粮库、中转码头和散装粮车,且本身也是做贸易的。而中粮粮油的核心业务是粮食贸易,二者可以很好地对接。”上述中粮粮油高管说,这是中粮集团选择中粮粮油和华粮重组的重要原因。
该高管介绍,中粮粮油目前的贸易总量达2000万吨,国内贸易量占70%以上,剩下的不到30%主要是玉米和小麦的进口。中粮集团官网资料显示,中粮粮油的定位是“集粮油原料采购、储运、销售、内外贸易于一体的综合运营商”,从事国内外粮油流通、国产油料加工和饲料加工等业务。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农业服务、粮油仓储物流、粮油饲料贸易、油脂油料加工、饲料加工等五个领域。经营品种包括小麦、玉米、稻谷、杂粮豆类、油料、食用油脂、饲料原料及产品等。“中粮集团要做大贸易的话,必须要有仓储物流设施,必须在主产区建立收储库,在主要的中转站和南方销区建立仓储物流设施,华粮具有这些资源,中粮集团就不需再去建设。”中粮粮油的高管说。张智先称,中粮集团的核心业务大多在产业链下游,近几年通过推进全产业链战略,不断往产业链中上游拓展。华粮定位是物流为主,侧向于产业链中上游。“如此一来,中粮也向全产业链迈进了一大步。”
1月2日美玉米到我国口岸完税价下跌
2014-01-03 09:35| 来源:中华粮网
本网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周四跌至一个月低点,交易商称因大豆期货大跌拖累。对中国可能进一步拒收美国谷物的担忧也令价格承压。玉米期货盘中多数时间上涨,但在3月合约触及位于10日移动均线切入位的技术阻力位后,涨势受限。分析师预计,美国农业部周五早间将公布周度出口销售玉米65-85万吨,之前一周为147.85万吨。CBOT-3月合约收低1-1/2美分,报每蒲式耳4.20-1/2美元。该合约2013年劲挫40%。3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95.8美元/吨,合人民币1194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46元/吨,较上日跌4元/吨,比去年同期跌707元/吨。
1月2日美麦到我国口岸完税价下跌
2014-01-03 09:43| 来源:中华粮网
本网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近月小麦期货周四下跌至2012年5月来最低,交易商说,因全球供应充裕带来压力。小麦开盘走高,受助于低吸买盘,但指标CBOT合约在五日移动均线遭遇阻力,由升转跌。CBOT-3月软红冬麦合约触及合约低位。分析师预期,周五早上发布的美国农业部周度报告将显示,最新一周出口销售小麦35-55万吨,之前一周为59.69万吨。预期下周天气寒冷,可能导致堪萨斯州东北部,以及内布拉斯加州中部和东部部份硬红冬麦被冻死,这些地区的积雪厚度仅有约两英寸。MDA Weather Services气象学家Don Keeney说,美国中西部地面的积雪为软红冬麦提供保护。CBOT-1月小麦期货结算价报5.97美元,下跌8-1/4美分。3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59美元/吨,合人民币1580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286元/吨,较上日跌26元/吨,比去年同期跌312元/吨。